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打响年线攻坚战 水皮:一封告别书扫落一片秋_股市名家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继续打响年线攻坚战 水皮:一封告别书扫落一片秋

加入日期:2015-12-5 8:25:21

  导读:
  顾铭德:B股改革又下一城
  李志林:12月股市力求稳定
  谢百三:未来7年稳步向上
  郭施亮:投融资均衡发展市场才会有活力
  贺宛男:房贷利息抵税何以卷土重来
  桂浩明:信息披露应力求完整和及时
  皮海洲:保护中小投资者关键是要有完善的制度体系
  应健中:继续打响年线攻坚战
  水皮:一封告别书扫落一片秋 钢铁业去产能刚刚开始



  顾铭德:B股改革又下一城
  多数投资者对B股改革的进程不满意,但本周五B股改革又跨出令市场各方相对满意的步伐,新城B股顺利被吸收合并转变为新城控股A股。这是上海纯B股转A股的第二个案例,相比第一个案例东电B股,这次改革进步明显,市场效果大为改进。去年东电B股转A股时,由于部分股东对转A股方案有不同观点,在股东大会上和上交所门口都发生争执。虽然东电转A方案获得通过,但许多投资者至今对方案仍有意见,市场效果并不理想。此次新城B股转A股,该方案基本吸收了多数投资人意见,股东大会投资者高票通过,没有发生吵架、争执等负面现象。作为结果,新城B股新老股东都获得领先大盘的投资收益,B股改革的制度红利收益。并为B股下一步改革,为A、B股最终合并树立一个相对成功的案例。

  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了中国人民币加入SDR的方案。这是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改革开放的大事,意味着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步伐加快,意味着B股历史遗留问题的彻底解决越来越近。但是,B股问题的最终解决还需要一个公司一个公司的具体方案。新城B股的方案有借鉴意义,但难以照搬到其它B股公司,特别是有A和B股的上市公司。A股股东与B股股东的利益并不一致,如果B股直接转为A股,并且是1比1转股,必然使公司人民币计价的A股规模相应扩大,对A股流通价格会有压力,A股股东在投票时会提出反对意见。如果要求B股缩股或打折上市流通,B股股东也会有意见。如何既坚持同股同权,又兼顾A、B股东各自利益平衡,是一个难题。这也是B股历史遗留问题拖延至今的重要因素。近期,深圳出现有A、B股上市公司合并上市的试点案例。10月9日,深圳蛇口上市的招商局A、B股股东大会投票通过被吸收合并为新的A股议案,原来的A股换股价和B股换股价不相同,A股为37.37元一股,B股为28.67元一股。虽然,A、B股换股价格不一致,但方案还是被股东大会高票通过。对大多数B股投资者来讲,虽然换股价比A股低,但由于基价比A股有更多的低幅,某相对溢价率对 A股高。虽然有部分投资者不满意,但在当前利益面前,市场选择理性,各让一步,利益最大化为解决问题的思路。

  上述两个案例相对成功,使我们看到解决B股历史遗留问题的胜利希望。特别是本周五,新城B股以22.80元价开盘,低开高走,新城B股的新老股东终于品尝了艰难岁月的B股投资胜利果实。也意味着目前还遗留的B股美好前景,B股投资者历经的熊市磨难比A股还要长,最终的收获,应该超过A股投资者的平均水平。再见了,我的B股。(金融投资报)



  李志林:12月股市力求稳定
  周五大盘股集体跳水,导致上证指数大跌近60点,终结了股市四连阳,使人们对12月的走势增添了几分担忧。我认为,12月股市尽管震荡调整态势依旧,但有望保持稳定。

  1、管理层维稳意图十分明显。上周因若干事件引发三个月最大暴跌后,周日晚各方面采取了维稳补救措施,这种异乎寻常的纠错方式,表明了管理层竭力维护年末股市稳定的意图。

  2、12月股市稳定的有利因素不少。例如,本周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80个国家的储存货币。这既显示了人民币良好的国际信誉,也表明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威望的提高,对经济、金融和股市,绝对是一个大利好!再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即,将从供需两端加大改革力度,并有望结构性降税。

