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李克强谈话:为股市改革牛打气
高层释放积极股市信号 把握新牛市需用新思维
谢百三:牛市是中国1.4亿股民的春天 都可以大涨
广发基金副总经理朱平:这轮牛市可能很长
李克强定调楼市政策:鼓励自住改善性需求
楼市吸引力下降?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现“12连跌”
两会释楼市信号:一线城市限购难松动
楼市时隔6年再遇购买窗口期:将迎第4轮刺激政策
总理纵论中国经济大棋局 稳增长调结构就是两只眼
总理记者会透露五大政策信号 房地产“分城施策”
总理直言政策工具箱储备多 中国“被通缩”
陈锡文批企业下乡雇人务农:地不是这样种的
提案建议立法推进工资集体协商:保证员工利益
李克强谈话:为股市改革牛打气
3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上回答了17个问题,涉及经济形势、体制改革、反腐举措以及外交政策等。透过这些阐释,我们看到了高层对经济运行和深化改革的十足底气,从而对股市“改革牛”更加充满信心。
第一,保持经济中高速稳定增长是有把握的。
李克强在说明7%左右的预期增长率的“合理性”时指出,按照这样的速度,每年可增加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规模。这样的解释既说明了任务有难度,也传递了高层对稳定经济增长的自信。他承认经济增长面临多重风险,同时也表示,如果增速逼近合理区间的下限,会加大定向调控的力度,来稳定市场的当前信心。
透过李总理的谈话,我们可以深刻体味到中央的长远眼光,以及应对局势的耐力和勇气;而“政策回旋余地还比较大”,“‘工具箱’里的工具还比较多”的表述,显示的是难得的定力。只要各方面同心协力,保持中国经济的大盘、基本面持续向好,是很有把握的。
第二,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是有保障的。
向公众交底是李总理的一贯风格。在此次记者会上,他强调,中国的确存在着个案性的金融风险,但是完全可以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除了我国有高储蓄之外,银行体系的资本充足率较高,拨备覆盖面也较广;虽然不良贷款略有上升,但是在世界上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对于外界猜测纷纷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他也给出了十分清晰的解答:地方政府性债务70%以上是投资性的,是有收益的,而且中央政府正在规范债务平台,堵后门、开正门。
这些直率的表述说明,中央对金融体系和地方债务问题的全局是完全掌握的。在2013年充分摸底的基础上,已经制定了比较完备的处置方案。地方债问题完全不像外界炒作得那么弱不禁风。
第三,对住房刚性需求是有充分认识的。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经过了一些曲折,根本问题是保障房建设出现严重短缺,住房供给过度市场化。如果把所有住房需求都交给市场去解决,价格高涨是必然的。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已把关注重点由“加强房地产调控”转为“健全符合国情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
此次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强调,中国城镇化进程还在加快,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是刚性的,鼓励居民自住性住房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对于房地产调控,则要求强化地方政府责任,要因地制宜,分城施策。
对于外界炒得沸沸扬扬的“中国人到海外购房,而且成了某些热点城市的最大购买者”,李总理表示还要做评估。笔者认为,炒作中国人海外大规模购房是转移视线,干扰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我们应当坚守的理念是,首先做好自己内部的事情。
第四,对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有寄托的。
李克强总理在阐述金融风险问题时,特别提到进一步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降低企业的资金杠杆率,使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他还提到中国正在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下的可兑换,以此表明继续推进资本市场开放。
笔者认为,这释放了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的积极信号。降低企业的资金杠杆率,就要扩大其股权融资的比重,就要壮大股票市场规模。要创造条件,通过直投股市、基金代理等方式,让大量的居民储蓄和法人单位储蓄转换为直接投资。
