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皮:资产不差钱未必是好事 李志林:将进入重建阶段_股市名家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水皮:资产不差钱未必是好事 李志林:将进入重建阶段

加入日期:2015-11-14 8:25:54

  导读:
  顾铭德:低利率加市值配售等于新牛市
  李志林:市场将进入重建阶段
  谢百三:虚心使人富裕骄傲使人贫困
  桂浩明:猜测证金出货?别把心情搞坏了
  应健中:新版IPO将改变股市格局
  水皮:经济往下走,资产往上走“不差钱”未必是好事

  顾铭德:低利率加市值配售等于新牛市
  股市真是瞬息万变,仅仅过了三个月,许多人还沉浸在股灾的伤痛惊恐之中,与股灾有关的案件还没有处理公告,我们突然发现,进入第四季度股市氛围,大盘和板块个股出现积极向上的迹象。这是反弹还是反转?这里的反转是指新牛市,是指上证指数经过反复调整后,经过跨年度行情,最终突破今年5180点高峰位。反转有没有可能性?当证监会宣布新股发行按市值摇号配售,当10月CPI同比1.3、环比为负时,笔者逐渐有了一个观点,低利率加市值配售等于反转,即新一轮跨年度牛市。

  低利率是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的标志之一,在城市人口迅速超过农村人口,人均国民收入7千美元,向中高收入转变时,低利率将促使全民理财、全民炒股。但是,股市有风险,许多人希望无风险而相对存款利率高的收益率,于是,认购新股成了社会闲散资金非常向往的投资标的。这是沪深股市新股价格高于老股价格,炒新之风盛行,炒新不败的重要原因。如今,认购新股恢复以前的市值配售,摇号中奖后付款将会出现如下状况:由于流通市值规模达几十万亿,即使新股每次批量大幅增加,按市值摇号中签率仍然非常低,估计在4分之一,也就是4万市值可能中一签新股。于是,新股上市价格必然大幅度高于同类板块老股价格,老股价格自然程度不同上涨。由于新股中签与老股市值的关联性,该制度实施初期,大盘蓝筹股会受到青睐,部分稳健型股民一边获取股息,一边享受新股中签后的叠加收益。由于新股往往是新兴产业或新技术、新概念,也会带动题材股、创业板。所以,新股恢复发行的前3个月或半年,上证指数和各大板块很可能会创出5000点以来的新高峰位。

  有牛市就必有熊市。上证指数如果明年上冲6000点高峰位,必然会有相应的熊市下跌过程。沪深股市何时进入下一轮熊市或股灾,目前判断为时过早。目前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在市值配售即将启动和启动初期这段时间,股市走牛的概率大还是继续下行的空间大?如果前面的逻辑推理成立,那么第四季度是最好的入市机会,而且是个普涨的跨年度行情的机会。我们只有在牛市上涨期间,尽可能多赚钱,多享受上涨时的宴席,才能在熊市来临时,多一点抗风御寒的能力。股市中最悲哀的事情是,当股市走牛时,投资人还沉浸在上轮熊市的恐慌心态中,不敢进货,无法享受牛市的盛宴;而当牛市走到高峰,实即后期阶段时,犹豫者变成勇敢者,去承接牛市最后一棒,去迎接下一轮的熊市。股市中这类投资人非常多,俗称对大势的判断慢一拍或慢半拍,那么财富当然不理你,与你无缘。(金融投资报 顾铭德)


  李志林:市场将进入重建阶段
  李志林(忠言)博士
  今年8月,多位管理层人士曾提出股灾后市场发展的三阶段:稳定阶段、自我修复阶段、重建阶段。眼下,市场已结束了前两个阶段,以新股即将恢复发行为标志,将进入重建阶段。

  1、股市重建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近期,习近平主席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里,五次系统地谈论股市,为股市的发展指方向,要求防范风险,推进改革,保护投资者权益,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表明政府对资本市场的高度重视。

  根据习主席的讲话精神,我认为股市重建阶段的任务是:
  第一、是防范风险。即防止场外配资死灰复燃,防止场内融资过度,如周五两大交易所宣布,将融资保证金由50%提高到100%。同时,也包括防止市场走势的风险,即单边上升,涨幅过大过快,估值泡沫过大,主力跳水出逃,导致暴跌不止。