  还有,股市的资金面仍然宽松:沪股通连续9天资金净流入;上周股市存量保证金增加467亿,新开户36.15万,创18周新高;11月份新基金募资701亿,超过前三月的总和;11月QFII、RQFII新增了170亿人民币,在打新资金冻结2.03万亿后,本周前四天,日成交量仍保持在平均8500亿左右。

  3、12月股市也存在若干不利于稳定的因素。

  第一、监管层仍要求券商、公募基金自查私募融资利益互换产品,势必有部分产品会自行平仓。

  第二、12月中旬和下旬,还有2批新股申购,2万亿资金撤离二级市场的情况还会出现。

  第三、12月下旬,银行将收回部分信贷,上市公司将收回代客理财资金,机构将年终结账,股市资金面将面临严峻考验。

  第四、明年1月8日,救市期间作出的“持股5%以上大股东半年内不得减持”的禁令将到期。

  第五、种种迹象表明,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的时间有望提前,2016年新股发行节奏肯定加快。

  第六,美联储加息。

  上述这些不利因素,都会加大大盘和个股的波动。

  4、稳定的关键:大盘股只能搭台而不能唱主角。

  本周一,市场在暴跌击穿60天线3332点后逆转了118点收阳,周二至周四又连续上涨,而中小创却连续大幅下跌。主要是因为,有若干家著名券商研究机构的著名评论员声称:“市场风格已转换为“二八行情、大金融行情”,“今冬明春将是大盘股领涨的行情”,引发了地产股、银行股、保险股、券商股的多日暴涨。

  我以为,不恰当地抬高大盘股的地位,让其角色错位,很容易成为市场大起大落的不稳定因素。因为,目前市场不存在大牛市的可能性,经济基本面、产业政策面和市场资金面,也不支持发动大盘蓝筹股行情;包括社保基金、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在内的绝大多数的机构和投资者,在投资理念、投资风格、投资习惯、以及仓位安排上,都不认同和参与大盘蓝筹股行情。光靠救市中被套在大盘蓝筹股中的券商呼吁大盘蓝筹股行情,就大打折扣,是难以奏效的。在我看来,大盘股可以上台阶,但只能在上台阶后继续搭台,而不能唱主角。在新台阶上,只能让中小盘改革股、重组股、成长股来唱戏。每年的12月份尤其如此。

  5、12月份仍将是“夹板”行情。

  具体而言就是:上有峰顶,即年线,现位置在3659点。中有五周均线,现位置在3552点,大盘将围绕五周均线反复激烈争夺。下有底线,即60日线,现位置在3365点。

  周五虽然四大指数皆跌,但成交量是萎缩的,四大指数周线均收阳,离开五周均线均不远,大盘又重回3500点台阶。

  如果12月大盘能保持在这个大箱体中,我认为都算是稳定的。虽然上下只有300点的落差,但只要选准个股,尤其是改革股、重组股,那么同样可以跑赢大盘。

  实践再次证明,每年的12月,中小盘股胜于大盘股;中低价股胜于高价股;外生成长性股胜于内生性成长股;隐形新型产业股胜于显性新型产业股;个股胜于指数;投资者拼的不是资金、胆量和运气,而是智慧、眼光和心态!(金融投资报)



  谢百三:未来7年稳步向上
  应健中在复旦大学谈股市——
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
  一、野蛮生长的昨天股市
  1、中国证券市场的萌芽阶段
  1986年开始柜台交易。1989年中国社会大动荡(西方国家联手对中国实行制裁),1990年(12月19号)决定在上海开证券交易所。

  2、疯狂的股票认购证
  认购证解决股票发行(2、5、10、30元等一张认购证),最后发行了207万张——>用存单摇号——>上网发行——>按股票市值配售新股(近期:新股发行14个细则)
  3、大扩容使股市跻身世界
  1993年第一次扩容,上海本地一大批公司上市。一个股市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扩张,扩张再扩张。