高层重视股市的信号还有,证监会主席肖钢11日表示认同“改革牛”提法,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12日表示投资股市也是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两大监管机构负责人如此直率地肯定股市作用,以前并不多见。
股市历来是信息市场和信心市场,经济增长是否有定力,金融市场是否能够稳定,直接决定着股市的“底层支撑”。房地产市场前景则是影响公众信心的一大独特因素,“稳定住房消费”的提法还原了房地产应有的地位,是很积极的。李总理针对前述三个问题给投资者交了底,有助于提升股市信心。
李总理还特别提到,去年是中国吸引外资力度最大的一年,实际引入外资达1200亿美元;他同时表示,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鼓励中国公民到国外创业。谈到所谓“中国搭便车”问题时,他说,这么大的块头搭谁的便车?中国是和大家一起推车。笔者认为,这样的表述,既说明了“双向开放”的现实,也说明了中国发展就是对世界做贡献的大道理,纠正了一些偏颇认识。
总体而言,进入新常态后,中国经济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能力,体制改革有破除旧藩篱、焕发新活力的前景,中外交往有创新体制机制、扩大合作共赢的新空间。中国股市将在这一宏大历史进程中,进一步壮大平台规模,发挥资源配置积极作用,走出一轮波澜壮阔的“改革牛”行情!(.证.券.日.报)
高层释放积极股市信号 把握新牛市需用新思维
A股市场再一次表明这一轮具有牛市特征的行情,背后有一个大逻辑:国家空前重视资本市场,下决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特别是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通过改革与反腐,给了资本市场巨大的预期和信心,投资者更愿意去投资股市。
两会增强改革预期
牛市大逻辑更清晰
牛市大逻辑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得到印证,改革与反腐成为今年两会最热的焦点,它还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和两高报告。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15年将“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开展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适时启动深港通试点。”
事实上,作为今年国内资本市场改革的头等大事,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已接近成熟。证监会主席肖钢在两会期间明确表态,现在推进注册制改革条件已具备,已形成初步方案,并正着手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新证券法正式实施之日起,注册制即可开始推行。
而推进注册制改革的必要条件——修法,在两会期间亦有了较明确的时间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近日表示,4月下旬人大常委会将安排审议证券法修订草案,如果顺利的话,经过二审或三审,年内可以出台。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新股发行写进党的决议,到今天把它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为什么注册制如此重要?问题的答案开始浮出水面:注册制是A股市场的一场革命,将终结新股发行(IPO)特权,终结新股不败的神话,终结垃圾股的壳资源价值,终结“把投资人当傻瓜的时代”。业界普遍认为,伴随注册制的推进和实施,中国股市将在未来几年内催生一轮真实的大牛市。
财经大佬集体表态
股市政策积极乐观
在两会期间,金融界两会代表多次对近期证券市场热门话题发表意见,不经意间透出更多政策风向。
3月9日,证监会主席肖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去年7月启动的牛市行情是对改革开放红利预期的反应,是各项利好政策叠加的结果,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肖钢特别提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举措稳定了市场预期,是股市上涨的主要动力,投资者信心明显增强,反映了投资者对改革开放红利释放的预期。改革红利将是推动资本市场进一步健康发展的最强大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他赞同“改革牛”的观点。
3月10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已形成基本方案,有望下半年报请国务院,养老保险基金将把部分资金投资到股市。
