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股价的涨跌和商品一样,背后体现的同样是供求关系博弈。当筹码供给大于市场需求,就会出现资金短缺,指数就会下跌;反之,若筹码供给小于市场需求,就会出现股票短缺,股价就会被炒得很高。现在看来,筹码供给即将增加,而增量资金能否及时“顶上”仍存在分歧。
从新基金发行规模来看,市场人气确实有明显回升。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28日,11月份新成立的基金有75只,募集资金规模达到891.07亿元,一举扭转新发基金首募规模连连下滑态势,创近5个月新高。其中,主动管理型基金的占比较前两个月也有所增加。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据部分基金公司人士透露,新发基金中很多是机构定制的打新基金和保本基金,与市场交易关联不大。
恰逢此时,场内资金参与热情也开始走出低谷。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最新数据显示,11月16日-20日,证券市场银证转账净流入52亿元,实现连续两周净流入。分析人士认为,银证转账净流入说明A股市场逐步企稳,投资者信心恢复;同时,IPO重启也吸引部分投资者专为“打新”入场。此外,产业资本延续前期净增持趋势。国金证券(行情600109,买入)研究发现,两周内二级市场发生增持约207亿元,减持11亿元,净增持合计约196亿元。
不过,两融余额近15个交易日连增势头近日出现终结。11月23日,两融余额“意外”环比下降;26日,两市融资融券余额报12205.28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减少17.85亿元。西南证券(行情600369,买入)认为,尽管两融新规对市场影响有限,但“降杠杆”措施总体会抑制未来两融规模扩大,令增量资金速度放缓。
总体看来,增量资金入场节奏较为缓慢,并没有“爆发式”增长,不少增量资金对短期A股赚钱效应仍持质疑态度。申万宏源(行情000166,买入)证券指出,目前市场估值水平很难吸引大批增量资金,一方面中小创的估值水平过高,且多存在老资金把守运作;另一方面,银行等抗跌品种对新增资金难有大的吸引力。大盘蓝筹股中除券商股年内跌幅最大引来资金“抄底”外,整个市场其他品种吸引力不大。
市场人士认为,尽管指数表现并无吸引力,但不少个股和板块已经彰显出一定赚钱效应,短期结构化行情表现突出。据wind数据统计,11月9日-25日,不少个股反弹幅度远超大盘,其中68只个股股价涨幅超过50%,8只个股股价已经翻倍。在市场人士看来,个股行情活跃,尤其是资金“集中”的题材股、新兴板块交易活跃,这出现在市场本身已经积累了一定涨幅后,市场短期调整压力大增。因此,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市场经历了一次“黑色星期五”。
从筹码和资金供需关系的角度分析,当前市场正处于既有短线获利盘兑现,又有前期套牢盘压力,同时新增资金供给有限格局,机构普遍预计市场震荡整理可能性较大。但机构同时也指出,“春季躁动”环境下,市场风险偏好持续回落的可能性较小,如果市场出现调整,则正好是提前布局明年行情的良机。国金证券认为,随着年底临近,各家机构开始展望来年,对2016年一季度A股行情大多有一个较为乐观预期。从历史经验来看,受到看多预期激发,机构投资者一般会选择提前布局“春季行情”,那么,接下来一个半月恰好是重要“时间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