  4、股市是一个猫和老鼠游戏的场所
  都追求利益最大化,猫(监管者)与老鼠(博弈者)身份不断互换。一个健全的股票市像五个手指,大拇指:政府(市场管理者,最大获益者:税收);食指:融资者(发行人);中指:市场中介,券商;无名指:投资者;小拇指:市场寄生虫,依附于市场(小公司、分析师、新闻媒体)
  一个健康的手必须五指健全,断任何一指,不是损失五分之一的功能,而是手的残废。

  游戏而已,不能太认真,也不能不认真。

  二、2016年货币政策可能出现的变数
  1、降息还有空间,(现在面临的是)低利率背景下的资本市场
  做任何投资,轴心是利率。利率是衡量任何投资的基准。一年的收益超过利率就是成功的投资者。现在年利率1.5%,很低了(中国1996年最高时12.5%)。

  2、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空间更大,流动性充裕助推慢牛行情
  明年降准备金率比降息的可能性更大,入市场的资金会更多。

  3、关注汇率走势,关注美元是否形成了拐点,个人感觉美元还没形成拐点。

  4、定向调控、区间调控、预调微调依然是2016年主基调
  翻天覆地变化可能性很小。现在:小步快走。

  三、2016年证券市场的关键词
  1、修改《证券法》、加快推行股票发行注册制(2016最重要的改革方向)。今年股灾使许多事情滞后,对上市公司影响很大。早期:额度制;现在:审批制(电视剧拍完,审核内容、演员等);将来:注册制(只要把电视剧给我,告诉我由这样一部公司拍成这一部电视剧,电视剧是真的,只要是真的就行,不管盈亏)。

  2、新股IPO节奏将加大,新版新股发行方法下如何建立盈利模式。最大的利多:把救市资金套住了(3800点),到3800点还不能完全跑出来(现在套了5万亿),要全部撤离,不到4500点跑不出来(量太大)。接下来IPO会有很大让利。研究新股发行方案。低价发行向个人投资人倾斜一次发行变两次发行——吸引更多人参与股票市场。最后还是对大富有利。

  3、国资国企改革将带来股市的裂变,个股与板块的市场机会。1+n(多线:股权激励、上市公司分类、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案行政管理——>资本管理合并。如各大航空公司,各行业机会很大。

  4、股市政策将向创新企业倾斜,新兴产业板与新三板的机会。门槛低现在不是热点,接下来会成为热点。万众创业、创新。

  四、人生一世、理财一生;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情商、智商、财商,开源节流(合理安排资金去向)。

  1、投资理财没有熊市
  股票有熊市、牛市,投资理财没有东边不亮西边亮现在能折腾的品种太多了。期货,以小博大。

  2、一生中要捕捉几个大机会
  投资不是天天有机会。一生几个大的机会,要把握住。

  3、平衡个人理财的资产负债表、在美丽中国中享受人生
  4、量力而行、与时俱进、配置好个人资产
  五、2016年的股市投资机会
  1、跟着十三五规划、来制定自己的五年理财规划
  新上市的IPO青岛海尔,苏宁电器选准一个公司,早期进入(分享企业扩张利润,选新的小公司)
  2、低价、低市盈率、低市净率逐渐向上刷新
  市净率越低,理论上越物有所值
  3、合理配置股票市值,参与新股申购
  4、在回购市场中做流动资金的管理
  5、到新三板中去占个位置。

  对未来市场看好。最近的大事都需要稳定的股票市场。未来7年逐步向上。(金融投资报)



  郭施亮:投融资均衡发展市场才会有活力
  逾万亿打新资金逐步解冻,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新一轮IPO发行的冲击。但在注册制度加快推进的过程中,如何让市场投资与融资功能得到均衡式发展,这将会考验管理层的治市智慧以及治市水平。