3月12日,针对资金进入股市导致定向调控效果不佳的问题,央行行长周小川说,这么多行业企业都在股市融资,确实有些金融市场交易可能脱离实体经济,纯粹投机炒作,但不能一概而论,不能认为钱到了股市就不是支持实体经济。他还说,也有人认为(资金)在金融市场中自我循环就都是脱离实体经济的,这也是不准确的。金融的大量活动,都是在进行资源配置、为实体经济直接或间接进行服务的,资金进入股市也是支持实体经济。
此次两会期间,沪深证交所高层分别透露了有关该话题的一些政策设想。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桂敏杰就指出,目前看来,简单用三年连续盈利的上市指标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市场需求了,需要做出一些改变。
全国人大代表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认为,允许未盈利的企业上市是非常明确的,但不是所有未盈利的企业都可以上市,而是只有主营业务是互联网+的,有真正创新能力的,研发投入都非常高的部分企业可以在未盈利的情况下上市。对于年内即将启动的深港通机制,宋丽萍首次明确,创业板股票亦将被纳入投资标的。
新一轮牛市要有新思维
通过两会,我们发现,高层对股市不仅空前重视,更有新的思维,新的观念。过去那种视股市为赌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新的牛市需要有新的思维,投资者对牛市的观念也要变。
譬如,美国股市为什么一直走牛?2009年以来的后金融危机时期,美股一直处于牛市周期中。2009年至2013年,美国投资者关注的是几轮量化宽松政策预期,美股出现数年的慢牛走势;2014年下半年开始,美国经济复苏明显,但量化宽松并不急于推出,而是等待企业真正开始盈利、就业趋向稳定,让投资的注意力慢慢转向经济全面复苏的预期。所以,迄今为止,美股牛市并没有出现结束的迹象,相反,美国三大指数还不断创出历史新高。试想一下,如果美国投资者反过来操作,经济不好时,看到的是股市没有基本面支撑;经济好转时,看到的是宽松政策退出,那就不会有牛市出现。
美国股市的另一个特点是不急于求成,美股牛市都是慢而长的,每一年涨幅并不大。无论是上世纪90年代的10年牛市,还是最近连续5年的上涨,都是慢牛,年涨幅大部分不超过20%。道指2013年全年上涨26.5%,2014年全年累计上涨7.5%。
反观A股创业板,从2015年新年开盘至昨天,创业板指43个交易日上涨564.07点,涨幅高达40.58%。43个交易日的涨幅超过美股近两年的涨幅。可是,长期关注中美股市走势就会发现,美股一周的涨幅甚至不如A股一天的涨幅,美股1月的涨幅甚至不如A股一周的涨幅,美股一年的涨幅甚至不如A股一月的涨幅。美股的牛市周期长,有的长达十几年,而A股牛短熊长,笑不到最后。
从板块指数比较看,美股三大指数虽有表现不一的时候,但大体上牛熊周期运行是同步的。可A股近年有所谓结构性牛市说法,这种板块撕裂走势,对利益群体的资金效率有利,而对A股的健康发展不利。
主板仍是牛市的主战场。3478点是2009年8月4日创出的近年来高点,而该位置也对市场具有深刻影响的意义。换言之,只有市场有效突破3478高点,才能正式确立新一轮的牛市行情。
此外,对于以蓝筹股为代表的主板市场,投资者也不要再有“大象起舞”、“猪也会飞”的预期,慢牛是市场必然的选择。站在国家战略层面看,管理层并不希望股市出现快涨快跌的走势。只有维持股市慢牛的格局,才能为未来注册制度的全面铺开创造出有利的市场环境。(.证.券.时.报.网)
谢百三:牛市是中国1.4亿股民的春天 都可以大涨
一、打新冲击波又一次过去了,但对冲击之耐受力在增强
每月20多只新股发行,吸走2—3万亿资金,使中国股市每月有一次大波动与折磨,但这也带来了“千金难买牛回头”的机会。
上个月,因为“打新冲击”,股市从3406点雪崩式地下跌,经11交易日,跌幅达15%,于真正开始申购之日迅速上涨,又冲达3332点一带。不料3月2日又公布发20多家新股,其中有大盘绩优股东方证券。这次又从3332点跌至3198点,但跌幅仅4%,而到本周四五,大批新股将申购完毕时,股市竟在银行股推动下,冲达3391,比3月2日的3332还高。
故从大盘看这次打新吸走的资金多于上次,但跌幅则减小了,涨幅及反弹更快。人们似乎对于新股的冲击与杀伤又已有相当的免疫力与耐受性。因为多数真正的绩优股终将不久后涨回来。这样推想下去,是否将来打新股的冲击会变得一次比一次小,甚至人们会漠视之呢?当然这是在牛市中。
二、珍惜这难得的大牛市
1978年以来中国实体经济迅速发展,GDP从1978年到2007年增长了68倍。但中国股市却熊长牛短,这轮牛市前,85%股民处于亏损状态,相当悲惨。因此,牛市是对中国1.4亿股民的报答与补偿,天经地义,合情合理,这是1.4亿股民的狂欢节。
如今,这轮非经济性牛市已波澜壮阔地运行起来,股市启动以来,大盘已涨53%,个股更是涨幅达100%—300%比比皆是。很多股民认为自己水平高,充满了自信。清醒理智的投资者往往多买中国银行股,相当多的老百姓则在中小板、创业板中摸爬滚打,反复淘金,他们从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得出结论,它可以从市盈率炒到市梦率,从1000多点炒到5000点;我们为什么不行?我们小盘股成长性好啊!
