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制“两年之期”玄机 “僵尸”壳公司如何退市_股市名家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注册制“两年之期”玄机 “僵尸”壳公司如何退市

加入日期:2015-12-12 8:19:15

  导读:
  顾铭德:慢牛行情三大要素已经具备
  李志林:注册制改革方案好于预期
  谢百三:从AB股比价看贸然推出注册制的风险
  贺宛男:中国特色的注册制为何匆匆而来?

  黄湘源:注册制“两年之期”的玄机
  郭施亮:注册制是A股健康发展的催化剂
  桂浩明:注册制终于来了
  应健中:争取一、二级市场双丰收
  水皮:注册制时间表尘埃落定“僵尸”壳公司如何退市?


  顾铭德:慢牛行情三大要素已经具备
  沪深股市进入慢牛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尽管还有各种意料之外的不确定因素或利空题材不断干扰,但只要这三大基础条件不变,沪深股市就会波浪式向前推进。

  第一,低利率长期化及货币政策相对宽松的大环境。当存款基准利率长时间稳定在1.5%区间时,整个社会的储蓄理财观念慢慢变化。炒股要逐渐成为整个居民阶层的必修之课,必经之路。社会融资结构慢慢从银行间接金融向证券直接金融转变,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经济金融发展规律。今后熊市还会有,但会是牛市之后的调整阶段,大盘指数逐年抬高是规律。

  第二,按股票市值摇号后认购新股,是中国牛市的基础体制因素。这个体制决定,大多数股民长期持有股票的动力,是目前新股既供不应求,又不能大量发行互相矛盾的最佳解决方案。当中国证监会宣布采用此方法发行新股时,我们这些快有30年股龄的老股民,发自内心的欢呼,这才是真正的救市,这才叫中国特色。

  第三,当前面两大要素具备后,大盘指数并没有一路凯歌,大幅上涨。因为,大部分股民还在担心、忧虑,股票发行注册制要来了,注册制会否导致大量企业集中上市,改变供求平稳格局?沪深股价结构推倒重来?本周市场又怕又盼的中国式注册制大框架、大方案终于亮相,方案的具体操作细则当然不可能很快推出,但是,危机的警报已经解除。中国注册制最大的中国特色在于,中国证监会于12月9日发布的文件中,明确了“四不”原则:“注册制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会一步到位,对新股发行节奏不会一下子放开,新股发行价格不会一下子放开,不会造成新股大规模扩容。”这个“四不”原则整体解除了股民对注册制的后顾之忧。注册制绝对不是降低上市标准,绝对不是没有审核。通过投行、会计审计等中介机构的审核盖章,这些机构是要负法律和自身财产责任的,这些审核盖章更容易受社会大众的监督。企业上市的难度不可能降低,壳资源在中国股市的价值,几年之内不可能消失。中国注册制之所以需要“四不”原则的配套,因为中国与其它国家不同的是,有太多企业需要上市融资,有许多国营企业需要证券化。

  尽管本周大盘指数受老办法新股发行的影响,连续阴跌,但市场并未大面积恐慌,特别是国务院、证监会公布了注册制的大框架,市场反而趋向稳定。下周,老办法新股进入结束阶段,市场走牛的三大要素逐渐消化发力,一个新的局面,真正的慢牛时代,正缓缓向我们走来,尽管还会有曲折、波动,但趋势向好已有制度基础。


  李志林:注册制改革方案好于预期
  近一个多月来,市场最恐惧的利空,就是盛传的“企业登记了就能上市,明年3月就实行新股发行注册制”。

  但是,本周三晚(1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调整《证券法》的法律适用,在2年期限内实行注册制改革。证监会也对注册制改革的若干原则问题作了表态。

  我认为,现注册制改革的思路和方案,大大好于市场原先的预期,可以说是悬在空中的一块石头落地。为何这样说呢?