  从IPO重启消息出炉,到首批10家企业正式发行上市,这一系列的重磅消息,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然而,从重启首批10家企业IPO的情况来看,其冻结资金的规模远远超出了市场的预期。有数据统计,10只新股网上网下累计冻结资金高达2.46万亿。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本轮IPO,依旧采用旧方式,即实行预缴款的申购机制。简而言之,即投资者不能够中签后再缴款,而需要提前准备好实缴的资金。但是,在预缴款申购机制之下,首批10家企业的平均网上中签率低至0.4%,与此同时,润欣科技、三夫户外等新股的中签率更是低于0.15%。由此可见,虽然当前市场仍然采用预缴款的申购机制,但是市场打新的热情依旧浓厚,并大大降低了新股的平均中签率。可想而知,若未来IPO新规得以落地,则意味着未来新股的平均中签率可能还有更进一步地下降。

  截至目前,首批企业IPO已经基本发行完毕,且整体冻结的资金规模远远超过了市场的预期。实际上,按照原来的预测,市场普遍认为首批新股的冻结资金规模略超过1万亿,但如今高达2.46万亿的冻结资金规模,也确实让市场感到了震惊。显然,对于首批IPO的重启,确实深刻影响着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随着首批10家IPO的发行完毕,近期证监会再度表示,前期暂缓发行的剩余18家首发公司中有10家公司已完成会后事项程序和重启发行备案工作。其中,上交所有3家企业、中小板有4家企业以及创业板有3家企业。

  按照近期首批IPO发行的情况,年内发行的IPO或仍将保持较高的打新积极性。至此,其对市场的抽血效应仍需要提防。

  但是,近期市场亦传来了一则消息,实际上为市场带来了或多或少的积极影响。其中,据媒体消息指出,一位已过会的IPO企业负责人表示,根据他们与交易所的沟通,年后新股发行的节奏是有意放缓的,而监管有意维稳A股市场的表现,实际上也给市场传递出积极性的信号。

  不过,就目前而言,虽然近期蓝筹股有接连异动的表现,且首批打新解冻资金已逐步回流市场,但是经历了前期轰轰烈烈的“去杠杆化”过程之后,当前的市场已基本回归以存量资金为主导的市场环境之中。至此,虽然明年或有部分新增流动性入市预期,但是其对市场的真实撬动影响,仍需要继续观察。

  笔者认为,对于中国股市而言,基本离不开以资金作为主导的大环境。换言之,即“成也资金,败也资金”。如今,逾万亿打新资金逐步解冻,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新一轮IPO发行的冲击,对市场的资金面环境给予一定的支持。但是,对于未来的市场而言,关键还是要看IPO发行节奏的快慢,以及未来大盘IPO的发行频率等因素。退一步来说,如果以后市场的发行节奏仍不能够保持合理的状态,即使未来用取消预缴款申购机制来缓解新股发行对市场存量资金的分流压力,也仍然未能够从本质上给市场带来积极性的影响。

  除此以外,对于未来的市场而言,一方面需要关注市场场内融资规模的持续增长情况,这将会直接影响到市场场内资金的运行状况;另一方面还需要看近期龙头品种的表现,如万科A等权重股。与此同时,投资者仍需要持续关注沪深市场的日均成交量能的变动情况。换言之,如果人气品种万科A等权重股票率先走出调整的行情,或者是市场的日均成交量能无法持续完成补量的过程,则意味着短期股市的上涨空间将会相对受限,由此或将会让市场重返鸡肋行情。

  显然,对于当前的股市行情,还是处于相对敏感的阶段。然而,随着2016年的到来,在未来注册制度加快推进的过程中,如何让市场投资与融资功能得到均衡式的发展,这将会考验着管理层的治市智慧以及治市的水平。这,也将直接影响到未来A股的发展命运。(金融投资报)


  贺宛男:房贷利息抵税何以卷土重来
  房贷利息抵个税,背景是正在进行的个税改革。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分类税制,而改革的方向是从分类税制转向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税制,但个税改革是个系统工程,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一则“房贷利息可能抵扣个税”的传言,使房地产股连涨数天,地产指数从上周五的2746点涨至3104点,一周上涨13.2%,其中如万科涨30.9%,金融街涨29.25%,保利地产涨14.35%,招商地产涨10.55%。

  其实,“房贷利息抵税”是个老消息。早在今年5月8日,国务院批转发改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要研究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改革方案,当时财政部长楼继伟就曾公开表示:“个税改革的方向是将纳税人家庭负担计入抵扣因素,未来征收个人所得税或可与按揭贷款相抵扣。”当时,万科、金融街等地产龙头也曾连涨数天,但远没有这次那么“疯狂”。那么,为什么此消息“老调重弹”会激起地产股如此大的激情呢?