总之,大牛市中,任何理由、借口、说法,潜在的、远期因素,如,电力股有核电背景的;农业股符合中央扶农政策的;明后年上海迪斯尼乐园有关系的;与自贸区有关系的,资产重组的;银行股估值太低,市盈率10倍都不到;都可以大涨,有的甚至几个涨停板。
三、牛市的基础是大量货币涌入,当前货币政策是“宽松”
从全球资本市场经验看,多数国家,经济衰退后,大多采用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且大多形成牛市。
中国股市亦是货币市;2007年10月,中国股市达6124点;世界牛中之最。现在,中国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一定会再降息,并多次降准,把高高在上的19.5%的准备金率往下降。中国准备金率是世界大国中最高的,美国15%,英国0.5%,而准备金率下降,会一次将几千上万亿释放出来的大量货币推向社会;在实业难搞,房地产难搞之际,人们要想短期增值,只有进入股市博弈。这就是这轮牛市之基础(与欧洲、日本完全一样).
四、牛市是1.4亿股民的狂欢节,是投资者的百花盛开的明媚春天
其实股市,特别是千载难逢的牛市,真是股民的节日,是中国一亿股友的狂欢节,是投资者的明媚春天。
1、牛市是对亏损几年一亿人们的一次性补偿与还债,完全合情合理,完全应该!
2、在牛市中运作挣钱光明正大,在中国这是多么自豪庆幸之事!
3、在牛市运作挣钱,使人们在真正当家做了主人,真正“以人为本”了,珍惜这难得的牛市吧。
4、当然牛市也有风险,也要做好差价;比如,上海股市在向新高冲击;但很多股票反弹乏力;著名的中信证券,从37元跌到26元后,至今还在28元徘徊,失去了当时的王者之风;可见做差价,高抛低吸,是必须的。选好个股是最重要的。
祝大家周末快乐!我们又要外出调研啦!(金融投资报)
广发基金副总经理朱平:这轮牛市可能很长
朱平 广发基金副总经理
Duang,新年转眼就开工了。
本来各路大神都认为年后会涨,可股市第一天就突然歇了,接着Duang降息,许多年前潜伏的投资者心中开始暗喜,Duang,柴静横空出了点击过亿的环保视频,尼玛这不是要了周期的命。
所以羊年最大的风险可能反而是几乎所有券商都看多,因为过去的数据统计,超过80%,券商是要看错的。
就象有个笑话,说一漂亮性感无敌的女神同事,老公给她送午饭,没说话放下就走了。
新来的男同事问,那是谁?
女神:送外卖的。问:没给钱?
女神:不用给,晚上陪他睡一觉就好了……男同事若有所思。
第二天,男同事给她带了四莱一汤的午饭,对女神同事说,今天我给你送了。整个办公室轰然大笑。
相似类,市场上也有些规律,比如顶底比,就是说每十年一轮牛市,底部和顶部相差约5到6倍。所以这轮牛市大约看到10000点。或者有个牛股见顶规律,就是说,牛市见顶,会有些大蓝筹涨在巨高的位置,比如上次中石油,这次是谁呢?
