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昨日在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上表示,大宗商品是人民币国际化下一阶段最有效的实施载体,人民币可借大宗商品这艘“船”进一步国际化。
他认为,人民币加入SDR对人民币的国际化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港交所也要全方位做好准备,不仅是用沪港通、深港通这类产品把外国的钱在香港变成人民币进来,最终还要把香港打造成目的地市场,使得中国的人民币、中国的投资者到了香港以后能够有更加丰富的国际的产品。”
加入SDR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以大宗商品为载体增强影响力
提及人民币加入SDR,李小加说道,“前些年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使得很多人愿意持有一点人民币,有很多的利益在里面,SDR后升值预期没有的话,利益驱动力小,加入SDR起到最重要的作用是被动性地使大量央行[微博]或贮存基金,一旦定了必须持有,这个推动造就了人民币大搬家,搬到需要受SDR约束的国际大的央行组织中去。”
不过他认为有两个问题更加值得关注,一是国外持有的人民币如何保值、增值以及使用;二是如何使人民币不受这个约束、让今后也必须持有成为可能。“这就意味着能不能创造出人民币的需求、人民币的交易、人民币的产品,让大家觉得这些产品你想做就必须得介入人民币,从而建立起人民币国际生态圈。”
而建立生态圈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请进来”,一种是“走出去”。李小加解释道,“请进来”就是人民币在国内大幅度开放自己的市场,让外国人在中国人民币本地市场上,逐渐接受并习惯使用人民币。“走出去”就是把中国的力量送出去,在境外促使大家对人民币的接受、使用、交易、投资和得益。
“‘请进来’的趋势已经越发明显,我们更关心的是 ‘走出去’”,李小加对《证券日报》记者说道,“‘请进来’我们已经通过沪港通的形式进行,并会进一步扩大沪港通,将来还会有深港通以及其他形式的互联、互通。”而在“走出去”方面,他认为以大宗商品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载体最为合适。“因为中国在大宗商品上影响力巨大,我们自己本身就是大宗商品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那么,大宗商品逐渐以人民币计价,这样可使自己的币种、商品的需求结合在一起,最容易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并且,人民币的国际化本身影响力的提高,反过头来还可以使我们从大宗商品最大量的接受者逐渐会变成一个价格的制造者。”
让投资者参与差价交易
期货合约会把差价慢慢抚平
11月19日,香港交易所业务发展主管韦嘉勋在新加坡一个会议上表示,为满足机构投资者对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港交所计划在2016年第一季度推出AH股溢价期货合约。他表示,投资者一致急切地寻求足够的风险管理工具,而港交所在AH股溢价期货合约方面,得到不俗的回应。
事实上,对于投资者在交易香港、中国的股票或者商品时会有什么需求一直是港交所在思考的。而其中之一便是,A股和H股的价值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公司,在两个市场上的价格也不相同,而双方的股票又不能完全实行转托管。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有没有其他形式能让投资者参加交易差价,这便是设计AH股溢价期货合约的初衷。
不过,李小加对《证券日报》记者说道,一个公司完全一样的产品,有差价一定是市场上有效率不够、有问题的地方,市场一定有这种动力去看能不能寻找差价最终回归。“从方向上看,差价不可能越来越大,只可能越来越小。或者,差价缩小的速度并不如想象的快。所以我们设计这个产品,用市场的力量把很多问题加以解决。”
“有人说,这样A股是不是就 ‘掉’了?我觉得不要把A股的逻辑和感觉拿出来,好像股票市场一直往一个方向走,往上走高兴,往下走不高兴。正常人觉得股票往上走多漂亮,期货倒着看舒服”。因此,李小加认为,投资者对于A股期货认识和金融创新认识应该要有比较全面、比较深入、比较客观的认识,而且能够超越一定时间制约。
对于合约是否能抚平差价,李小加表示无法确定多长时间能够抚平,但该合约一定会帮助它慢慢抚平。“因为理论上来说这个差距是不可能越来越大的,而会是越来越小的。那么,这样一种产品会帮助它逐渐缩小。”
同时,他谈道,“既然不是一个完全同样的产品,这两个产品价格你认为一样就是不一样的,长期产品在这儿就可以长期成为一种让大家套利的手段,使得应该合适的产品合在一起,一旦有不同因素分开时,又有机会去赚钱,期货市场本身就是通过各种各样杠杆的机会,逐渐把市场中间不应该存在的东西消除掉,消除掉有时候往上走高兴往下走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