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热议“一带一路”寻求产业对接机遇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学者热议“一带一路”寻求产业对接机遇

加入日期:2015-11-23 15:18:06

  在11月20日至21日举行的第6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230多名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领域、学科的中外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上海,就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的改革机遇和挑战展开讨论,其中,“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各路专家热议的话题。

src=http://imgcache.yicai.com/uppics/images/2015/11/%e4%b8%80%e5%b8%a6%e4%b8%80%e8%b7%af.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强调,古代丝绸之路的诞生适应了欧亚,也就是东西方商贸往来的现实需求。所以人类文明事实上很早就开始进行了国家相互之间交流的探索,丝绸之路本身就是东西方文明交流探索的过程。

  现代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更要求互联互通,既是物理上把道路连接起来,也强调制度上的协调,比如在促进货物通关便利化以及人员往来便利化等方面进行协调。

  也有学者讨论中国在全球治理上所应该扮演的角色。全球主义者网(TheGloBAlist)总编斯蒂芬·里克特(StephanRichter)提出中国是整个世界的转折点。对所有国家来说,要重新构架对于全球治理的理念和发展战略,在这之中,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将成为一个解决之道,可以把很多能量释放到全球。

  “Π型格局”和“四廊一点”

  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所长郁鸿胜在会上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继深圳特区,加入WTO以后的第三次改革开放,但与前两次引入国外投资的方式不同,这次开放主要是输出,包括产能和资金的走出去。

  “在中国区域内的‘一带一路’布局中,可以概括为‘四廊一点’。”郁鸿胜对“一带一路”布局进行梳理。

  郁鸿胜表示,把中国地图向左转90度,可以看到一个“π”型经济发展格局。既有倚靠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17个改革开放城市组成的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又有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和长江经济带。

  新亚欧大陆桥是“四廊一点”中的第一条经济走廊,从连云港(行情601008,买入)往西,沿途经郑州,洛阳,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再从阿拉山口出去经过31个国家最终到达鹿特丹,共10900公里。

  第二条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分为两个出国口,第一个是从京津冀出发,从呼和浩特出蒙古再到俄罗斯,第二个是从天津,北京,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再从满洲里出去到俄罗斯,代表东北区域经济与俄蒙两国之间的联动。

  另外,“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则是途径西宁、宁夏、乌鲁木齐和喀什再进入巴基斯坦,延伸三千公里到瓜达尔港,连通阿拉伯海。

  西南部的经济带则是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从云南到广西,再往南途径越南,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一直到新加坡。其中,中国区域内主要是北部湾。

  郁鸿胜将位于北部湾东南面的马六甲海峡和菲律宾海峡区域称为“战争湾”,他强调,“如果在‘一带一路’和东盟自贸区的框架下能够形成良好的区域合作区间,那么就能把这个区域的‘战争湾’变成‘和平湾’。”

  产业对接机遇在哪?

  从“四廊一点”的格局上看,“一带一路”倡议所涉及和辐射的区域十分广泛,只要充分地融入并参与合作,倡议能为区域经济带来的长期利好将充满想象。

  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德升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即涉及全球化战略也强调本地化作为重要的配套条件,很多跨国企业在他们的全球战略中必须要和当地保持亲善友好的良性互动,在软实力建设方面,台湾具备经验和优势,如果能把两岸的产业优势结合的话,将会形成很好的合作生态和理念。

  “本地化问题不解决的话,对企业走出去来说会非常糟糕。台湾有很多很强的软实力建设经验,而大陆在硬件建设方面有着更大优势,两岸应该用市场的合作来找思路,通力合作。”陈德升向《第一财经日报》阐释他对两岸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模式的思考。

  云南财经大学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副主任朱翠萍教授则把视线投向南亚,她认为,南亚位于印度洋中心,东西两面分别是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所以更加关注海上丝绸之路所带来的影响。“作为独立的战略单元,南亚对于‘一带一路’的重要性取决于参与度的大小和以何种程度参加。”

  从地理位置看,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中心,人口面积和GDP分别占到南亚的75%,63%和78%,无论从规模和优势来看,印度都是南亚地缘政治和安全的中心,但是缺乏互信和沟通导致印度对中国的宏大战略存在疑虑和猜测。

  但是,朱翠萍通过调研感受到,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印度学者开始认同“一带一路”确实是中国的区域合作战略。从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上讲,目的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港口货运能力,促进港口所在城市的经济,再通过集聚效应促进中国与这些区域的合作,实现双赢结果。不过在推进战略对接方面上,印度仍显扭捏。

  此前,不少学者在探讨印度“季风计划”(ProjectMausam)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接的可能性。该计划旨在通过文化与历史联结,利用印度的文化影响力推进印度洋地区各国之间的合作。

  “如果‘一带一路’与印度的‘季风计划’对接,那么可能有合作的空间。”朱翠萍告诉记者,“通过共商形成共识,才能实现共建,中印双方也应该通过学术、经贸和双边关系等形式加强交流。”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