  首先是背景不一样。

  自11月10日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以来,中央高层已连续多次喊话“地产去库存”、“千方百计实现去库存目标”。11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带动住房消费”;11月12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赴江苏等地考察时,再次强调“化解房地产库存”;11月18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提及,供给侧改革要打好四个歼灭战,其中一项就是“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持续发展”。与此同时,与原先预计房地产税可能在2017年出台成为主流声音不同,人民日报直接发文指称“未来的房地产税不能成为恶税”。所有种种,给人一个强烈印象就是:围绕中央“楼市去库存”的战略导向,更多相关财税、货币等支持政策将陆续出台。而事实上,房地产颓势确已拖累经济增速,地产大佬王健林直言“房地产对经济是负拉动”;中国社科院新近出炉的《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5-2016》,更是以翔实的数据表明,“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直接贡献几乎为零”。

  其次是一些权威人士的表态不一样。

  如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此前曾表示,房地产税目前正在加快立法。从具体时间表来看,2015年房地产税应该进入立法程序,如果2016年能够完成立法,2017年将正式依法全面实施。这个说法刚过去不久,12月2日,就有媒体报道,同是这位贾康(职务已转变为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表示,有关房贷利息抵个税,研究方面确实有这个方向,具体的时间还不能确定。这一言论,立刻成为新一轮“房贷利息可以抵扣”传言的源头。此外,社科院《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5-2016》中也建议“继续降低住房交易环节税负;实施出台按揭贷款利息抵扣个人所得税政策”。

  那么,这个卷土重来的房贷利息抵个税真能成真吗?笔者的看法是:难。

  房贷利息抵个税,背景是正在进行的个税改革。世界各国个税征收有三种模式:分类税制、综合税制和混合税制,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分类税制,而改革的方向是从分类税制转向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税制,其中之一就是将纳税人的家庭负担,如赡养人口、买房利息等计入抵扣因素,以体现税收公平。鉴于人口红利已逐步消失,我国已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国务院已通过两孩政策,如果因为房地产拖经济后腿,先将房贷利息抵个税,而暂不考虑赡养人口抵扣,影响两孩政策落实,不是一样要拖经济的后腿!?还有,国家不是鼓励年轻人先租房后买房吗(国外多是如此),如果房贷利息可以抵扣,那么房租呢?再有,如果是房贷利息抵税,势必是房贷越多(买的房子越大、地段越好),得到的好处越多,税法公平,用税收缩小贫富差距的宗旨又如何体现?

  结论是:个税改革是个系统工程,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金融投资报)


  桂浩明:信息披露应力求完整和及时
  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事关作为股市运行基础的“三公”原则,也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基础性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几年来,境内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工作有了很大的改进,成绩有目共睹。监管部门定时和不定时地就有关市场建设方面的最新情况进行通报,极大地改变了过去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对于稳定投资者预期,提升信心起到积极作用。

  不过,客观评价现在的信息披露工作,在及时性和完整性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就在上周,有海外媒体报道监管部门放弃了对证券公司每天股票交易不得有净空单的要求。由于提出这个要求是在今年7月份,是作为当时“救市”的一个重要举措,现在予以退出,影响的确是很大的。而这个消息,一直到上周末才通过正规信息披露渠道予以证实。这里,显然存在一个及时性的问题。客观上,由于此消息一度既不能证实,又不能证伪,无疑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混乱。

