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海平 南京报道
大约从15年前开始的小班化教育,目前在江苏义务教育阶段已基本普及。
经多方面采访,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小班化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口结构调整所导致的适龄入学人口减少。
“差不多是1998年,学校所在的区,小升初的学生每年就会减少300人左右”,已退休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刘必豪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未能采访到江苏近10年来义务教育阶段生源下降的具体数据,但来自教育界的人士对此回忆,2000年前后的适龄儿童入学率就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与之对应的是,江苏参加高考的人数多年来逐年递减,2015年全省只有39.29万人报名,比2014年减少3.28万人。
在义务教育阶段生源普遍下降的2000年前后,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第一代也就是独生子女第一代人开始走向社会。
教育系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变化。南京市小营学校副校长毛丽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生源减少后施行小班化教育,是“变被动为主动”,教育界主动适应变化,就教学进行了调整。
优势:更利于个性化教学“小班化当然好了,越小越好”,所有受访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一线教师都赞同小班化,“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教学效率都在提升。”
实施小班化后,从教学看,第一个轻松起来的担子就是改作业,甚至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被“面批作业”。一位初中教师说,“一堂课几乎可以把每个学生都提问到。”
达到这样“面对面、人人互动”的效果,在一线老师看来,“实践显示,小班化的人数在30人左右很合适,互动效果最强。”
南京市玄武区教研室主任程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小班化”是一个舶来品,小、中、大之间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数字区分,“小班化热潮,与教育国际化接轨的理念有很大关系,因为发达国家基本上班级学生数都较少。”
小营小学并不是南京市本级的“重点”,但在小班化改革后几年,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拿到各种评比奖状多了很多。”
“班级人数越多,在升学率这个考核指挥棒下,教学偏向部分尖子生,但小班化真正做到了理论上的面向每一个”,一位初中校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大部分学生不再是陪读。”
多位一线教师对此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总结:精准、专业、个性、人性,这四大特点,是小班化改革后带来的好处,“未来特色的学生会越来越多。”
南京市教育局一位处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即使是小班化全部普及,但“生均经费”的教育投入不会下降,每个学校仍保持原有的比例水平。
“悖论”:城市、农村“两重天”
南京市教育局在答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时表示,根据现有规划,到2020年将在全市推广普及小班化教育。
在“十二五”初期,小班化教育已覆盖到南京的小初高各个学段。2015年,小学覆盖率已超过50%,初中覆盖率达到46%,高中占比20%。
从规划看,小班化教育中,小学控制在28人/班以下,初中控制在36人以内,高中在40人左右。
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一些“重点学校”而言,“小班教育”的影响并不明显。
“作为省会城市,南京仍是一个人口净流入的地方,家长都希望子女进入更好的学校,不可否认适龄学生人数普遍确实是在减少”,南京市鼓楼区某“重点初中”副校长表示,“从近几年的报名人数看,少几个甚至几十个没有任何影响。”
事实上越是重点、越是年级高的,受到的影响越小,在南京,纳入施行小班化试点的对象中,“重点学校”总是在最后。程云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某重点高中的学生数每年减少不到10人,平均每个班也就1-2个,“小中大的区别根本谈不上”。
但对农村学校而言,小班化则是“必须”的产物。有苏北地区的初中校长告诉记者,学校班级人数在最高峰时接近70人,但2015年秋季入学后发现,最少的一个班只有28人。
“我们和城市不同,学生人数骤减,但教师人数没减少,为了平衡,只能小班化”,上述校长无奈地说。
不仅是初中,就是乡镇完中甚至是有特色的乡镇高中也同样“小班化”。一位从事英语教学的泰州籍高中教师对记者强调:本来学生人数就在年年下降,这些年县中为了弥补生源的不足就“抢学生”,所以乡镇高中的学生越来越少。
据记者了解,10年前,因为该地区乡镇以下小学的撤并,乡镇级初中和小学人数暴增,随后导致乡镇高中人数暴增,高中班级从不到5个增加到接近20个,每班级人数从40个增长到超过60个。而近年来,班级人数开始逐年下降,从60多到50多,再到40多,目前维持在35人左右。
当地教师还认为,由于学区房等原因,部分适龄学生以较快比例转到城市,小班化只能“龟缩”在乡镇。而城市也呈现此规律:非重点学校快速普及“小班教育”。
亦有一线教师认为,在实际的教学中,校长和教育局领导并不真正关心“小班化”,“并不会因为学生人数少了,老师就会更多地去亲自辅导学生,关键还是看各个老师的责任感,不在于小班还是大班。”
小班化的初衷是好的,但实际整体看来,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小班化没有必然联系,上述教师表示。
毛丽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此前的对学校的撤并并不科学,“从我们与台湾地区的交流看,有很多学校班级人数少得我们都不敢想象,但人家学校就不会被撤并。”(编辑 李二民)
作者:王海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