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11月24日电(记者郭刚)“儿子已上班挣钱,到年底家里就彻底脱贫了。”43岁的党海东颇为感慨,“以后再也不用起早贪黑、频繁地赶到县城去拼命打工了。”
北方冬季,农闲时节。大山深处,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第三铺乡党堡村,贫困农民党海东边喂着自家的两头牛,边与记者拉着家常。
“今年秋天,我儿子党彦军已经毕业正式上班,月收入有3000多块呢。”党海东满心欢喜,“这多亏了兰石集团在双联中的智力帮扶,让儿子有学上、有工作,我家贫困户的帽子也终于能摘掉了。”
党海东所说的“双联”,是指甘肃省2012年2月开始在全省范围实施的“双联”行动,即在甘肃开展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措施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省、市、县、乡四级40万名干部联系甘肃全省58个贫困县、8790个贫困村的40多万贫困户,实行一户一策精准扶贫,不脱贫不脱钩。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通渭县成为甘肃省直多个机关和单位的“双联”对象,党堡村等8个贫困村成为兰州兰石集团在“双联”活动中的重点帮扶村。
“我们依托集团主办的兰石技术学院职业教育优势,在通渭县大力开展智力帮扶。”兰石集团董事长杨建忠介绍,在“双联”行动中,兰石集团将“培养一个技术工人,带动一户特困户脱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鼓励和吸引“双联”户的“两后生”(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贫困家庭中的富余劳动力)到兰石技术学院学习、深造,毕业后优先推荐到兰石集团工作。
党彦军就是通渭县众多受益的“两后生”之一。2012年,初中毕业的他被兰石技术学院录取,经过3年电焊专业学习与实习,目前他已是兰石集团重装公司的一名电焊工。
“我很珍惜这份工作,因为是它让我走出了大山,也让家里不再受穷。”20岁的党彦军已经挑起了家里的大梁,“目前月收入已能达到3500元左右,多干多得,我会靠自己的双手让家里人尽早过上好日子。”
从2012年起,像党彦军一样得到智力帮扶的通渭籍“两后生”目前已有157名,其中50多人已经学有所成,正式进入兰石集团成为国企员工。
“与这些学生成功就业相呼应的是,50多个贫困家庭在今年即可实现脱贫。”杨建忠说,为了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得到智力帮扶,仅在今年9月,又有40名通渭籍学生来到兰石技术学院上学。“我们还对这些特困户学生,实行住宿费、学费全免,毕业后全部安排就业政策,以此来鼓励他们能专心学习并减轻他们家庭的经济负担。”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渭县扶贫办副主任赵富强认为,智力帮扶从主观上防止了这些贫困户再次返贫的可能。“技不压身,这些贫困学生学好了专业技术,就可以长久地实现自立,并进而改变家庭和家乡的贫困面貌。”
3年多来,除了智力帮扶,兰石集团还投入帮扶资金600多万元,从改善当地农村基础设施、民生项目、农机生产资料等方面进行了精准帮扶。目前在其帮扶的8个贫困村中,已有卢董村、孙庄村、马岔村、孟河村和芦滩村等5个村实现了整体脱贫。
作者:郭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