  还有一个完整性方面的例子可能更能够说明问题。也是在上周,有关部门宣布叫停券商融资类收益互换业务,此举来的比较突然,由于多数投资者都不太了解收益互换,在理解上也就很容易出现歧义,自然也就产生了极大的不安,成为导致上周末股市大跌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过了几天,有关部门又出面解释:现在叫停的只是增量,并不要求存量限时推退出,而且存量的总规模也就700多亿元,对市场的影响应该是很小的。其实,在公布叫停券商融资类收益互换业务的时候,把这些信息也一同公布,应该不是什么难事,这样一来该事件就不至于让市场产生很大的恐慌了。还有,上周又有几家券商被立案调查,当时也没有公布这是因为什么事情,投资者对此当然十分敏感,结果市场上诸如“勾结海外敌对做空中国”的传闻不断,对股市的运行带来了严重的干扰。但后来其中几家券商公告,接受调查是因为在融资融券业务上存在违规开户问题。不能说因为违规开户被调查是小事,但这毕竟不会对当事券商带来太大的冲击。等到事情被澄清以后,股市也的确稳定了下来。但是很多人想到在上周末的恐慌性抛售,未免会对当时不够完整、及时的信息披露抱有怨言。如果当时信息披露做得到位一些,那么不仅股市可以避免一场无谓的暴跌,投资者也可能将因此少受不少损失。

  话说回来,从过去很少主动披露信息到现在能够经常主动地披露信息,这是一个进步,应该予以肯定。但是,像信息披露中的“出口转内销”现象,以及因为初次披露不完整,事后不得不再作补充的现象,的确也是难以让人满意。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就不能说投资者利益得到了真正的保护,大家对证券市场的信心,也就不可能真正树立起来。

  提高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及时性,这是建立一个理性市场的需要,也是市场规范化发展的前提条件,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应该为此作出努力。(金融投资报)


  皮海洲:保护中小投资者关键是要有完善的制度体系
  最近,华谊兄弟对冯小刚“空壳公司”东阳美拉的10万倍溢价收购备受市场关注。东阳美拉于今年9月2日才刚刚成立,注册资金500万元,冯小刚持有99%的股权。截止华谊收购之时,东阳美拉的总资产仅剩1.36万元,负债1.91万元,净资产为-0.55万元。就这家资不抵债公司,华谊兄弟拿出10.5亿元的资金收购其70%的股权,按该公司的总资产计算,溢价11万倍。

  这样的收购令投资者大跌眼镜。众所周知,华谊兄弟收购东阳美拉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为了留住华谊兄弟的台柱子冯小刚。但就双方签订的协议来说,冯小刚是稳赚不赔的。根据双方对业绩的约定,东阳美拉2016年业绩承诺为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此后4年间年度增长15%,未实现目标的差额部分由冯小刚以现金的方式补足。按此约定,2016年~2020年,东阳美拉的净利润累计目标为6.7425亿元。其中70%归华谊兄弟,即5年的利润为4.72亿元。如此一来,即便5年东阳美拉一分钱不赚,冯小刚也只需要补偿华谊兄弟4.72亿元,还可以稳赚5.78亿元的现金收入。这样的协议难怪有人质疑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

  如何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这成了华谊兄弟收购案中需要面对的问题。联想到近期在香港市场上,超人李嘉诚名下长江基建和电能实业的2000亿港元重组计划因众多小股东的反对而最终遭遇否决的事实,不能不感叹A股市场对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的薄弱。

  虽然本人也一再强调要引入集体诉讼制度,但这很难定为是当务之急。因为在目前的司法环境下,立案难、审判难、执行难,就算引入集体诉讼制度,恐怕也很难有效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还是说到华谊收购案中来,比较李嘉诚旗下公司并购重组计划的被否决,人们很容易联想到中小股东的话语权问题上来。应该说,A股市场上市公司中,中小投资者话语权不够的问题确实非常突出,这也是中小投资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的重要原因。但换一个角度来说,即便中小投资者可以否决华谊兄弟对冯小刚空壳公司的收购,但在实际表决中,投资者也不一定会否决。因为A股市场的投资者大都是投机炒作者,如果否决了收购案,也许华谊兄弟的股价马上就会下跌,如果投票支持收购案,至少短期不会下跌,至于未来出现投资者利益受损的情况,那就是未来投资者的事情了,没有多少投资者是会为未来着想的。所以,从整体上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还真不是一个话语权问题就能解决的。