  1、解除了市场三个担忧。

  原先市场对注册制的恐惧是因为三个担忧:
  担忧注册制改革后扩容速度疾速,企业想上市就上市,每年每月想上市多少就上多少。

  担忧注册制改革将会极大地冲击二级市场的价值中枢,导致暴跌不止,投资者遭殃。

  担忧注册制改革后,壳资源的价值归零,所有的st股都将退市,资产重组魅力不再。

  而证监会对注册制改革的表态是:“注册制改革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会一步到位;对新股发行节奏不会一下子放开;不会造成新股大规模扩容。”这里的三个“不会”,无疑解除了以上三个担忧,给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2、“两年之约”出人意料。

  原先市场普遍认为,明年3月就会实行注册制。

  而现在国务院明确提出了“两年之内”将核准制改革为注册制的时间概念。也就是,从12月下旬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中,调整《证券法》有关规定之日起的两年内,由有关部门制定相关规则,实行注册制。

  从时间看,“两年之内”是有弹性的。可以是半年、一年,也可以是一年半至两年。可以让管理层视市场情况走一步看一步,相机抉择,稳妥推进改革。

  从操作性看,证监会制定《股票公开发行注册管理办法》等相关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对注册条件、注册机关、注册程序、审核要求、信息披露、中介机构职责以及相应的事中事后监督管理,作出全面具体的规定——国务院相关部门讨论完善——公开征求市场意见——再研究修改——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按文件的复杂性和程序的多方位看,完成的最短周期也需要半年,即最早明年下半年才能实施注册制。

  这就给市场有一个缓冲期,给投资者有一个持仓结构的调整期,而不至于出现慌不择路地出逃的情况。

  “两年之约”出乎市场意料,让投资者紧绷的心放松了下来。即便有人仍将它视为利空,那么,这个利空也得以缓解了。

  3、凸现了中国特色。

  根据证监会发审委专职委员卢雄鹰《中国注册制改革之路怎么走》一文,可以做如下归纳理解:
  第一、A股的注册制不是美式注册制,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注册制。

  第二、注册制改革的具体进程,将经历起步状态、过渡状态和终极状态三个阶段,过渡状态的时间可能比较长。

  第三、在起步状态和过渡状态时,新股发行依然需要采取适度管控节奏和价格等做法,充分考虑改革的力度与市场的承受力结合,与宏观调控协调一致,以减少对市场和经济的波动。

  第四、在过渡状态时,对核准制不是全盘否定,而是恰如其分地评价核准制,仍然要保留现有的核准制下的合理做法,作为平稳过渡,采取注册制与核准制相结合的方法。这也就是证监会所谓的“注册制改革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五、在终极状态时,将实行完全的注册制。按我的理解,这就是国务院所谓的“两年”的期限。即2年后,就完全按照修订后的《证券法》,实施新股发行注册制。

  4、注册制改革不会打乱现有的待上市新股的排队秩序。

  原先人们认为,注册制改革后,原先的600多家排队企业都不算数了,新旧企业只要通过了注册登记,就可一哄而上,像新三板那样铺天盖地的上市。

  现在证监会已明确:“在注册制改革的过程中,原待上市企业的排队秩序仍然保持不变”。这就意味着,按注册制申请上市的企业,必须是排在这600多家企业之后,按顺序上市。这就非常强调注册制改革下的新股发行上市的有序性,以及供求平衡性。

  5、注册制改革成功的关键是控制好新股发行节奏。

  综上所述,注册制改革十分强调改革的循序渐进、中国特色、供求平衡、一二级市场的利益兼顾。因为,没有一项改革会以牺牲亿万人民的利益作为代价的,注册制改革也同样不会牺牲亿万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牺牲现有的国有大股东和民营大股东的利益,牺牲广大机构投资者的利益。这乃是确保注册制改革成功,维稳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

  结论:注册制改革不是洪水猛兽,而将会逐步营造市场平稳向上的慢牛格局。虽然在改革起步阶段,市场会出现结构性的调整,尤其是过度炒作、股价超高的个股,会面临较长时间的调整压力,但不会影响一年一度的“春生”行情在明春依然出现。

  当然,我还是呼吁,在注册制改革的起步状态,控制好新股发行节奏至关重要,要让市场慢慢接受、理解和习惯于注册制,这是注册制成功的关键。为安定人心,建议仍可采取2014年5月提前预告“下半年新股不超过100家”的做法,提前安民告示半年的新股额度。

