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份金融数据从现象看非常矛盾。1月份各商业银行新增贷款1.47万亿,同比增11.36%;但是1月份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10.8%,创近几年新低。从常识看,贷款总量的增加意味着企业和居民存款的相应增加,意味着货币供应量在乘数效应下相应增加。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货币供应量增幅与贷款总量增幅具有极大的正相关。对于1月份这两组数据的反常表现,媒体解释为境内资金外逃,并与外汇储备减少,外汇占款减少,人民币贬值压力连在一起。
笔者认为,这两组矛盾数据确实反映境内资金外流现象。但是,资金外流与资金外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一字之差,反映的金融状况完全不同。资金外逃反映了境内外资本对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躲避心理,是负面的、危机的概念。当一个国家资金大量外逃时,这个国家的股市肯定崩溃,货币肯定大贬值。沪深股市这几个月的表现绝对不能用危机、崩溃来解释。相反,资金外流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它是指境内外资金主动向境外寻求投资、消费和服务的资金流动。近年来,中国各类企业大规模收购境外企业、品牌、技术、矿山、港口、大楼、金融机构等等;境内居民大规模海外购物、购房、旅游、留学等等。由此,中国国际收支格局从2014年起发生根本变化,从原来的资金大规模顺差流入,到目前大规模外流,直到收支大体均衡。由此,外汇储备不再单向增加,外汇占款也不再跟随增加。外汇占款是中国2014年之前货币供应量的主渠道,如今,这个主渠道停止,或基本停止了。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增幅也从原来的16%区间逐年下降到去年的12%和今年1月份的10%区间,以至贷款量增加却难以扩大货币供应量。
就是说,目前资金外流反映的是中国经济崛起,是从商品输出大国发展为资本输出国之一,它反映了国内产能过剩,资金购买力相对过剩,需要寻求新的资金投资和消费国际市场。中国政府推行的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国际投资,都会引导资金外流。这种外流和通常所说的资本外逃是两个不同概念。当然,这不否认两者有交叉的部分内容。由此结论是,中国最近发生的资金外流并不表明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也不表明人民币大贬值,其实人民币对外的综合实际有效汇率是升值。资金外流也不表明国内所需的人民币资金缺乏或流失,它减少的是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不影响国内商业银行向企业、居民提供正常的贷款及规模。至于对股市影响,只要大家关注近期成交量变化及沪港通资金流向,就会发现,股市不缺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