  所以,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关键是要有一个完善的制度体系,而不是单纯的某一项制度。如华谊兄弟收购冯小刚的空壳公司,对于这种很容易损害到中小投资者权益的收购,管理层需要有一个行为规范或指引,比如规定原则上不能收购空壳公司。而对于坚持收购的,投支持票的董事会成员必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而且对于这种空壳公司的收购,如果是用股权支付的,其股权必须锁定,解锁的进度与业绩兑现的进程相配套。而如果是用现金支付的,也应该采取分期支付的方式,提防目标公司违约给上市公司带来太大的冲击。这实际上也是对中小投资者权益的最好保护。(金融投资报)


  应健中:继续打响年线攻坚战
  上周四证监会发出通知,对券商的那种股权互换衍生品业务做出禁令,只能卖出,不能买入,受此消息的影响,沪深股市产生了上证指数暴跌300点左右的凄惨走势。本周初管理层又从多方面澄清此信息,大盘才止跌回稳。

  知道今年的疯牛和速熊行情是杠杆使然,涨也杠杆、跌也杠杆,却不知道杠杆是如此的多元化,清理是如此地复杂。当上证指数在5000多点时,两融规模达到了2.3万亿,先爆仓的杠杆是场外配资,顶峰时数量多少,市场始终讳莫如深,毛估估的量不会低于2万亿。当场外配资接口拉掉之后,大家似乎松了一口气,结果又爆出伞形信托,到10月底清完,少说也有6000多亿,后来又冒出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会有风险,这个规模也超过1万亿,好在大盘跌到2850点时开始反弹,股权质押的风险扛过去了,现在又出了这个做在券商自营盘中的为大客户配资的衍生品,尽管监管部门公布的数据为千亿左右,但斩钉截铁地下死命令只能卖出不能买进,也让大盘颤抖。

  近期市场跌宕起伏的另一个原因还有来自新股的申购。本周度过了第一批新股申购的影响,10个小票竟然迎来了近2万亿元资金的青睐。接下来还有18家分两批发行,第二批10家的名单已经公布,基本上还是这2万亿元的资金重新再扫一遍。由于按老方法发行的28家新股全部是小票,所以即使有能力在一个账户上全部去申报一遍,理论上讲一个不中的概率很大,也就是说对大多数人的申报而言,实际上都在做无用功。再换一个角度讲,即便在本周的申购中有幸中了一两个,为申购新股而拿在手中的老股,其市值的缩水要比新股上赚的钱大得多呢。

  现在值得关注的是,本周市场出现了大金融板块的拉动,当然其动因与本周人民币进入SDR有关,也与银行股的长期低迷走势有关,当下市场需要密切关注的是“二八”切换是否会成为一个趋势。

  在这三个月的反弹行情中,上证指数成功地跃上了第三个箱体,从第二个箱体的顶部3457点起跳之后,在第三个箱体中行走了18个交易日,最高上摸到3673点,受年线的反压,这个箱体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一根200多点的大黑棒,将大盘打回原地。现在上证指数的年线在3660点,并且每天以4点的幅度上移,挑战年线依然是件很艰巨的事情,更何况在年线之上是当初救市资金的成交密集区,市场还需要以时间换取空间。

  面对如此市道,投资者还是要控制好仓位,当下市场震荡会比较激烈,年底前只有19个交易日了,这段时间中要将18个新股消化掉,资金面还会显得捉襟见肘,这段时间市场的交易性机会也较大,对自己手中的股票,逢低吸纳,可以做当天了断的交易,既可减低持仓成本,也可以从短线中寻找乐趣。(金融投资报)