  6、结构性的“冬播”已经开始
  近日,由于年末第二批新股申购抽资潮来袭,复星系股票蒙受巨大压力,部分机构提前年终结账,所以市场又现每年12月的颓势:大盘股集体趴下,小盘高价股形单影只,持续调整,人气低迷,买盘不济,致使大盘且战且退,加速探底。

  对绝大多数炒高的内生成长性股票来说,冬播的时机尚未到来,尤其民营企业的高价股将面临1月初大股东半年内不得减持的禁令解除后的兑现压力。

  而对外生成长性的改革重组、转型升级的个股来说,由于机构和投资者习惯于提前冬播(每年都是提前一个月冬播),故仍然逆势逞强。

  一是因为,财联社10日报导,上海国资改革月底将迎来契机,多重利好将发布,如并购重组、整体上市、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所以,市场预期最有可能作为试点标的的股票已连续走强。二是因为,迪斯尼昨召开新闻发布会,相关项目和投资机会均已发布,明年4月开园,时间日益临近,调整已久的相关概念股又开始表现。三是因为,年底ST股(特别是打星号的ST股)的保壳战打响,有望扭亏为盈、转型升级、并成为新型产业龙头的相关个股便表现神勇。

  目前大盘只剩60天线3590点左右一道均线支撑,下面就是国家队救市底部3373点,最后就是去年收盘指数3234点。在我看来,12月份走势再坏,无非就是考验这三个位置。原来市场视为最大利空的注册制消息落地后大盘依然平稳,成交量已大幅萎缩到6388亿,便是离底部不远的信号。

  下周关键看收盘能否在3430点之上。根据我总结的“30点胜算法“,3430点若连续三天失守,则3400点整数位不保。若连续三天守住,则日后会往上收复3500点。


  谢百三:从AB股比价看贸然推出注册制的风险
  我和中南大学的研究生对AB股比价做了一个统计对比,时间是2015年11月11日,已按当日汇率全换成人民币价。

  请看下表:
  A股股价普遍比B股价格高。

  (1)除了一家海南航空A股为4.23元,B股为4.31元,AB股比价为0.98(98%)外,其余81家,全是A股比B股贵和高。

  (2)A比B高20%的为一家长安汽车,A16.10—B12.64元(1.27倍)。

  (3)A比B贵40%以上为三家:江铃汽车鲁泰AB、招商地产(1.42-1.46倍)。

  (4)A比B贵50%以上的为三家:威浮高科、小天鹅AB、鄂尔多斯(1.5-1.59倍)。

  (5)A比B贵60%以上的为7家:深赤湾AB、古井贡酒等(1.6-1.69倍)。

  (6)A比B贵70%以上的为2家;上海机电、实奥股份(1.72-1.73倍)。

  (7)A比B贵80%以上的为6家:耀皮玻璃振华重工等(1.8.3-1.89倍)。

  (8)A比B贵90%以上的为6家:沙隆达AB、深深宝AB等(1.91-1.99倍)。

  (9)A比B贵100-110%以上的为8家:珠江控股湖南天雁等(2-2.08倍)。

  (10)A比B贵111-139%以上的为18家:华电能源、深南电等(2.13-2.38倍)。

  (11)A比B贵141-170%以上的为14家:苏常柴等(2.4-2.7倍)。

  (12)A比B贵171-196%以上的为7家:双钱股份金山开发等(2.7-2.96倍)。

  (13)A比B贵200-270%以上的为3家:中路股份海立股份等(3.03-3.14)。

  (14)A比B贵271%以上的为1家:市北高新(3.71倍)。

  (15)A比B贵300%以上的为1家:深华发(4.13倍)。

  (16)A比B贵400%以上的为1家:上海普天(5.02倍)。

  (17)A比B贵500%以上的为1家:特力A,6.51倍。

  不可思议!

  启示:由于B股投资者持有美元和港币,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去买海外便宜股票(美、英、德、欧洲、香港等),所以股价不能容忍太高,加之B股流动性差,A比B竟贵如此之多。

  因此,如果按照此前市场预期,明年三月贸然推出“注册制”,则全国注册经济实体为7014万家,只要7000家中上一家,就可能会注册上市1万家(真正的好企业,应该几百家中有一家)。这样,股市如何可以承受得了。

  由此可见,日前国务院通过的“两年内实行股票公开发行注册制”的决定(草案),是何等的及时!


