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经济下行太仓“借沪”突围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应对经济下行太仓“借沪”突围

加入日期:2015-12-29 5:24:20

  应对经济下行 太仓“借沪”突围

  陈益刊

  在经济下行大背景下,位列全国百强县前10的江苏省太仓市也感受到莫大压力。

  经济数据显示,太仓工业增长后劲不足、固定资产投资下滑,进出口不容乐观。不过,太仓正巧借“临沪优势”,全方位对接上海,“危”中求“机”。

  太仓如何借助外力,练好“内功”应对经济下滑呢?

  “危”中求“机”

  位于江苏省最南部、长江口南岸的太仓市,自古便有“金太仓”之称。如今,太仓也有着“国家生态市”、“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等城市名片。

  2014年,太仓市GDP超千亿元,财政收入超百亿元,位居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第四名。而人口不足百万的太仓,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377元,这一数字超过北京,逼近上海。

  然而,随着近些年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太仓也感受到越来越大的经济下行压力。

  太仓市统计局在今年上半年当地经济运行分析的文章中提到,全市上半年GDP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8个百分点,比苏州市平均低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与稳定性还有待观察,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这反映为太仓农业资源受限、工业增长后劲不足、固定资产投资下滑严重、服务业不确定因素较多、进出口和外资不容乐观。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太仓更加重视“接轨上海”的战略。

  “谁能为上海如此丰富的生产力提供发展空间,谁就赢得了发展主动权。”太仓市发改委主任龚璇曾表示,“尤其是在宏观环境形势严峻的时候,接轨上海更是太仓化解危机,‘危’中求‘机’的关键。”

  太仓市发改委副主任顾星球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太仓市政府早在2003年就有了“接轨上海”战略的想法,并于“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实施这一战略。太仓市另一大发展战略是“以港强市”,即以港口繁荣带动城市开放。而发展太仓港其实也与对接上海密切相关。

  今年8月份,太仓市在上海举办现代服务业招商会,一名地产投资者告诉本报记者,自己投资太仓最主要的考量正是它临近上海。

  顾星球告诉记者,太仓南邻上海的宝山区和嘉定区,由于上海用地紧张且要求更高,一些企业扩张时往往选择太仓。随着接轨上海战略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上海项目落户太仓。

  太仓市发改委经济协作科科长李平告诉本报记者,“十一五”期间引入上海项目投资额每年大概只有几个亿,占引进内资比重不足10%。但后来来自上海项目的数量和投资金额越来越大,2015年前7个月,全市引进上海项目84个,新增项目投资总额约53亿元,占整个内资比重近30%。

  顾星球告诉记者,接轨上海不仅体现在招商上,在交通、科研、卫生、区域合作等领域,太仓也在深化与上海的合作。

  目前,沪通铁路正在紧张施工,岳鹿公路对接上海城北路累计完成投资2975万元,今年6月份,太仓港与上海洋山港通关和物流一体化正式实施。太仓今年与来自上海高校、科研院所签约的科技合作项目40个,签约金额超千万元,约占当地科技签约项目总数的一半。

  顾星球对本报记者表示,接轨上海需要找好太仓与上海共同的利益诉求点,而我们也在寻找这些点,只有这样,太仓才能更好地对接。

  “德企之乡”

  顾星球对本报记者表示,太仓发展除了借力上海之外,更重要的是练好自己的“内功”。

  为练好“内功”,太仓市也正在酝酿一系列措施。

  太仓正加快经济体制、社会体制等领域的改革。太仓把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作为该市经济转型、科学发展的重大机遇,全面建设创新创业城市,并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做大做强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突破发展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产业。

  另外,太仓还借助加大太仓港口投资建设,全面建成国际江海联运枢纽港,为建立集装箱干线港奠定坚实基础,并借助太仓港优势,主动融入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

  同时,有着“德企之乡”之称的太仓,也将拓展中德合作新内涵,努力打造中德先进技术、人才、文化和知识产权等创新要素输入与融合的桥头堡。

  目前太仓聚集了500多家欧美企业,其中约一半是德国中小企业,德企在当地创造了150亿元的产值,全国唯一的中德(太仓)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也在这里。

  太仓市经信委综合科科长王宜刚曾告诉本报记者,2008年金融危机对德企基本上没什么影响,因为他们的技术先进,生产的产品品质高,所以订单不受影响。另外,他们对工人的培养很重视,尽管有些企业在金融危机时期订单有所减少,但仍会养着工人,政府也给些补贴,德企认为工人被解雇后会荒废技能。

  2010年以来,太仓拥有90%的德企增资,累计规模近3.2亿美元。即便在当前经济下行部分外资撤离的背景下,太仓的德企仍发展不错。

  今年5月,主营弹簧、冲压产品的克恩—里伯斯中国业务集团扩建新厂(约1万平方米)正式落成,作为首个入驻太仓的德企,克恩—里伯斯厂房从1993年刚进入太仓时的400平方米扩至如今的40000平方米,员工数量从5个增至近千人,产值从数百万元增至7亿元。

  克恩—里伯斯集团董事会主席汉斯—杰克姆·斯坦姆告诉记者,虽然中国经济增速下滑,但相比欧美等其他国家还是很高。而且中国的市场广大,如果中西部地区发展起来,能够带动中国经济增速维持在6%~7%。所以,他对中国经济发展很有信心。目前公司在中国投资的总规模已达4.5亿元,这也证实了公司对中国长期发展的决心。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