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有数据显示,目前有349家上市公司推行了员工持股计划,其中国企有39家。可以预见,随着国企员工持股计划的扩大,改革的路径会进一步明晰。
本报记者 文静 北京、重庆报道
2015年以来,不下于40家上市国企推动员工持股计划。管理层与一般员工占比问题一直备受各方关注。
“骨干员工持股占员工持股总股数的比例太小不起作用,国有股、员工持股、民营资本或外资占总股本的比例最好是各1/3,形成三足鼎立态势。但前提是在充分竞争性领域形成这样的股权结构,不是绝对化。”2015年12月25日,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目前有的国企员工持股中有大锅饭的现象,有的因国企盘子大导致员工持股比例太小。分析人士认为,这两种情形下员工的积极性都难以充分发挥。
不管争议如何,大的方向已经明确。2015年9月《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支持员工持股。员工持股主要采取增资扩股、出资新设等方式。
有数据显示,目前有349家上市公司推行了员工持股计划,其中国企有39家。可以预见,随着国企员工持股计划的扩大,改革的路径会进一步明晰。
员工持股建议“二八”原则
公司管理层、骨干员工在员工持股计划中,到底占比应该低至1%,还是占比10%、20%甚至更高?员工持股的规模到底是人人均沾,还是吃小灶?
在员工持股试点期间,2015年6月5日,上港集团(行情600018,买入)经证监会批准的非公开发行股票报告书显示,共计16053非公开发行股票持有人,认购总数为4.18亿股。认购员工占上港集团总人数的72%。其中,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合计12人,其认购份额占员工持股计划总份额比例约为1%。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目前在国有上市公司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中,因参与人数之多、覆盖面之广,上港集团被海通证券(行情600837,买入)的交运分析师认为是“国企全员持股第一家”。
2015年10月,四川省属大型国企五粮液(行情000858,买入)(000858.SZ)宣布,将以23.34元/股的价格非公开发行1亿股,用以提高集团的信息化运作水平。五粮液此次的发行对象为员工持股计划(2200万股)、五粮液经销商(1800万股)、泰康资管(3400万股)、华安基金(1500万股)和凯联投资(1100万股)。其中,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的参与对象不超过3000人,认购本员工持股计划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共计11 人。
从计划覆盖范围来看,2014年五粮液员工总数为26283人,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的参与人数占总人数的11.41%。从员工职务来看,参与此次计划的董事、监事和高管共计认购不超过4380万元,认购金额占员工持股计划总金额的8.53%。
高管持股比例在员工持股计划中占比更高的是老白干酒(行情600559,买入)业。2014年12月,在白酒企业国有上市公司中首推“员工持股”的老白干酒业定增方案于2015年11月获批。该项针对830名员工进行的定向增发中,13名高管认购金额占员工持股总金额近20%。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多数员工持股计划中,均未详细披露骨干员工人数及持股比例。但参与人数表明,上港集团员工持股占比高达99%的上万员工并不都是骨干。
“员工持股的本质是以管理层、科技骨干、业务骨干为主的骨干员工持股,实行“二八原则”,即20%的骨干员工持有员工持股份额的80%。80%的普通员工持有员工持股份额的20%。职位越高,责任越大,职位重要,贡献越大,持股份额越多。而不是人人持股,平均持股,福利持股。”周放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
“员工持股应该说是从上一轮国企改革开始的,当时正逢1998年至2000年的三年国企脱困。企业如何逃生?谋生?就是号召企业的‘头头’带头出钱入股,把自己的钱、身家性命投进去,带头置换身份,国有职工身份变为市场身份。然后带着员工杀出一条血路突围。当企业的管理层骨干们有了投入、有了责任、有了风险,有了利益,他们就知道该怎么干了,企业就有可能有出路了。”他说。
既然不主张持股吃大锅饭,难道管理层、员工持大股一持就灵?
周放生说,有的企业骨干员工持股之后发展不好,不行了。但总体上讲,持股的企业比不持股的要好。持股能起多大作用与管理层尤其是一把手承担多大的风险有关。譬如说,持很少的股份,未必管用。根据改制的经验,管理层个人财富的大部分要投进去。做到输不起,要将身家性命都投进去。
“不光公司要骨干员工持股,投资项目团队也要持股。”周放生说,项目投资失误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项目团队的这些人跟项目利益没关系,就是项目失败了,他们也不承担责任。
他认为,今后国有企业所有新的投资,如果项目团队不持股,国有资本就不投资,这是作为前提来减少国有资产的投资失误、流失。当然监管也不能放松。
试点优先股
“国有股、员工持股、民营资本或外资占总股本的比例最好是各1/3,形成三足鼎立态势,也是中医上讲的相克相生的道理。但前提是在充分竞争性领域形成这样的股权结构,不是绝对化。”周放生说。
2014年,证监会出台的指导意见规定,上市公司全部有效的员工持股计划所持有的股票总数累计不得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0%,单个员工所获股份权益对应的股票总数累计不得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
在周放生看来,“不管怎么说,动起来就是一种进步。”
但在实际操作中,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因为部分国企总股本太大,上市国企的员工持股占总股本比例不仅在证监会规定的10%以内,甚至低于1%以下,员工持股比例因过低而饱受“作秀”诟病。
刚公布员工持股草案不久的五粮液就是一例。五粮液总股本为37.96亿股,若本次增发成功,3000名员工所持股份比例仅占股本总额的0.56%。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按23.34元/股(按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二十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90%算)的非公开发行股票价格计算,员工持股认购5.1亿元,除高管认购的4380万元外,如每位员工均自愿参加,平均每人出资15万元左右。根据该公司2014年报可计算得出,年人均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8万多元。
“国企蛋糕太大了,员工持股往往啃不下。”周放生说。按照规定,国企员工持股的款项来源于员工自己合法薪酬和通过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取得自筹资金。任何通过国企本身借款或担保的方式都是不合规的。
“国企可以将大股东的部分股权变成优先股,让优先股获得固定收益,从而缩减普通股,加大员工持股占有总股本的比例。”周建议。
继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后,2015年9月25日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两份意见均提及,允许将部分国有资本转化为优先股,在少数特定领域探索建立国家特殊管理股制度。
观察人士认为,开展优先股转化试点,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国企混合制改革,为进一步引入民营资本和扩大员工持股比例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