  贺宛男:中国特色的注册制为何匆匆而来?
  在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加快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后,很多媒体以“注册制来了”为标题广为宣传,但笔者以为,前面还得加上一个重要的定语,即“中国特色的注册制来了”。

  何谓注册制?百度百科关于注册制的定义是:“注册制即所谓的公开管理原则,实质上是一种发行公司的财务公开制度,以美国联邦证券法为代表。它要求发行证券的公司提供关于证券发行本身以及同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以招股说明书为核心。”注册制下,企业发行股票,何时发行,以什么价格发行,在如实披露的基础上,由市场自行决定。政府不对企业的资产质量和投资价值进行判断和“背书”,促进市场参与主体各尽其职。

  那么,A股市场即将实行的注册制又会是怎样的呢?

  首先,证监会在“积极稳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一文中明确提出“三个不会”,即“注册制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会一步到位,对新股发行节奏和价格不会一下子放开,不会造成新股大规模扩容。”也就是说,新股什么时候发行(发行节奏),以什么价格发行,均在管理层控制之下,并不走市场化之路。一般预计,今年的发行节奏 (每月10-20家,全年募资2000-3000亿元),以及相对低价的新股发行还会在“决定实施之日起两年内”持续下去。

  为什么注册制下还要提出“三个不会”?这得从25年前设立股市的宗旨原本就是为了国企解困说起。为了解困就得有指标,有指标就是稀缺资源,为了争夺这块稀缺资源,势必要动用多种手段予以包装粉饰,一旦成功上市自然原形毕露。之后,股市虽然不再提国企解困,大部分民企也发股上市,但上市始终是政府扮靓政绩的重要手段。在中国,新股发行最大的得利者总是发行人、发行人的大股东、券商等中介机构以及地方政府,而受损的往往是二级市场投资者。因为新股发行势必造成扩容,加之二十多年来实行新股申购预缴款制度,又会从二级市场大量抽血。如果实行注册制后将发行节奏和价格全部放开,其结果必然是大批破发,乃至重现股灾,这是管理层无论如何不愿看到的。6月股灾之后,最高层一再强调“守住底线的原则”,“及时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谁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其次,注册制的另一个特点是企业门槛比较低、上市过程也比较简单;但同时得辅以一系列的事中事后监管,以及严厉的惩罚措施。这一条恐怕也比较难。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国务院的只是《证券法》中有关注册制改革的适用规定,即第十三条第四款“上市公司公开发行新股,应当符合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条件,并报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其他条款并未授权,还得按现行法律执行。如法律责任中关于欺诈上市,最多也就处以60万元罚款,或非法募集资金金额的1%-5%的罚款;还有诸如集团诉讼等均无法律依据,加之目前我们的信用环境离“诚信”二字还远得很,若完全按照注册制只作形式审核不作实质审核,肯定会有不少烂公司鱼目混珠,最后吃亏的还是广大散户。

  综上所述,全国人大授权后所实施的注册制,恐怕也只是审核制的小改小革,最大的不同是原来由证监会发审委审核,下放给交易所审核,就像十来年前由审批制改为审核制,到最后还得有一纸批文。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等条件成熟后,推出真正意义上的注册制,而要急急忙忙动用“注册制的快车道”呢?在笔者看来,除了“积极稳妥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已写入国务院的相关文件,必须在2015年推出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维护国家安全的资本屏障”。日前,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胡汝银专门谈到,“现在有很多大数据、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网络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等具有战略意义的企业,这些企业在海外市场对于国家安全来讲很不利,包括生物医药、TMT其他领域的龙头企业就是典型例证。”这些海外上市企业有相当部分并未盈利,或不符合审核制下的上市条件,必须创造条件尽快回归,这恐怕是让注册制走快车道的最为迫切的原因。

  很多大数据、维护国
  家经济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等具有战略意义的企业,在海外市场对国家安全来讲很不利,须创造条件使其尽快回归,这是让注册制走快车道最为迫切的原因。


  黄湘源:注册制“两年之期”的玄机
  注册制终于要来了,并且,它并不是按部就班地等待《证券法》修改底定,而是以授权的形式先于《证券法》落地。这一消息在不久前以非正式的方式传出的时候,令市场恐慌万分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然而这一次见诸于公开的报道之际,市场却先迎接以涨升,收盘时虽然又跌了下来,也只是不到上次跌幅十分之一的微跌。前后两次所传出的有关注册制落地的消息为何在市场上引起差别如此之大的不同反应,其中玄机何在?

