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保障经费2016年 实现城乡统一 随学生流动可携带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义务教育保障经费2016年 实现城乡统一 随学生流动可携带

加入日期:2015-12-1 5:44:05

  本报记者周慧 实习记者 宋兴国 北京报道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教育领域,从经费保障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016年春季开始,我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实现城乡统一,流动人口子弟进城上学,原有相关补贴也随之流动。

  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全面部署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

  自2006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至今已满十年,义务教育逐步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学生流动性加大,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有关政策不统一、经费可携带性不强、资源配置不够均衡等问题开始凸显。

  据了解,文件从四个方面举措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其中包括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完善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巩固落实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政策。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文件提到,实现“两免一补”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经济学专家范先佐表示,文件突出了四个重点,第一是整体补贴标准提高;第二是城乡统一;第三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明确;第四向弱势群体倾斜。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文件相对2006年的政策来说,除了明确提出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机制将实现城乡统一,同时对央地支付比例,也以文件的形式正式明确下来。

  在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方面,中央确定2016年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为:中西部地区普通小学每生每年600元、普通初中每生每年800元;东部地区普通小学每生每年650元、普通初中每生每年850元。

  文件对于特别贫困地区也有所侧重,其中提到,在上述政策的基础上,对寄宿制学校按照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

  在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方面,文件从国家层面明确比率,其中提到,西部地区及中部地区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县(市、区)为8∶2,中部其他地区为6∶4,东部地区为5∶5。

  钱随人走

  对于很多进城农民来说,孩子上学难是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关于教育服务的均等化的呼吁,一直没有停歇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在地市采访城镇化以及户籍改革推进时,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提及最多的一个问题,其中教育也是最受关注的。

  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项改革是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动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守住民生底线的重大体制机制突破。

  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最直接受益的要属从农村到城市读书的学生。另外,“两免一补”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是对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的完善,将直接受益约1300万从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按照教育部官员的解释,“今后人到哪里,钱就到哪里。”

  目前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中,人口净流入地区有14个,净流出地区17个,“钱随人走”将意味着中央财支付在城镇化上的相应改革,也是这一轮户改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此前国家财政对于教育经费的支付,是按照地域划分,而非按照地方受教育的人数划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院教授王太元一直在呼吁该领域的改革,他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一个贵州小孩跟着父母在北京上学,国家拨付的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是到了贵州,而非在北京。教育经费的支付方式再不改革没有道理,这本计划经济时代的糊涂账是该算清楚了:只有国民义务教育费用跟着学生给到流入地学校,城市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上学的问题才能切实解决。

  湖北某贫困县一位负责教育经费保障的科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钱随人更科学,前几年他就预测这是必然趋势,也符合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

  至于是否会减少对贫困地区(人口净流出地区)的财政补贴额度,对方表示并不会,一方面“钱随人走”的财政支付,占的比重不算大,另外文件还规定继续落实好农村地区不足100人的规模较小学校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考虑比较全面。

  范先佐表示,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改革,开了一个头,接下来就是落实问题。比如说一个学生先从贵州到北京再到广州的流动,这都需要政府部门提供更加机动灵活的服务,也需要教育管理提升信息化水平。

  作者:周慧 宋兴国

编辑: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