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周刊》作者 马弋寻
1月29日晚,丹麦央行意外宣布1月15日以来的第三次降息。在全球经济引擎进一步减速下,各国央行正在掀起新一轮的降息潮。短短两周内,包括丹麦在内的加拿大、瑞士、印度、秘鲁、埃及、土耳其等多国已相继实施降息或宽松政策。一时间,全球范围内货币对美元的贬值成为普遍现象。这种货币间的竞争性贬值,可以认为是一轮货币战争的开始。这将引发热钱从新兴经济体内惯性流出。
竞争性贬值中热钱加速离境
2014年5月,人民币外汇占款达到当年峰值29.54万亿,自此后伴随美元的低谷反弹,外汇占款额即反复震荡走低至29.3亿附近。贸易顺差方面,2014年该数据不断回升,到当年四季度后期达到2010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2014年12月份,当月贸易顺差为496.12亿美元。据此粗略估算,当月资本流出或在6000亿元左右。与2013年6月“钱荒”相比,当时的市场热钱流出规模才不过3000亿水平。
在此情况下,市场对于人民币/美元贬值的忧虑不断升级。不过,与亚洲其他新兴经济体相比,人民币虽然近期也出现人民币/美元汇率的暴涨暴跌,但人民币紧盯美元的政策显然并未改变。WIND数据显示,在一定波动幅度的箱体中,人民币/美元走向进一步趋于平稳(附图)。而且由于欧元/美元与美元指数呈现走势的负相关,故在欧元/美元难以持续快速坠落下跌的预期下,再考虑到油价延续探底中中东表现出的坚持对博弈对手美国的重挫,美元加息周期开启后的长期连续性值得怀疑。由此,热钱从国内的持续快速流出也应难以持续。
中国央行无意跟随全球过度宽松
短期来看,在制造业低迷、地产市场不景气等经济下行压力下,热钱出逃所导致的外汇占款缩减短期确会存在。而在资金推动型的市场中,“三会”联合执法下股市降温后,热钱的减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助推短线市场产生一定的震荡。不过,撇开市场其他因素如加杠杆,若仅考虑热钱这种暂时性的“抽血”,那么对市场在时间和空间的影响上将相对有限。
而且A股投资市场的相对繁荣,包括前期的快牛行情,以及目前的结构性机会,经由管理层市值管理和国企改革的深化,也均将对海外的热钱资本产生吸引及挽留作用,进而缓解热钱离境的规模和速度。另外,央行近期也在通过一系列高频公开市场操作来对外汇占款的不足进行回补。如本月下旬多次MLF、逆回购等千亿级别净投放的操作等。
针对该类净投放的操作,市场认为这是以灵活调控短期流动性的方式进行盘活存量资金的的征兆。在此预期下,自去年11月21日降息后,央行近期将不会实施进一步加大货币宽松的政策。在近期结束的达沃斯论坛上,央行行长周小川明确表态会“将资金供给控制在一个稳定的层面”,国办也向各省、地区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短期稳健货币政策与短期公开市场操作相结合将是目前市场的主基调。
人民币兑非美货币升值下的机会与风险
WIND数据显示,由于人民币实施紧盯美元的战略,故阶段性人民币对非美货币普遍表现为升值。如人民币对俄罗斯卢布、欧元、加元、新西兰元、新加坡元、林吉特等。在此前提下,我国对于上述诸国的外贸出口将受到抑制,特别是对于作为我国重要贸易伙伴欧盟的出口。不过,人民币升值利多涉及大量依赖进口的行业,因成本降低和汇兑收益的叠加,将对其产生重大利好,如进口依存度高的矿石、石油及消费品行业,再如以出境游为主的旅游、酒店等。
同时,上述成品行业进口的利好,也会间接传导至关联行业,如进口主要涉及的航运、空运,以及原材料相关的化工、钢铁及机械等领域。此外,在国内投资领域,因美元/港币预期将产生箱体反弹,故有望同时为以美元和港币计价的B股和港股通带来一定的契机,也可适度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