  在笔者看来,玄机或并不在于注册制是否依然还让人既期待又害怕,而在于正式登堂入室的新闻较之于旁逸斜出的小道消息多了一个“两年之期”。以授权形式推出的注册制虽然似乎颇有点等不及《证券法》完成修改的样子,却并非像人们此前所想象的那样,一下子就一步到位地放开新股发行,而是审慎地许以“两年之期”。“两年之期”不仅改变了新股扩容的节奏,也改变了审核制和注册制对接的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将有可能改变投资者有关注册制对市场影响的预期。

  从立法执法的角度来看,如果《证券法》正式修订生效,则意味着新股发行不仅将没有审批,而且也将没有盈利门槛或放低门槛,那么,不要说现在正在排队的IPO将争先恐后蜂拥入市,就是原来因达不到盈利条件而入市无门的亏损企业岂不也都将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正是注册制在此前一向被国人视之为重大利空的一个根本原因。现在好了,不管《证券法》何时生效,在授权条款有效的条件下,“两年之期”至少意味着从审核制过渡到注册制,会有一个合法而合理的缓冲期或过渡期,从而可以适当地继续借行政调控之力,更好地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处理好改革的节奏、力度与市场可承受度的关系,而不至于一下子发生失控的大规模新股扩容。在笔者看来,这应该也是注册制至少在这“两年之期”不至于一下子就成为让人极度恐惧的落地之虎的一个重要原因。

  按照目前的进度,如果《证券法》修改并不需要两年。那么,注册制改革为什么不等《证券法》修改完成之后再顺理成章地从容推出呢?这是因为,从审核制改革为注册制,不仅涉及发行方式的改革,同时也是市场机制和监管方式的转变。以授权形式先行一步修订和完善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新股发行制度,强化对发审程序透明化的自我约束,促进发行人、中介机构、投资者等各市场主体的归位尽责,比之于任何操之过急的一步跨进注册制,不仅具有更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而且给市场所带来的断层和震动也有可能会小得多,甚至小很多。尤其是在年中那场重大股灾给市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目前市场的健康稳定状况还很难说可以让人放心,涉及发行体制和监管机制方面的众多问题,还正在被市场所重新认识并需要一一加以补课和修正的情况下,目前的当务之急并不是急于一步到位推出注册制,而是继续进行“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以利于给注册制改革的推行创造和提供更为健康稳定的市场条件。这对于注册制改革的顺利推进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符合“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逻辑的。

  当然,考虑到市场对此次股灾所发生的原因还有一定的争论,证监会高官和部分券商高管将“救市”救成股灾的诸多问题尚在审查之中,不适应市场基础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向也暂时还没有定论,在这么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的条件下,《证券法》能不能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修改也不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因此,注册制改革不等《证券法》完成修改就顺时应势以授权形式推出,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来说,也许不仅不是利空,反而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金融创新之举。此举既符合法理,也切合中国当前迫切需要稳定经济保障供给的具体国情。至于它对于未来的中国资本市场来说究竟将在多大的程度上有可能变利空为利好,则无疑仍需要我们以更理性的心态去期待,去观察,去分析,去研究。

  毕竟,出水才看两腿泥。也就是说,“两年之期”的玄机究竟在哪里?不妨走着瞧。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走着瞧比任何的先验论总是更多地体现了实践论,也体现了辩证法。在这之前,何必匆匆忙忙地去就事论是下什么利空或利好式的定论呢?