有人猜是证券,得有公司超过高盛。上周末,突然证监会]说给银行发券商牌照已在走程序,这太狠了,因为工行早超过了高盛。
股市或者股票就是这样在很多没有买入的人眼里就是个笑话,但是买了股票的投资者就象那个女神的老公,之所以送饭了会有无上回报,那是因为结婚前追求了好久。
所以从过去的数据分析,股市的价格对基本面有一种神奇的预测作用。比如某只股票天天涨,会有人忿忿不平,这股票没基本面,乱炒。
象两年前的乐视。
但股票涨着涨着,基本面就慢慢出来了,认同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再加上索罗斯发现的反身定律,相信的人越多,股票涨的越好。所以老巴说股票短期是投票机,有人投票,一定是有人看好。
中国股市挨过2008年到2011年的磨难,从2012年开始,以科技股为核心的一批股票不断上涨,最终连老蓝筹也估值修复,说明市场预期中国经济大概率是可以渡过经济减速和转型的困难期的。
也就是说,那么多经济学或宏观策略研究减息或者降准,眼睛盯着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实际上,这些都只是过程了,答案那些有股票的投资者已经给了。
如果中国经济可以冲破中等收入陷阱,就算GDP以6%的名义速度增长,本届政府任内GDP也会到100万亿。那股市总市值可以到80万亿左右。这增加的部分可以是IPO,可以是购并,也可以是内生增长。
所以现在投资者所要做的事就是把这差不多30多万亿的市值赚到口袋里。
美国标普500在总市值中占比是四分之三,我们也可以YY一下,将来中国也有可能会有500只股票至少超过1000亿市值。
从结构上看,主要是TMT、互联网、医疗、消费、能源、工业4.0制造。所以现在投资者实际上是在玩猜填字游戏,发现一个可能是将来那500只中的一只的,别犹豫,占有它,然后十年后,你可能就象上个十年那些搞地产的,成土豪了。
这也许是从去年开始,突然大量的基金经理开始一个个发表奔私宣言。但股市如果仍然是牛短熊长,未来也难言坦途,除非这个牛市象美国牛市一样很长很长。
80年代开始,里根总统推行供给学派的政策,90年代,前苏联解体,因为信息技术的推广和美国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不仅出现了一批象微软、英特尔这样的科技公司,其跨国公司的国际收入占比也从10%提升到40以上。
然后,PC创新结束、全球化超过40%后也停滞,牛市结束。接着是盘整,虽然中国牛市,带动全球大宗牛市,对美国股市而言也只是一个过山车,直到2009年。
以移动互联、能源革命以及工业4.0的三轮驱动,股市上五年涨幅超过150%,纳斯达克更是上涨接近250%,还没有结束的意思。将来牛市结束要看这三大动力是否已经衰竭。
同样中国目前的牛市已经与所谓工业化、城市化关系不大。如何提升劳动生率是牛市能走多远的核心。
所以这个牛市的起始和投资多寡已没关系,只是和新一届政府成立,开始改革有关系,所以起始点应该在2012年底。
而信息化、技术进步提升附加值则是提升劳动生率的常规动作,移动互联网对各行业模式的重构、工业4.0及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才是这轮牛市的最大动力。
这个牛市何时结束,也应该与中国经济转型以及这些创新动力衰竭相关联。
也许从投资策略上看,这个牛市首先可能很长,其次传统的宏观和货币为语境的分析框架可能就象那位女神的同事一样难于理解股市的涨跌。
李克强定调楼市政策:鼓励自住改善性需求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过去十年高歌猛进的楼市也进入到新常态,今年楼市调控怎么走?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3月15日的记者会上表示,房地产市场有其自身的规律,中国国土面积辽阔,有特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小城镇,情况各异,所以我们要求强化地方政府合理调控房地产市场的责任,因地制宜,分城施策。
“中国城镇化进程还在加快,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是刚性的,我们鼓励居民自住性住房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长期平稳健康发展。”李克强说。
中原地产首席市场分析师张大伟对记者称,这意味着接下来楼市发展将有诸多利好。
今年政策导向:支持自住改善性需求
2014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调整。一些地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自2010年开始,实施了4年多的限购政策开始土崩瓦解,46个限购城市只剩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和三亚共5个城市继续限购。在各地普遍救市后,去年9月底,央行发布信贷新政,对个人住房贷款需求的支持力度大幅提升。对首套房再启“认贷不认房”界定标准,贷款利率下限也重回2009年水平。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新闻发言人倪虹8日在中国政府网接受访谈时说,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需求将是2015年住房政策的重要导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六个方面作为消费新的增长点,其中一个就是稳定住房消费。
张大伟说,这其中,首要的利好是对改善性需求的政策将继续松绑。由于目前二套房首付比例过高过严,普遍是七成的首付标准,这是在2013年楼市最火爆的时候出台的抑制性政策,当时出台的目的是严格控制改善性需求入市推高房价,但目前这一背景已经改变。在鼓励改善性需求的情况下,过高的首付标准显然是不符合要求的。
他预计,目前房地产市场正在逐步企稳,政策也会在4月份逐步落地。到4月份,二套房首付很可能将回归到五成。二套房首付降低,对市场的影响主要是在一二线城市,因为这些城市的改善需求总量较大,而且对借助信贷的需求较高,因此降低二套房首付会带来比较大的影响,而三四线城市由于市场供应已经绝对过剩,松绑二套房首付带来的影响不大。
