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坤维:中国股市会在17年秋天涨到12000点,你信吗?_股市名家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杜坤维:中国股市会在17年秋天涨到12000点,你信吗?

加入日期:2015-11-20 8:31:49

  针对六月底股灾,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表示“媒体也在这次股灾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本轮股市波动,媒体言论助推牛市思维,直接引导股票市场上涨预期,推动‘疯牛’。”吴晓灵表示,由于缺乏有效的舆情分析监测和反馈机制,未能正确引导舆论,使得牛市思维进一步放大。而媒体未在舆论监督和市场净化中挥应有的作用。

  确实媒体在这一轮股市上扬中扮演了不是很光彩很负责任的角色,某知名媒体就发出4000点是牛市起点的呼声,笔者针对此文撰写了<4000点真的是牛市的起点吗?》一文予以回应,回过头来看,目前股指在3600点左右运行,离4000点尚有10%的空间。

  但是媒体并没有吸取教训,英才杂志今天发表文章,《A股万点需要新制度——T+0与开放外资很重要》,该文开门见山就高调宣称“笔者曾预测在2016-2017年会出现大牛市行情,其中2017年秋季大盘将突破12000点,由于该文并没有具体论述中国股市缘何会在16-17年会出现暴涨,是何因素支撑股指会涨到1200点以上,也就无法与作者进行探讨。只能按照笔者自己的思考来做一个简单的预测。

  按照威廉姆斯(Williams)1938年提出了公司(股票)价值评估的股利贴现模型(DDM),股票价格或者说股票内资产价值: 
  其中V为每股股票的内在价值,Dt是第t年每股股票股利的期望值,k是股票的期望收益率或贴现率(discount rate)。公式表明,股票的内在价值是其逐年期望股利的现值之和。

  因此影响股价因素有三个,一个是公司的盈利水平,或者是每股盈利,与企业成长性有关,也就是分子的Dt,另一个就是分母的贴现率或者简单说就是无风险收益率,与央行利率政策有关,一般是指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前大约是3%,当然还可以叠加投资者期望值,也就是风险溢价,作为投资者愿意付出多大成本买进股票,这与投资者情绪有关,中国股市机构散户化散户羊群化,导致风险溢价往往难以估计,总是偏离正常值,对股价判断也就更难一点,表现为涨跌常常过了头。

  如果暂时不考虑增长因素和风险溢价因素,目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是3%左右,那么上证综指市盈率就是无风险利率的倒数,也就是33倍,目前上证综指的市盈率是15.56倍,点位是3617点,因此理论上上证综指最高可以涨到7671点,与12000点存在4329差距。要涨到12000点市盈率就高达70倍。目前股指运行在3600点一线,迟迟没有往上攻击,说明投资者情绪并不高涨,没有出现风险溢价不说,还出现了抑价现象,虽然一字之差,但效果悬殊。

  之所以没有出现风险溢价,在于投资者投资偏好,厌恶大盘绩优股而偏爱中小盘股票,导致市场出现两个极端,绩优大盘股估值适当偏低,而中小盘股票估值异常之高,创业板市盈率高达100倍,远远偏离正常估值水平,另外也与美联署加息预期和对新股恐惧不无关系。

  当然如果未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企业盈利水平大幅提高,以高增长来化解高估值也是可以的,但是从15年三季报来看,业绩增速是很低的,根据海通证券研究15年前三季度(15H1)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净利润同比分别为1.1%(9.4%)、28.1%(35.8%)、22.8%(21.6%),1.1%的业绩增速基本上对估值影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明后年又是如何,中国经济增速不能再保持高增长已经达成共识,16年17年能稳定在6.5%就已经很不错了,而今年是7.0%,业绩增速尚且只有1.1%,后两年业绩能有高增速吗?三桶油作为最大权重,可能就深受其害,仅仅国家对 天然气价格调整就会损失100余亿元。银行在金融脱媒和不良贷重压下,经营环境总的来说躺着赚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业绩恢复高增长已经几无可能,16年能保持目前水平已经不错了,也就是说维持个位数增长。