  目前的当务之急并不是
  急于一步到位推出注册制,而是继续进行“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以利于给注册制改革的推行创造和提供更为健康稳定的市场条件。


  郭施亮:注册制是A股健康发展的催化剂
  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中通过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中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有关规定的决定草案。其中,在草案中明确,在决定施行之日起两年内,授权对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公开发行实行注册制度。

  按照相关规则,未来注册制改革将会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实施形式进行,而授权国务院的有效期为两年。不过,鉴于注册制的推出,证监会的表态也给了市场吃下一颗定心丸。证监会表态,对新股发行节奏和价格不会一下子放开,且不会造成新股大规模扩容。至此,在注册制推出之际,合理控制好新股的发行节奏以及频率,实际上也给市场传递出积极性的信号。

  事实上,按照原来的计划,在注册制推出之前,将会完成《证券法》的修订与完善工作。然而,因今年6、7月间的股灾风波袭击,原定的《证券法》修订工作也陷入了停滞不前的状态。至此,按照目前的进度,若想完成《证券法》的修订与完善工作,则需要到明年下半年方可完成这一整套的流程。换言之,若等到《证券法》修订完善工作完成之后,再推出注册制度,则注册制度的推出时间或将延长至2017年。

  显然,在当前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大环境下,注册制度的延迟推出也将会给企业融资带来一定的难题。至此,管理层拟借助先行推出政策,而后再修改完善《证券法》的方式来完成相关制度的改革,其目的就在于减缓企业的融资压力,提升股票市场的直接融资占比。

  其实,从本质上看,注册制度不会对上市公司的申报材料进行实质性的审核。简而言之,即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只要其申报材料符合要求,并把该披露的信息全部披露出来,则企业可否发行上市,则直接由市场说了算。

  归根到底,其与核准制度相比,其根本变化就在于发行方式的改革。与此同时,还存在着监管机构的职能与角色的重要变化。至于中介机构的相关职责,也将会在未来得到逐步地提升。

  对此,随着市场发行方式的重大变革,未来注册制度的推出对股市的影响也将会逐步体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只要市场的发行节奏与发行频率得到合理地控制,抑或是市场的投资与融资功能得到了均衡式的发展,则注册制推出也并不会给A股市场带来太大的冲击。

  因此,从根本上看,只要满足上述条件,则A股市场也不会因注册制度的推出而陷入大熊市的格局。相反,借助注册制度的推出,逐步打破以往核准制下暗箱操作、权力寻租等问题,进而逐步实现A股市场的市场化运作,并真正实现市场的“优胜劣汰”目标。那么,注册制度给A股市场的积极性影响也将会相当显著。届时,注册制度的落地反而会成为未来股市健康发展的催化剂。

  时至今日,注册制度要完成最终落地的时间也不会太久了。不过,在其落地之际,关键还是要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并做好充分地准备工作,要从本质上消除投资者对注册制推出后的忧虑情绪。

  借助注册制度的推
  出,逐步打破核准制下暗箱操作、权力寻租等问题,进而逐步实现A股市场的市场化运作,并真正实现市场的“优胜劣汰”目标。


  桂浩明:注册制终于来了
  在股票发行中进行注册制改革,在前几年就已经提出来,并且被写入多份中央文件。但是,由于受制于《证券法》的有关条文,需要等《证券法》先行完成修改后才能实施。最近,国务院向全国人大提出申请,要求特别授权在沪深交易所的股票发行中实行注册制。如果全国人大常委会接受了这个申请,那么理论上注册制随即就可以实施了。有关方面也已经表态,将抓紧做好实施注册制的各项准备工作。这也就意味着谈论多时的注册制,终于要来了。

  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股票发行上都是实行注册制,不过各国和各地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许多做法又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可以说并没有统一的国际标准的注册制模式。在我国,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对于挂牌公司就是实施注册制的。现在看来无论是境内还是境外,在股票发行上实施注册制,有利于提高市场化的程度,在促进市场的稳定发展方面也有积极作用。反过来也可以说,迄今没有哪一次股灾是因为搞了注册制而出现的。

  在沪深交易所将要实行的注册制改革,现在还没有公布具体方案,因此也一直有人担心注册制以后股票会滥发,定价会更混乱,造假也会更加严重。这种担心其实是出于对注册制的误读。这次有关方面对此也作出了澄清,即注册制改革将循序渐进,不会一步到位,目前还是会按照原有的程序推进。这也就是说,现在所进行的注册制改革,是有中国特色的,不会照搬海外某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做法,更不会在失控的状态下进行。

