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不仅不应该从放松甚至放弃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审核开始,就目前注册制改革前夕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现状来看,不妨先从整顿上市公司更名现象的太任性开始。
上市公司更名看起来似乎是不值一提的小事情,却凸显了“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大道理。
不是吗?一年多之前的湘鄂情更名为“中科云网(行情002306,咨询)”的时候,细心的人们并不是没有注意到,其中文注册名称虽然更改了,而其新公司章程中的公司英文名称还是“BeijingXiangeqingGroupCo.,ltd.”也就是说,此次的变更公司名称和业务范畴,表面上是湘鄂情与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全面深度合作,实质上,在深陷债务危机的湘鄂情自身尚且四面楚歌自顾不暇的情况下,其对目前所布局的这些板块业务前景的把握则不能不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事态后来的发展充分证实了这一点。今年的4月7日是ST湘鄂债兑付日。4月2日,中科云网公告称,截至4月1日,仅筹集到偿债资金1.61亿元,尚有2.41亿元资金存在缺口。风雨飘摇中的中科云网或很快将成为在国内债市首家违约的上市公司。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2日,今年以来共有64家A股上市公司发生了股票简称的变更,前3个月的更名数量已经达到了去年全年的近40%。而其中非因ST更名的,竟有38家之多。不乏一些公司的更名在不明真相的投资者的追捧之下,像湘鄂情最初更名为中科云网的时候一样,股价出现了幅度不小的上涨。统计数据显示,在上市公司发布股票简称变更公告后,持股30天的平均涨幅可达10.07%,持股20天的上涨概率达68.57%。爱使股份更名“游久游戏(行情600652,咨询)”,从其3月13日更名起,股价连续上涨多日,累计涨幅超过30%;而科冕木业4月2日宣布更名天神娱乐(行情002354,咨询),公司英文证券简称由“KMMY”变更为“ZEUS”(宙斯),当日股价几乎一字涨停。但部分公司更名信息披露不充分,涉嫌误导投资者,甚至不乏内幕交易,最终还是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近日,以制造烟花著名的“熊猫烟花(行情600599,咨询)”公告称,公司拟更名为“熊猫金控”,瞬间变为炙手可热的互联网金融概念股。此事引起上交所的关注并两度发函询问。4月2日,该公司再次补充公告,对旗下互联网金融等业务经营情况,发展规划等做了详尽解释,并透露将于今年完成大部分烟花业务处置。此前,ST天龙更名为山水文化(行情600234,咨询)、远东电缆更名智慧能源(行情600869,咨询)时,也都曾收到过交易所的问询函。
上市公司更名只是一种表象,其背后无论是上市公司热衷于并购重组,还是为了追逐与互联网、手游等时下热点沾边的相关概念,股票简称变更所带来的投资效应均不可小视。上市公司对股票简称更名的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准确,不仅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判断,个别公司出于炒作题材的动机,刻意炮制相关的题材信息,却忽视了对相关风险和事实依据的如实披露,故意给市场炒作留下空间,则更有可能会误导投资者,为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操纵股价的市场违法行为留下太多的空间。这样的事例,以往并非少见。
值得深思的是,最近所频繁发生在上市公司的任性更名现象,大多与注册制改革的临近不无一定的关系。正如一位影响不小的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最近所指出的那样,注册制不仅是相关操作机制的顺势变迁,更是中国资本市场基本制度、文化和游戏规则的主动纠偏。也就是说,它在改变上市公司内外部治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与其说注册制改革推进以后所自然而然地发生的变化,无如说更多地是在改革推进过程中的主动纠偏所体现和反映出来的结果。然而,令人不无遗憾的是,伴随着IPO审核的逐渐由实质性审核更多地向形式审核的转变,人们对信息披露要求的理解不仅没有与时俱进反而似乎还发生了太多本不应发生的误解。在这个问题上,发生在注册制改革前夕的更名太任性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由于对于公司更名这样一件影响重大的事情,监管层此前并无明确限制,无论是否正在实施资产重组事项,还是上市公司未来是否有可能面临着主营转型等情况,只要经上市公司董事会等法定程序,到工商局变更登记即可,更名手续非常简单。更名的无节制和监管的马后炮,不仅反映了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机制方面的某些制度性缺陷,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不妨也可以说,更名现象的太任性,同时也很有可能正是近期某些上市公司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操纵股价行为借机大泛滥的重要原因之一。等到发现有一些上市公司的更名不无可能涉及重大重组,或更有可能利用更名迎合市场热点进行题材炒作的时候,再来进行一些蜻蜓点水式的监管问询,岂不为时晚矣?无情的现实告诉我们,注册制不仅不能也不应该等于不审核,而且,坐等注册制改革,也等不来公司治理机制脱胎换骨的主动性变化,更不可能等来信息披露建立在高度自觉性和高度透明化基础上的真正市场化。
目前来看,交易所方面采取问询函等强化信息披露的手段介入监管,要求更名的上市公司,充分披露说明更名原因的有效信息,如更名的依据、简称与公司经营的相关性和合理性、未来规划等,这显然是非常必要的。在注册制条件下,IPO审核的重点,不再是与企业的投资价值有关的公司盈利能力及其可持续性、企业商业模式和投资项目的适当性、信息披露的真实性等实质性内容,而是信息披露形式上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而这,不仅不等于不审核,而且,所谓监管的转型,也只是说监管的职能不再是行政管制,也不是调控市场,而决不意味着可以借市场化的名义对那些并没有真正达到完整、准确、及时要求的信息披露眼开眼闭,放松监管,放任自流,更不意味着还在注册制改革前夕就可以对发生在上市公司更名现象上的那些太多的太任性背后的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股价操纵等违法行为放松监管,不予追究。
注册制改革说到底不仅仅是审核流程、审核机构的变化,更多地是整个制度、文化、理念、游戏规则的系统性根本性实质性的变化。而注册制有效实施的必要前提之一就是在公平正义的游戏规则基础上建立和健全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从降低市场风险,提高投资者的回报,真正保护投资者的角度来说,保证信息披露为本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是有效监管的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历史使命。在笔者看来,切实有效的市场监管不仅不应该更不能从放松甚至放弃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审核开始,就目前注册制改革前夕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现状来看,不妨先从整顿上市公司更名现象的太任性开始。为了不让上市公司更名的太任性影响信息披露的完整性、透明性、及时性甚至进而掩饰和掩盖了躲在其背后的内幕交易、市场操纵、股价操纵等违法违规现象,对更名过程中疑点太多的问题有必要顺藤摸瓜、一查到底。该是什么问题,就是什么问题,决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性的问询,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否则,小洞不补,大洞吃苦。非要等到注册制改革全面实施以后再来打涉及更名的信息披露补丁,未免为时太晚。一则,对投资者利益的损害已经造成事实,二则,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上留下需要弥补的严重缺陷,三则,也有可能会对注册制改革造成一定的信用损失,甚至影响注册制改革推进的进程。而这,显然不是我们大家所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