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洋科技招股书多处异常 应收账款方疑点频现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盛洋科技招股书多处异常 应收账款方疑点频现

加入日期:2015-3-2 12:25:59

 

  《红周刊》特约作者 王宗耀

  春节前夕,浙江盛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洋科技”)预披露了新版招股说明书,欲公开发行2300万股,募集资金30550万元用于千兆/万兆以太网用6A及7类数据缆生产线等项目建设。然而,《红周刊》记者查阅其招股书时发现,该公司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时点上存在人为操纵的嫌疑,而财务勾稽关系也显得异常,应收账款方面则更是疑点频现。

  涉嫌拖延在建工程转固操纵利润

  盛洋工业园为盛洋科技在建工程的主要构成部分,据绍兴越城政府网资料显示,盛洋工业园项目位于皋埠镇生态园区内,是市级重点续建项目,总占地面积150亩,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该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5亿元,自2009年启动以来,至2010年已完成投入30374万元,在2011年,该项目又投入近1亿元。

  由上文可以看出,盛洋工业园项目从2012年起,剩余投资额应该不到1亿元,但令人奇怪的是,在盛洋科技招股书中,却显示2012年至2014年该项目投入的资金额约为1.29亿元,相较前期的投资明显放缓,但是在金额上又似乎已经超过了计划的总投资额,更重要的是,截至目前该项目竟然还没有完工。

  当以上这些内容体现在招股书中时,我们仔细研究盛洋科技将“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的节点,似乎其是在故意拖延时间。

  盛洋科技在介绍“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的条件时表示,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按工程实际成本转入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结算的,先按估计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暂估价值,但不再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同时,该公司2014版招股书中在介绍2013年底的房屋及建筑物情况时表示,发行人子公司叶脉通用拥有面积为7934.20平方米的5号车间和7930.40平方米的6号车间。5号车间、6号车间是叶脉通用承担的盛洋工业园建设项目(包括5号、6号、9号、10号、11号、12号及13号车间)的一部分,5号和6号车间已建设完工,并依法办理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消防备案、单体建筑规划核验等竣工验收程序。而在公司在介绍2012年固定资产增值原因时表示,2012年末固定资产原值较2011年末增加了950.30万元,主要系公司盛洋工业园项目中5号车间建成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公司购买了电子节距对绞机、双头立式退扭机和双退扭绞对机等机器设备所致。

  从公司表述的内容上可以明显看出,2012年5号车间已经完工,并转入固定资产。至2013年底6号车间也已经完工,但是该年度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却显示为零。也就是说,2013年已完工的在建工程并未转入固定资产。

  此外,盛洋科技在2015版的招股书中介绍2014年房屋及建筑物情况时表示,发行人子公司叶脉通用拥有的面积分别为7932.32平方米、7865.40平方米、29335.54平方米、5109.07平方米、3042.56平方米、2616.87平方米、5264.33平方米的5号车间、6号车间、9号车间、10号车间、11号车间、12号车间、13号车间,面积分别为3443.84平方米、3578.00平方米的1号楼、8号楼建筑均已基本建设完工,并依法办理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消防备案、单体建筑规划核验等竣工验收程序。而在其介绍2014年固定资产增值原因时表示,盛洋科技2014年末固定资产原值较2013年末增加14743.95万元,主要系公司1号楼、8号楼、9号车间、10号车间和13号车间建成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且公司购买了贴片机等机器设备所致。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盛洋科技11号车间和12号车间已经于2014年建成完工,但没有转入固定资产,而2013年就已经建成的6号车间时隔一年依然没有转入固定资产。

  为什么早已完工的车间始终不转入固定资产呢?盛洋科技这么做的目的何在?