  对广大投资者来说,注册制最大的好处,是实现了新股的市场化发行,将发行的审批权,包括是否允许发行,以及以什么样的价格发行,还有在什么时候发行,发行多少规模等,都交给了市场来决定,也就是充分发挥市场的约束力量。当市场机制真正发挥作用的时候,就能够有效地避免股票的滥发以及脱离实际的高价发行。同时,那些不再符合上市条件的股票,也会因为市场的约束作用而不得不退市。境外市场搞了这么多年的注册制,其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数量并不是很多,有的时候每年新上市公司的数量还不如退市的多。因此,投资者不应该惧怕注册制,而是应该相信市场的作用。要看到,中国资本市场的很多问题是与市场化不足,行政管制过度有关的。现在从股票发行这个源头开始做起,还权于市场,当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人们完全有理由欢迎注册制的实施,并且乐观其成。

  当然,也不能说实施了注册制以后,市场上的各种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当年在进行股权分置改革时,有种普遍的预期是中国资本市场将从此走向成熟。但是,事实证明八年过去了,中国资本市场远远没有成熟。同样的,注册制所能够解决的,也只是股市中的一部分问题,那种认为搞了注册制股市就会告别熊市大涨的观点,实在是不乏天真。进一步说,实施注册制改革,由于缺乏经验,加上市场又很复杂,因此并不能预期是一帆风顺的,这里会有波折和反复。因此,投资者对于注册制改革,既要抱有信心,但也不能盲目乐观,要看到其中所存在的风险。而有关部门,更是应该为防范这些风险的出现而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有预案,有相应的对策。而对于投资者来说,注册制作为一项全新的事物,对其所可能带来的影响,要有充分的评估,做到不盲从,谨慎对待,抓住这一改革所带来的投资机会,充分享受改革带来的红利。


  应健中:争取一、二级市场双丰收
  临近年底,重启的IPO又给市场带来了喜气。近3万亿元资金做最后的狂欢,轮番地对三批28个新股进行扫荡,平均0.22%的中签率,跟彩票似地进行资金博弈,这种将小票放到一个全国大市场去争夺的“饥饿式销售”的IPO发行制度,不断地拨起市场的激情。

  随着年底的到来,这样的发行方式将戛然而止,明年要获得新股,钱没用了,而股票则成了申购新股的筹码。其实吧,看似钱没用了,最后拼搏的还是钱,这股票不是用钱买的么?

  现在新版IPO发行方案已经征求意见完毕,想必正式亮相的时间不会太久,据说现在的问题是担心中签的人不缴钱咋办?根据13年前实施过的这个方法,不交钱的情况难以避免。现在实施的所谓老方法,投资者做一次申报即可,中签自动扣款。明年新版IPO,投资者对中签的新股还需要一次申报缴款,股市中屌丝股民比较多,用市值申报时,反正不花钱,不报白不报,中签后未必懂得缴款程序,以前每次都有承销商对剩余筹码买下的。当然像现在这样上市后N个涨停行情,承销商会笑不动,可碰到大熊市,不愿缴款者越来越多,承销商就吃不了兜着走。这个方法之所以在10年前被放弃就是这个原因。至于现在加了一条对不缴款的投资者处罚,其作用几乎等于零,等到熊市来临,不要说三次不缴款要予以限制,人家根本就彻底放弃,那新股卖给谁去呢?

  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在市值申购的时候,按市值缴10%的保证金总可以吧,这样既方便投资者,中签的自动扣款,也方便券商清算,更主要的是解决了资金面的困境。现在28家新股分三批发行,每次冻结资金约3万亿元,而每批发行市值只有10来亿元,如果按这个市值缴一成保证金,这对市场没任何影响。不花钱的东西,人们不会珍惜。

  对投资者而言,明年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市场,大家感觉到手中的股票“含权”了,这个“含权”仅意味着你可以用它来申购新股,但并不保证一定中签,即便中签了也并不保证一定赚钱,如此而已。最好的结果是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大丰收,一年下来,手中的股票市值升值了,此乃主营业务。另外将申购新股作为营业外收入,分享到一年中一级市场的平均利润,如果是这样的结果那就是上上大吉了。一般的结果是,中签的新股赚钱了,而为申购新股持有的市值却缩水了,两者相抵,基本扯平。当然最坏的结果是一年下来新股不赚钱,老股大赔钱。

  注册制的路径已经确定,新股发行正常了,市场输入了新鲜血液,市场机会也就更大了,投资者调整好仓位,争取一、二级市场双丰收吧!