  当然高估值也可以通过投资者良好预期暂时得以确立,但投资者预期与啥有关,与宏观经济增速有关,与货币政策宽松度有关,与资本市场政策有关,央行已经确立基本货币政策,那就是不会大规模放水,这与高层池子里水已经很多论断基本吻合,何况央行货币政策受到美联署加息预期影响,要大规模放水,就要容忍人民币进一步贬值,这可能导致国际舆论谴责,也可能导致外资逃离,不见得就对资本市场风险资产价格有正面作用,本币贬值热钱外逃股市大跌,俄罗斯就是前车之戒。因此笔者判断未来降息空间非常有限,降准几率是存在,但频率会低于15年。 
  从资本市场来看,后市影响投资者预期因素很多,而且以利空居多主要是新股重启,扩容压力大增,尤其是注册制实施,扩容压力谁也无法预测,数百家公司IPO堰塞湖就足够让市场消化,另一个是产业资本减持也是一大难题。如果再融资减持IPO对市场没有节操的额、抽血,市场将情何以堪,回顾中国股市历史,新股对市场的冲击是无法言喻的。最新消息,有国外投行预计明年上半年推出注册制,新股发行家数依稀记得是380余家,这可不是很好的利好消息,对应着每个交易日近2家新股。

  谁知道17年世界资本市场会发生何种事情,央行又会采用何种货币政策,因此要判断17年走势真是有点勉为其难。

  从世界股市回报率看,股市回报率与GDp呈现一定正相关,美股是唯一一个有着超过100年的历史、而且股指屡创新高的市场,但无论是道指、还是标普500指数,过去100年的指数年均回报率只有5.5%左右,和6%左右的名义GDP历史平均增速差不多。如果GDP增速为零,也意味着股市回报率为零,日本名义GDP已经20多年没增长了,1990年的时候是440万亿日元,到去年也只有480万亿日元。所以日本的案例也告诉我们,如果没有经济增长,股市可能30年都不会涨。《上述数据来自于海通姜超>因此从GDP增速看,后两年中国股市回报率也就是13%上下。

  考虑到无风险利率下行下估值重估,笔者认为16和17年股指高度大约就是33/15.56*3617*(1+6.5%)=8166点,这是一个理论数据,17年的话就是8166*(1+6.5%)=8697点。当然这个算法是笔者自己搞出来的,不是名人大师的模型,至于具体点位,要看IPO进度和对产业资本减持的规定,但是要突破上述点位笔者认为难度不小,尤其是16年。主要关注焦点在于银行不良贷能否得到政策扶持出现缓解,如果不良贷得到政策扶持,银行估值得到提升,那么有可能达到这个点位,如果不良贷得不到政策扶持,股指根本无法到达这个点位,要越过5000点都是很难。因此现在预判股指点位实际上根本没有任何意义。至于IPO谁知道会有多快!需要多少新增资金来承接。

  更为关键的是随着资本市场开放,加入大摩MSCI指数,做空机制势必回到股市,国际对冲基金就会鱼贯而来,一旦估值偏高,深谙做空之道的对冲基金绝对不会放过做空牟利的机会,缺乏经验和对冲手段的而国内投资者和机构将深受其害。六月底暴跌就爆出国际资金大鳄做空中国牟利的案件。虽然被定性为恶意做空,但做空是市场一种价值发现功能,有助于估值不至于偏离太远。

  下面针对作者T+0观点阐述自己的看法,市场一直呼吁证监会重启T+0交易,笔者认为当天回转交易未必就是非常适合中国,推出更应该谨慎一点,因为中国股市股票活跃度已经很高,而且不是一般的高,单纯从换手率看是美国市场的好几倍,以今天涨幅居前的次新股来说,换手率基本上不低于10%,达到20%也是为数不少,换算成年换手率2000-4000%。,根本没有必要再提高资金使用率了?

  高换手率意味着市场高度投机,因此目前不是提高资金使用率,加速资金周转的问题,而是降低资金周转次数,降低换手率,降低过度投机的问题。过高换手率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交易成本暴涨,意味着资金无效消耗,如果股息率不能够支撑交易费用,那么这个市场就会成为一个纯粹的投机市场,一个零和博弈的市场,甚至演变为负和博弈的市场。一个市场要赚谁的钱,是赚分红的的钱,是赚公司成长的钱,还是赚股价差价的钱?如果是前者,就没有必要实施T+0交易,如果是后者,那就是聪明人赚市场笨蛋的钱,也就是所谓割韭菜。这个市场就是一个无效市场,势必会遭遇市场抛弃。韭菜虽然割了一茬又一茬,但终究会被割断,投资者失望而去。

