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记者 赵川 巴黎报道
历史会记住2015年12月12日。
接近两百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向未来送上了一份难得的礼物。
各国代表经过多年艰难的谈判,终于在巴黎气候大会上通过了一份旨在控制全球气温升高的历史性协议。
这份称为《巴黎协定》的法律文件不仅仅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更深层次的是关乎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与质量,世界发展的公平以及人类子孙的生存发展空间。
“协定传递出了全球将实现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积极信号”,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会后表示。
《巴黎协定》规定“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源的人为排放与汇的清除之间的平衡”。
这句生涩的科学语言或许让人难以理解。不过,这意味着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世界资源研究所(WRI)气候项目主任摩根(Jennifer Morgan)解释。
它预示着全球经济发展“去碳化”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像摩根这样一直跟踪气候谈判的更多观察员都对这样的目标给予了积极肯定。
“虽然协议并不完美,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内容,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向前走出历史性一步”,解振华说。
然而,这仅仅是一个新的开始。
“翻越了一座大山之后,人们才发现还有更多的大山需要翻越”,正如南非水资源和环境事务部部长艾德娜(Edna Molewa)代表77国集团/中国发言时引用纳尔逊·曼德拉所说的话一样。
一次多边外交的胜利
法国政府的外交行动、各国首脑在巴黎气候大会演讲时的政治推动力、各国外交官长期谈判的心血和智慧以及非政府组织的游说使得巴黎气候大会取得了成功。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了众多跟踪气候谈判多年的观察员,都认为这是一次多边外交的胜利,为全球气候治理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
毕竟与《京都议定书》相比,《巴黎协定》才算得上是在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之下的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气候协议。因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需要采取气候保护的行动。
目前,已经有大约190多个国家向联合国递交了在2020年之后未来5年或10年的气候保护计划,覆盖了全球约95%的温室气体排放。
“这在6年前,完全不可想象”,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滕飞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正如所有全球协议一样,《巴黎协定》并非十全十美。虽然协定总体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在各国具体的气候行动以及富裕国家在2020年后帮助贫穷国家的出资数量等元素上并不具有法律约束。
现有松散的气候行动总和也并不能使得人类可以避免由于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
不过,最重要的是《巴黎协定》形成了一套机制,即通过对气候行动全球盘点,各国动态的提高气候行动,实现全球长期目标;同时,各国气候行动都需要透明,增强互信和信心。
虽然不能一步到位,“巴黎协定的成功在于使得全球各国都能参与,在此基础上再逐步提高气候行动”,滕飞表示。
挑战依然存在
在欢呼之后,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挑战依然存在。
而这个挑战就是如何落实这些国际承诺,执行这份由外交官们熬夜制定的协议。
“一分纲领,九分落实。协定已经谈成,下一步的关键任务是落实”,解振华强调。
虽然政治经济信号已经明确发出,从长远来看,化石能源的使用也会逐步减少。
“这份协定向市场传递了一个显著的信号”,将有更多的资本转向清洁领域,新气候经济项目高级咨询师雅各布(Michael Jacob)表示。
不过,化石能源行业的高管并不认为周末达成的《巴黎协定》在短期会对其业务带来巨大的冲击。
“对商业不会在经过一个周末就会有立竿见影的影响,巴黎协定是极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市场的”,普华永道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项目总监格兰特(Jonathan Grant)表示。
即便如此,能源基金会中国低碳发展项目主任胡敏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气候谈判只是一个环节,商界已经正视气候变化货币化的风险和机遇,越来越多投资人转向清洁能源行业。变化正在发生”。
事实上,华尔街、伦敦金融城以及中国资本也开始更多地关注清洁能源的投资。
比如,由比尔·盖茨牵头,包括阿里巴巴的马云在内的28名全球顶级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等商界领袖共同成立了“突破能源联盟”(Breakthrough Energy Coalition),并开展名为“使命创新”(Mission Innovation)的活动,致力于在未来5年投入更多资本解决气候变化和清洁能源问题。
当然,需要明确的是,世界经济摆脱工业革命以来的依靠化石能源的发展方式仍需要很长一段路。根据《2015可再生能源全球现状报告》,2013年化石燃料仍占能源消费比值的78.3%。
“巴黎协定只是在正确方向的许多步中的一步”, 格兰特表示。
不过,“巴黎协定将会促使世界各国转变各自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解振华说。
事实上,气候变化与中国严重的雾霾都属于同根同源,都需要极力摆脱过度依赖化石能源的发展模式。
“中国将继续兑现2020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积极落实自主贡献,努力争取尽早达峰,并与各方一道努力,按照公约的各项原则,推动巴黎协定的实施,推动建立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解振华表示。
而在这个转变中,“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气候治理规则制定参与者和贡献者”,滕飞表示。
“这既是中国在气候外交领域领导力的体现,同时也为中国自己气候行动上更进一步创造出新的空间。在气候变化方面迈进的这一大步,也折射出中国走向生态文明的思考与决心”,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项目副总监李雁说。(编辑 李艳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