  水皮:注册制时间表尘埃落定“僵尸”壳公司如何退市? .
  注册制尘埃落定,市场波澜不惊。

  非常有意思,既没有暴跌,当然也没有暴涨。连续2天,上证指数呈现冲高回落的走势,最高冲到3503点,最低打至3410点,在K线图上是两根小阴线;而与此形成对比的则是深成指,由于万科近期成为保险资金抢筹的对象,又由于万科对于指数的影响巨大,所以同样是冲高回落,深成指在K线图上则表现出两根回落的小阳线;创业板指数则正好折中,一阴一阳,玩起了平衡。

  市场的走势总是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

  国务院常务会的消息印证了此前肖钢在证监会内部会议上的传闻,国务院通过了《关于授权国务院在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中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有关规定的决定(草案)》,明确通过授权方式,对沪深两地交易所公开交易股票实行注册制,这个授权需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这意味着《证券法》修改不会成为拖延的理由。而从即日起到注册制正式实施尚有三个步骤:第一步,必须有法有据,即人大常委会将审议;第二步,人大授权后,国务院对具体事宜作出制度性安排;第三步,证监会制定《股票公开发行注册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注册条件、机关、程序、审核要求、信息披露、中介机构职责以及相应的事中事后监督管理等作出全面具体的规定,经过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公布实施。特别提请大家关注的是,国务院常务会明确了一个时间表,即两年内实施。

  如何理解两年?

  是两年之后呢还是两年内的任何时点?是授权的时限还是实施的时限?是利好或是利空?

  其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认为利好的是看到两年是一个遥远的时间,市场足够做一个来回;而利空的人则认为,随时都可能推进的事,两年其实是划了一个底线,这个时间内必须实行,体现的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决心。而市场真正该担心的则是整个市场的制度性建设能否配套,比如退市机制,比如严刑峻法,比如投资者的利益保护,尽管这些方面在证监会的公告中都有涉及,但恐怕雷声大雨点小,说归说,做归做,一个成为硬指标,一个成为软指标。

  在核准制的背景下,上市公司退市本身对于审核背书的否定,是对发审委的否定,也是对管理层的否定,谁会自我否定呢?更何况谁也承担不起的赔偿,所以上市公司就成为“不死鸟”,从当初的郑百文到山东三联到现在的国美,“壳”也就成为一种资源;所以我们能看到巨人网络可以去美国上市,也可以从美国私有化退市,但是在A股挂不了牌,只能通过世纪游轮买壳上市,巨人发行的股价才30元多一点,上市之后连续20个涨停股价已经超过200元,史玉柱的身价暴涨280亿,而老股东的身价也同时暴涨7倍,这里还有天理吗?史玉柱身价暴涨是因为他的巨人网络有利润,涨多涨少是投资者作出的正相关判断,而世纪游轮之所以重组是因为经营上扭亏无望,故先期沟通九鼎,后期卖身巨人,但是居然亏损亏出7倍身价,居然瞬间收获百亿市值。靠,谁不亏损谁就是小狗!什么叫劣币驱逐良币,这就是最好的事例,正因为此,A股狂炒小盘、绩差,重组垃圾股成风,推高了整个市场的估值,埋下巨大隐患,注册制长远来讲可以刺破这种泡沫,但是短期如果只有批量上市没有批量退市则会造成估值严重下移,剧烈震荡,股票的供应由供不应求向供过于求迅速转化,中小散户最终成为套中之人。这个过程如果完全放任自流结果是可怕的,也是不利于A股长期走牛的,所以,证监会不但要把握好IPO的上市节奏和价格,同样要把握好退市的规模和节奏,新陈代谢,市场才有活力,才有良好预期,才能投资融资皆大欢喜,改革成果不至于为上市公司独享其成。(..华..夏时.报)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