发展时间不过短短一年的大学生分期消费市场,布景板上,已经浮现出了巨头暗战的影子。
京东战略投资分期乐,趣分期在短短半年内完成了2轮融资,对外公布的数字是近2亿美元,同时,他们身后还有爱学贷、喵贷……等等数家公司,和接二连三公布的融资事件。相同的商业模式,地毯式的地推和宣传、覆盖区域和用户数量在短期内几何级数的增长……这个市场里发生的事情,都让人觉得是2011年“千团大战”的昨日重现。
但是,无论过程如何,结局是可以预期的:群雄逐鹿的初级阶段,还不足以让巨头进行战略级的调整,当创业公司们一番厮杀之后,格局才会清晰:谁承担着独立IPO的使命让资本退出,谁会成为巨头业务的补充,一切的一切,也许仍然是巨头们的拼图游戏。
“大学生分期消费是个性价比很低的生意,公司重,商业链条长,但是还有这么多人进来,看重的就是‘掌握年轻人的消费入口’。十几年前的支付宝,只有没钱的学生80后在用,如今却有这么大的能量。”某圈内人如是说。“巨头中,至少阿里和京东都很看重这个市场,也都有相关产品:天猫分期和花呗,京白条,不过他们自己也并没有大规模进驻这个市场,京东已经占坑投资了分期乐,阿里应该还在等待进一步投资和并购的时机。腾讯、百度会不会入局,也还是未知数。”
对于创业公司而言,首先要做的是在厮杀中活下来。
分期乐的选择是接受了京东的战略投资,市场普遍视之为一次“站队”:双方没有披露股权占比,但是,刘强东的风格一贯强势,在分期乐以后的发展中,京东一定会扮演一个重量级的角色。
就在趣分期刚刚宣布完成D轮融资之后不久,中企君见到了趣分期创始人罗敏,这位被圈内人称之为“野心很大”的连续创业者认为,趣分期应该是承担着独立IPO使命的那家公司。罗敏目前力推的产品是“趣店”:鼓励大学生免费开店。一袋泡椒凤爪面向客户售价1分钱,其8元的成本由趣分期补贴。罗敏打算把这一轮的融资花在这上面,“培养用户粘性”,其补贴和推广的力度,是整个行业最强的。罗敏觉得趣分期会成为大学生群体的“阿里巴巴”。
从目前来看,依仗着市场先发优势和人海战术的地推和催收,以及各式各样针对用户的补贴,趣分期在几个月内就完成了对全国3000所大学的覆盖,趣分期的员工人数和营收都是业内领先的。对于做过大学生社区和大学生市场代理的罗敏而言,地推和规模正是其优势。而且,学生分期市场的初始模式完全雷同:地推、校代、直销进行持续不断的宣传;当地负责人审核材料签单;没有传说中的高科技大数据的风控模型,风控纯粹只依赖学历授信和人盯人—逾期不还就电话催收,上门催收。货品中,3C品类占了5成以上。目前的营收主要是向上游供应商收取销售返点,部分平台还会赚取利差,资金来源主要是P2P平台。
用户来了,真正的挑战才开始。市场主流的观点是,除了规模和执行力之外,趣分期的护城河还没有形成。
分期公司有三个方向:电商方向、产品方向、金融方向。如果定位自己是电商,就是个校园代理分销渠道。如果是产品方向,核心就是在很多细分领域的分期消费,比如培训、美容、旅游等等。
如果定位是金融属性,公司未来真正的价值,就是成为大学生信用体系的控制者,为此,公司必须要足够的数据积累。从战略上来看,罗敏是正确的:贷款免息,扩大消费场景,让学生多次在其体系内反复消费、增加品类、甚至扶持大学生创业,都是为了让他们对平台产生粘性。
然而,金融真正的核心在于风险控制。对于创业公司而言,风控、用户体验、自身发展速度,这三者的平衡才是真正的纠结点:风控审核太严,就没有人愿意签约购物;签约速度太快,规模膨胀太快,坏账风险又令人担忧。
实际上,如今市场上对趣分期、以及同类平台的普遍担忧就在于,融资还能烧多久,坏账会不会突然爆发导致资金链断裂?前端是对用户的大规模补贴、免息或者低息贷款,伴随着的是用户量的高速增加,而众所周知的是,学生债权并不如这些分期消费平台创始人所宣传的那样优质,坏账率并不低。而分期消费平台的运营资金很大一部分来自P2P平台,资金成本在10%左右。
“注册一个新用户并实名验证,校园代理提成10块,微信新增三个关注提成五块,每个月固定350工资+50话费。所以校园代理特别疯狂。”一位大学生这样描述分期消费平台们。
如今的罗敏,仍然信奉“唯快不破”,认为排在后面的公司将没有任何机会。然而,即便在“千团大战”中,“快”也并不一定意味着成功。如今占据着7成以上市场份额的美团,最初并未进入行业前五名,而2011年凭借着“快”一路领跑的拉手,在成为线下巨头宏图三胞的一块拼图之后,如今的份额已经微不足道。
市场,常常就是这般波云吊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