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王宇 北京报道
12月第一天,霾锁京城。北京多处出现“爆表”现象,一检测点PM2.5浓度值一度高达945微克/立方米。
由于雾霾发生的频繁和持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雾霾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有学者表示,当PM2.5超过1000微克/立方米时,就空气颗粒物浓度而言,已基本相当于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的污染浓度。
1952年12月5日到8日,短短4天,伦敦因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死亡4000人。12月9日,天气变化,毒雾逐渐消散。但在此之后两个月内,又有近8000人因为烟雾事件而死于呼吸系统疾病。
北京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潘小川教授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关于“重污染是否会导致肺癌”的提问时表示,“目前还没有科学依据证明雾霾和肺癌具有因果联系。”
此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14年3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环境健康风险因素。
这份报告估计,全球2012年由于大气污染导致的过早死亡约700万人,占全球总死亡的八分之一。这一数据比其早前公布的数据高出近一倍。
根据WHO的这份报告,目前大气污染的人群健康效应主要是缺血性心脏病(40%)、脑卒中(40%)、慢性阻塞性肺病(11%)、肺癌(6%)和儿童下呼吸道感染(3%)5种。
潘小川对此持不同观点:“目前还没有科学依据证明这雾霾天和这些疾病有因果联系。”
他进一步解释,二者的关系,是从统计学上得到的相关关联,只能说雾霾是造成这种健康效应的一种原因,但这个原因不是唯一、排他的。
“可能别的因素和这些疾病也有关联,只是关联度没有雾霾这么大。”潘小川说,“大气污染对健康的损害,这个因果关系应该算是明确的,定性关系是明确的。但是,空气污染指数增加10,相应增加多少死亡率,这个定量关系就比较复杂。”
据了解,除了WHO公布的五类疾病,有研究指出,大气污染与孕妇早产、死产及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等亦有统计学关联。
对此,潘小川认为,“针对大气污染与人群健康效应的研究数据,主要基于医院的急诊数和死亡数,这个是确切的。但是发病率很难统计,因为有一个分母,这个分母就是容易发病人群,但是我们现在很难得到这个数据。”
“发病数据都很难得到,更不用说发病率了。因为很多人发病了不会去医院。”潘小川说。
早前,卫计委曾发布《2013年空气污染(雾霾)健康影响监测工作方案》,目的在于揭示空气污染(雾霾)对人群健康影响特征及变化趋势。项目计划通过3-5年的时间,逐步建立覆盖全国的空气污染(雾霾)监测网络。
对此项工作,潘小川说,“国家很重视,投了很多钱,CDC也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客观地讲,很多因素,比如专家的水平等等决定了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还不够好。很多内容,还只能限定在中国CDC的范围内讨论。”
潘小川表示,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效应关系重大,理应慎重对待。“不得不承认,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也是一个新常态。”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邓芙蓉副教授课题组近日在《Sci Total Environ》(总环境科学)期刊发表有关大气PM2.5不同暴露参数选择对人群呼吸系统健康影响的研究论文。
研究表明,室外大气PM2.5监测数据并不能客观地反映个体的暴露水平和健康影响;房屋的围护结构可以有效阻挡PM2.5进入室内。
这意味着,虽然室外雾霾“爆表”,并不等于人群就暴露在这个环境之中,在室外大气PM2.5浓度较高的时候,尽量减少外出就能有效减损。在室内时,注意关闭门窗,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健康风险。
作者:王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