  作者认为”2015年初沪深两市成交金额高峰时为2万亿,现在大约1万亿不到。按照1万亿来算,在“T+0”制度下,同样的资金规模,可以放大到3万亿—5万亿的成交金额,这些成交金额会实实在在的推高二级市场的股价,让大家得利,获得赚钱效应。“作者忽略了一个基本常识,那就是资金使用是要付出代价的,按照最低万分之3计算,买卖一次就是万分之6,加上印花税千分之一单边征收,5万亿元成交量就是40亿元凭空没有了,一年下来,8000亿元就凭空消失了,作者笔下的1万亿元就仅仅剩下2000亿元了,10000亿元资金基本消耗殆尽,这是不是很悲剧!。这还是按照最低交易费用,笔者交易费用远远高于此,大约是千分之七,这养算下来的话更不得了了。因此作者的观点是存在先天不足的。

  因此过度交投并不是好事,对资金消耗过大,市场每天需要补充大量资金才能应付交投,否则很快就会落下病根。甚至走上绝路。

  作为T+0交易推出不能作为激活交易来实施,但是从纠错功能来说,是可以的,判断错误买错股票给人家一个纠错机会是应该的,因此即使推出T+0交易也应该严格限制当天次数,只能使用一次,卖出以后就不能买进,防止市场过度波动。

  资本市场开放是大势所趋,双向开放也将走上前台,比如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吸引长线资金进入中国股市也是国家大力提倡的,但是作者总是异想天开,做一些不切实际的梦想,”对于这些资金的监管,可以不设额度限制、不做事前审批,只做事后本金监管。指定银行做存管行,指定几家券商作为交易通道;只要保证本金可以转走,盈利不能转出国即可。实际上,如今这个制度在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中国资本市场想要实现国际化,投资主体一定是多元化的,不能是单一的国内散户局面。“不设额度限制,虽然不符合国际惯例,也不符合中国实际情况姑且认为可以吧,但是后面的问题就来了,盈利部分不能够转出中国,机构投资者都是基金,盈利部分是要向基民分红的,怎么可能不转出去,即使如作者说的个人投资者,来中国投资也是为了赚钱而来,而不是为了玩股票而来,盈利部分肯定要转出国外用于消费,如果有此限制,恐怕没有机构没有个人投资者会到中国来投资股票。

  作者更有异想天开之处,” 国际投资者和投资机构在中国炒股所得的利润,用于直接在中国开公司,开工厂,投资房产,或者消费。这些钱只能变成“中国资产”,直接增加了“投资”和“消费”。这相当于给经济体两个鲜活的血液,源源不断地促进经济发展。“基金只管投资,怎么可能开公司开工厂或者消费,这不是开玩笑嘛?请问作者,有国内股票基金或者混合基金在国内开工厂办公司的吗?,至于风险投资也就是一种投资而已。占比例也是很小。如果这样的话,恐怕作者笔下的几万亿几十万亿美元来中国投资股票要化为泡影。

  国外投资者非常成熟,不像国内投资者一个样,喜爱追涨杀跌,没有自己定价体系,没有形成自己投资风格,他们只喜爱自己领域,只喜爱买进低估股票,而不会贸贸然追高买进,因此作者的观点”只要有赚钱效应,资本的逐利会瞬间聚集几万亿几十万亿美元也有可能“恐怕并不适用与国外投资者尤其是国外机构投资者,何况国外资金也不是作者想象的几万亿几十万亿美元瞬间就可以聚集,以跟踪令人瞩目的MSCI指数基金为例,有6000余家,资金规模大约是7万亿美元。跟踪新兴国家指数大约是16%,即使中国加入MSCI指数,初期按照5%比例,被动指数基金大约也就是150亿元。当然主动型指数基金可能会有900亿元。即使更乐观估计,汇丰(HSBC)预估,一旦国际投资者可完全投资A股,A股最终在MSCI明晟新兴市场指数中所占的比重将达23%,在富时新兴市场指数比重可能达27%;完全被纳入这两个指数,A股可能新增将近500亿美元的被动型投资流,主动型投资者的反应则可能将投资流推高到至多3300亿美元。而且这将是一个持续6-10年的缓慢渐进过程。

  因此作者两个支持上证综指17年到12000点的依据都不是很充分。甚至可以说就是随口说出来的,缺乏事实依据,因此17年突破12000点就显得很悬。

  按照笔者观点,中国资本市场未来面对不确定性因素很多,而且有的东西根本无法预测,包括扩容产业资本减持政策,中国未来经济增速多少,央行货币政策何去何从,减税政策体制改革,美国加息周期如何演绎,甚至局部地区动荡会否继续发生,都将影响影响中国股市涨跌,因此预判未来指数意义根本不大,也是一种徒劳之举。  
  作者是一位投资家,笔者只是一位小散,水平自然远不及作者,本文只对事不对人,有不当之处还清作者不吝指教,笔者一定洗耳恭听,并随时作出修改。

编辑: 来源:.价.值.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