新型城镇化带来发展空间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对本报分析,支持自住性和改善性需求将对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目前市场库存产品中,很大一部分是大户型或者中高端户型,支持改善性需求可以有效去库存。其次,改善性需求的积极入市可以改变市场的观望和预期,带动整个市场情绪的提振,支持改善性需求也可以促进整体居住品质的不断提升。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加快推进,中国房地产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房地产市场仍有很多新的业务增长点,比如高铁新城等,企业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寻找新的空间。”严跃进说。
位于赣南某县城的一家开发商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相比沿海,中西部的很多地方城镇化才刚起步,未来楼市发展的空间仍很大。“我们这个县比沿海至少落后了5~8年,未来还有那么多人进城,所以市场空间仍然很大。”
此外,强化地方政府合理调控房地产市场的责任,因地制宜,分城施策,也意味着接下来地方政府将可能出台更多的税费减免、购房补贴等救市政策。张大伟分析,即便是一线城市,未来也可能出台一些降低购房资格办理难度的政策,比如针对部分房源、购房客户的松绑限购政策,这其中广州、深圳的可能性更大。
在稳定住房消费的同时,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也是一大重点。全国人大代表卢淳杰在两会期间表示,当前房地产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政府工作报告将“稳定住房消费”放在“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部分,旨在培育健康的房地产市场,让居民住房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但这也不意味着可以对高房价坐视不管。政府应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帮助更多低收入群众实现“居者有其屋”。
李克强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住房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民生问题。中国政府要做的就是要为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提供住房保障。今年,我们在改造棚户区、城市和农村危房方面还要加大力度,各增加100万套。中国政府有保障群众基本居住条件的责任。(.第.一.财.经.日.报)
楼市吸引力下降?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现“12连跌”
受房贷松绑、降息等宽松政策的影响,2015年1—2月房地产投资增速跌势放缓,但下行态势并未扭转。
统计局数据显示,房地产投资增速已连续12个月下跌,全国楼市库存持续增加。业内人士分析,尽管楼市政策利好释放有望带动市场回暖,但高库存仍是2015年房企最大挑战,一些资金紧张的房企仍需要继续“以价换量”。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12连跌”
统计局发布的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显示,2015年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78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4%,增速比去年全年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5922亿元,增长9.1%,回落0.1个百分点。
从区域分布来看,仅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去年有所提高,中部、西部城市均继续回落,且回落幅度有扩大之势。
自去年1月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已经连续12个月下滑。统计局历史数据显示,2013年年末房地产投资增速为19.8%,到今年2月份,这一数值已下跌至10.4%,跌幅将近五成。
“房地产投资增速的放缓,反映了楼市投资正进入新常态。”专家向记者分析,从数据来看去年年底到今年2月,这一增速已趋于稳定,跌幅明显缩小。
另外,他认为,房地产投资增速的下降,并不等价于房地产市场的持续降温。“房地产投资增速总体上仍高于其他行业,只是从高位跌至中位水平。”
全国住宅待售面积仍在涨大小城市分化
除投资增速下滑,2015年前两月商品房销售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据统计局数据,1-2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跌幅达16.3%和15.8%,而去年全年平均跌幅为7.6和6.3%。
同时,楼市整体库存仍在继续攀升。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3922万平方米,比去年末增加了175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加1493万平方米。
据数据显示,2月底,北、上、广、深及杭州、南京等9大城市商品房住宅库存正在环比减少。这意味着,三四线城市楼市库存仍在继续扩大,大小城市之间分化加剧。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在持续的政策刺激下,一二线市场整体楼市已经逐渐走出低迷,库存出现了趋势性下调。“以北京为例,目前可售的住宅库存套数为80657套,已经是最近半年来的最低点。”
到位资金回升 房企最难过的日子已去?