  水皮:一封告别书扫落一片秋 钢铁业去产能刚刚开始 .
  网上出现了一种极其煽情的告员工书,最早看到的版本是日照钢铁的老板杜双华,最新看到的则是包钢的董事长周秉利,是真是假的不知道,知识产权是谁的也不知道,但是有一点我们是知道的,那就是不管是杜老板或者是周老板,都是钢铁业的老大,一封信如同一片秋风扫落的树叶,这叫一叶知秋。

  信的内容大体是一样的。

  首先是无奈,其次是悲壮,再者是发誓。

  无奈表现在对市场形势的绝望,本来都想扛一道,但是现在看来实在扛不下去,一方面是钢材价格没完没了地下滑,另外一方面库存根本消化不了,生产越多亏损越多,所以,没有办法只能停产减产;
  悲壮表现在对于员工而言,这种停产减产就意味着减员裁员,下岗回家,钢铁厂效益都不好,其他还能有地方上岗吗?

  发誓表现在对于未来的信心,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企业能挺过来,活下来,那么有朝一日公司只要招人就首先让曾经离开的员工回来,只要还有一人还没回来公司就不招一个新人。

  声情并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尼玛现在老板的情商一夜之间好像换了个人一样,到底是形势比人强,搁平时,老板能如此低三下四求员工体谅、体察、体会?

  看看这一段。

  这是我们XX钢厂生死存亡的关头,进一步则会加速走向死亡,退一步或能求得生存,作为我们这样一个拥有XX万名员工的企业,企业的存活与所有员工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再不采取断然措施,我们只能坐看这艘大船带着所有的员工一起悲壮地沉没,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如果等到那个时候,企业在经济形势最严峻的时期倒闭了,所有人都将各奔东西,自谋生计,就业机会将更加微乎其微,可能到时候给大家带来的将是更加惨重、更加被动的打击,与其到时全盘皆输,不如现在断腕求生。鉴于这种形势,我决定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压缩产能,瘦身减负,尽最大可能保住企业的生存元气。

  做出这个决定,对于我本人和公司的所有管理人员来讲是万般痛心无奈。我作为集团董事长,更加沉痛伤感,你们与我风雨同舟,并肩携手,历尽了千辛万苦,也铸就了X钢昨日的辉煌,你们依托于企业,企业倚重于你们,有如手足腹心。作为董事长,任何一名员工的离开,我都是不愿意看到的,此次减产对企业对我来说,如同剁手砍足,实在是迫不得已。
  不能再引用了,东北话讲,眼泪哗哗的。

  没有办法,这就是现实。

  但是,未来或许是光明的。

  当此危难之时,只盼大家理解我的苦心,只要企业能够活下去,走的人一定还能再回来,也请你们一定要树立信心,我们的困难只是暂时的,你们的离开也只是短期的。尽管眼前的危机会给我们带来沉重的打击,但来年市场还会有无限生机。国家已经采取积极措施,如两万亿的铁路项目、4万亿的基础设施建设、廉租房政策的推广落实以及对企业实施减免税,加大金融扶持力度,这些举措的推行展开,必将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好转,同时也必定会拉动钢铁产品的需求。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很可能就是来年春天,市场可望逐渐回暖转好,我们企业也会走过这个困难时期,迎来又一个发展的春天。
  哦,饱饱的正能量,点赞不能再多了。

  钢铁行业的状态是转型升级的经济的缩影,金融危机前中国的钢铁产能已经是世界第一,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第一依然是中国,世界第二的是中国河北,世界第三的是中国河北唐山。产能过剩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比产能过剩更大的问题是债务,整个钢铁行业欠债3万亿,其中1.3万亿欠的是银行,按现在的利润1327年才能还本,同样这个数字也是年收入的1.67倍,怎么办?谁能输血,能输多少血,输多少血才能满盘复活?不破产清算,产能怎么削减?破产清算,员工失业怎么办?

  或许,这就叫阵痛吧。

  不能再说了,再说,眼泪又哗哗的了。( .华.夏.时.报.)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