  有专业人士向记者表示,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需同时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仅会致使折旧金额大幅彪升,同时公司还必须负担暂停资本化的利息,而这部分利息费用将直接转入财务费用,列入成本核算,从而使企业的利润降低,而盛洋科技采取延时转入的手段,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操纵利润,使公司上市前的业绩更好看。

  财务勾稽关系异常,财报真实性堪疑

  据招股书显示,盛洋科技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及增强成本优势,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公司自建厂房、购置生产效率更高的生产设备已成为其长期发展战略的需要。

  由于部分厂房报告期内依然在建,从而该公司产生了在建工程项目,其解释为盛洋工业园项目工程及其他零星工程,但记者经过核算却发现,其在建工程部分的财务勾稽关系存在疑点。

  正常情况下,在建工程的“本期增加”数,应该是在建工程当期投入的金额,其中包含企业已经用现金支付的各种费用和企业未支付的部分应付账款,而如果剔除未支付的应付账款部分,则已经用现金支付的哪部分费用就应该反映在企业现金流量表的“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项目之下。

  在会计准则中,“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购买、建造固定资产,取得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如投资性房地产)支付的现金,包括购买机器设备所支付的现金、建造工程支付的现金、支付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等现金支出。因此剔除企业未支付的部分应付账款后,“本期增加”数的现金支付金额应该小于该项目的金额。然而记者经过核算后发现,盛洋科技在建工程“本期增加”数剔除未支付的应付账款后,竟然还大于该金额,这实在是很奇怪。

  记者通过盛洋科技在建工程的本期增加数与应付账款中工程尾款的本期增加数,核算出了在建工程本期增加的现金支付部分,经推算,2013年和2014年的在建工程企业所支付的现金分别为4788.62万元和4238.43万元。然而,该企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科目在这两年的发生额却分别为4398.39万元和4434.45万元。

  很明显,盛洋科技2013年在建工程本期增加的现金支付部分,竟然比现金流量表中“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的金额还高出390多万元,这就显得十分异常了,而2014年虽然在建工程本期增加的现金支付部分金额略低,但要知道,“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中是包括机器设备新增额度的,如果剔除这部分机器设备,盛洋科技2014年的这部分数据依然很矛盾。

  结合上文中对盛洋工业园建设项目的建设的进度分析来看,盛洋科技的在建工程中就更显得迷雾重重,因而,其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也得打上个大大的问号了。

  应收账款逾期,商品赊销存疑

  据招股书显示,盛洋科技报告期各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呈逐增趋势,由2012年末的11357.97万元增加至2014年末的14990.25万元。应收账款周转率也由2012年的3.28,下降到了2014年的1.23,其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在不断增加,而事实上,其应收账款也确实出现了逾期的情况。

  据了解,CNA公司全称为CableNetworkAssociationInc.,是有线电视用同轴电缆的制造商和供应商,为DirecTV等大型客户提供同轴电缆,主要生产经营地位于拉丁美洲,是盛洋科技在该地区的主要合作伙伴。

  报告期内,CNA一直位列盛洋科技前五大销售客户名单之列,同时也是盛洋科技一贯的第一大应收账款客户。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盛洋科技针对CNA的应收期末余额高达2971.78万元,而这其中有1306.64万元账龄为1~2年,也就是说这1000多万是从2013年应收账款转结过来的,盛洋科技对CNA的应收账款出现了大额逾期。

  而更为奇怪的是,既然CNA应收账款出现了大额逾期,盛洋科技应该控制对CNA的赊销的幅度才对,而实际上盛洋科技竟然继续给予CNA大额的赊销。

  2014年盛洋科技对其第五大销售客户CNA的销售额度为1650.69万元,而该销售产生的应收账款金额却高达1665.14万元,这也就是说盛洋科技的这部分销售全部为赊销,面对越来越高的应收账款回收风险,盛洋科技却置该企业逾期的现状于不顾,依旧采取激进的销售模式,予以其全额赊销,真可谓是“胆大包天”。

  更为奇怪的是盛洋科技对CNA的应收账款额度竟然比其销售额度还高出了4万多元,这高出的部分又是从何而来呢?难道是增值税引起的?可是据记者了解,我国商品出口一般都享受“免、抵、退”优惠政策,是不需要缴纳增值税的,应收账款的产生应该以销售额为基础的,而盛洋科技这种应收账款高出销售额的“奇葩”情况,实在很难让人理解。


编辑: 来源:搜狐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