尽管1—2月房地产投资增速、销售情况并没有明显改观,不少业内人士仍认为,在降息等宽松政策影响下,房地产市场回暖已指日可待,房企最艰难的日子也已经过去。
统计局最新数据也显示,1—2月份房企资金状况有所好转,到位资金同比增长了1.6%,而去年年底这一指标为下降0.1%。
“对整体市场而言,降准降息组合效应将持续显现。”中国指数研究院研究人员分析,宽松化政策将促使市场销售向好,房地产库存压力也将缓解。
但也有观点认为,尽管楼市政策放宽,面对大部分城市库存持续上涨的局面,2015年房企仍将坚持积极“去库存”的导向。“目前房企的库存压力并没有得到较好地释放,尤其一些资金面比较紧张的房企,依然需要采取‘以价换量’去库存的措施。”专家表示。
另外,他分析,随着市场的回暖,去库存的导向也会出现“分化”做法。“与资金紧张的房企不同,大型房企已开始着手积极补仓,加大土地储备、加快开发节奏。”(.中.新.网)
两会释楼市信号:一线城市限购难松动
全国楼市转冷,各地松动“限购”风起云涌。2015年,中国楼市将何去何从?应各界关注,此次两会释放信号,北上广深的“限购”政策难松动,而全国视野下,中国将稳定住房消费,着力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去年4月开始,中国楼市告别“高烧”时代,实施三年多的“限购令”也几乎全面退场,仅剩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和三亚继续执行。
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的限购令会不会取消?此次两会上,这一问是代表委员和记者关注的民生焦点之一。
“中央的政策是坚持分类指导、因地施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新闻发言人倪虹两会期间接受中国政府网访谈时“定调”。
何为因地施策?仅就“聚光灯”下的北京,就有分析指,由于独特的区位因素,北京势必不会取消限购。
在今年两会的北京团开放活动中,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就明确表示“北京住房限购不会取消”。考虑到2020年北京市人口要控制在2300万以内,而目前已达2154万。
在上海团的全体会议上,上海市长杨雄也表示,今年总的指导思想是继续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在政策上没有大的调整,“住房限购政策不取消”。
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广州市长陈建华虽然没有直接回应是否会取消“限购”,但强调就城市管理来说,房地产的平衡平稳非常重要。
不过,不少人大代表和业界人士在两会上呼吁取消限购。“限购只是调控手段,不是调控目的。控制房价,完全可以采取其他方式。”人大代表、广东省惠州市委书记陈奕威说。
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也分析,房地产经过一年多的调整,市场基本恢复均衡,放开限购不会对房价造成太大影响。
在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看来,目前全国执行限购的城市以一线城市为主,直接取消的可能性很小,而通过工作居住证、纳税证明等绕道宽松的可能性较大,限购政策或有步骤调整。
事实上,在此前中国31个省、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曾经的高频词汇“房地产调控”、“房价”、“限购”等今年已悄然消失。
从全国来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已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稳定住房消费列入六大消费增长点之一,而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需求,也将是2015年中国住房政策的一个重要导向。
张大伟分析,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房地产的表述方式用“支持促进”代替了“调控抑制”,再提稳定住房需求,后续的货币政策及楼市政策将成为今年政策面最大看点,楼市也将进一步回暖。
3月1日起,中国央行再次降息,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
“随着信贷的进一步宽松,未来一段时间楼市将表现为库存消化速度加快、交易量回升、房价逐步企稳、楼市需求逐步释放”,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判断。(.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