  第二、融资功能完备。即加快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逐步恢复新股扩容,年内上交所开设战略新兴产业板,更多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第三、基础制度扎实。如限制期指开单数量、提高保证金比例;取消新股申购预交款,避免股市的过渡波动;推进上市公司的国资改革和资产重组;推进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

  第四、市场监管有效。即对利用内幕信息操纵市场、牟取暴利的违法违规行为,采取零容忍,坚决予以打击。(金融投资报)


  谢百三:虚心使人富裕骄傲使人贫困
  —兼谈本周股市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谢百三教授
  一、王石与我畅谈一上午,马上就用,必成功
  万科董事长王石是个非常优秀的企业家。有一年我从新加坡国立大学讲学回来,经过深圳,他听说后,约我留下一谈。由于我经常为他们的企业内刊《万科》撰稿,王石很熟悉我的思想。本以为是董事长出于礼节的一次见面,至多10多分钟就可结束。不料思维敏捷、乐观、热情快人快语的王石,竟留我谈了整整一上午。

  他反复问我,两次去新加坡主要有什么学习体会和感想。

  我着重谈到新加坡“高薪养廉”的经验,即李光耀认为要坚决反对和制止腐败,就必须把领导层、管理人员、官员的工资、薪水搞得高一些,使一个人如果想贪污,就会担心一旦东窗事发,抓起来,判刑,丢掉高官高薪,代价及损失很大。

  此外,对领导层、官员、科技人员、专家的高薪也有利于吸引世界各国的优秀人才。

  王石是相当仔细认真地听,不时提问、插话,对于新加坡“高薪养廉”的做法、经验,深有同感。他竟当着我的面给人事部打电话:“人事部,后天下午开会,讨论研究给管理层加工资问题。”

  王石还热情地留我下午给万科开一个讲座。下午,万科能来的高层管理人员及公司在深圳的员工,都来听讲座了。王石竟也坐在最后面认真听了两个小时。课后,他表示十分感谢。

  当时,我坚信万科一定成功,王石一定成功。

  二、医生全来,护士一个不来,能不贫富分化吗?

  有一次,上海长宁区妇婴保健院请我去做一场经济学讲座。讲座从晚七点开始,讲到十点。上海卫生局领导也来了,坐在前排。我讲了中国经济21世纪必然长期向好,讲了怎样才能在股市中常赢少亏、不亏等七条经验教训。

  讲座后,一大群医生围着我,让我推荐一个“只会赚不会亏的股票。”(金融投资报)

贺宛男:宣布重启IPO 利好何以有气无力
  只有通过股市融
  资,才能达到十三五规划关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的目标。也才能通过并购重组,让那些吞没巨额信贷资源的僵尸企业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有效化解过剩产能。

  上周末,证监会紧急宣布“无需预缴款、年内重启IPO”后,大部分机构预判第二波牛市来临,而且很多分析师都推荐银行股、蓝筹股,因为蓝筹股价低,下跌空间小,又可以作为摇新股的“市值”。但本周的市场表现却不如人意,尤其是大盘蓝筹股,上证50指数就从2493点跌至2447点,跌去近2%;沪深300指数也从3793点跌至3756点,跌去1%。要知道散户打新应该享受机构同等的权利,中签后才缴款,对此市场不知呼吁了多久,这次管理层终于松口让步了,这是多大的利好啊!可利好却是如此的有气无力,这是为什么?

  开始笔者也不理解。直至本周三,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开会,读到习大大关于股市的四句话——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才有所领悟。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这次会议主要有两个议题:即经济结构性改革和城市工作。关于“结构性改革”,会议是这样表述的:“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提法意味着决策层思维的一个重大变化,即我们的改革重点已由“需求端”转向“供给端”。

  需求侧改革的主要手段是刺激,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刺激需求。事实已经证明,金融危机以来,我们动用了“4万亿”这样的强刺激,发行了大量的货币,目前货币总量已经超过GDP的2倍,拉动内需的口号叫得震天响,效果并不明显;至于外需,欧美国家经济疲软,更不是靠任何一国的政策可以刺激出来的。而供给侧的改革主要不是刺激,而是化解,当前重点是三个化解:化解过剩产能,化解房地产库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习大大关于股市的四句话,正是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这一部分中提出来的。

  四句话中,“融资功能完备”被放到了首位,而且明确提出要“加快”(会议提到“加快”的共两处,一是“加快形成……股票市场”,二是“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这两个“加快”,当是结构性改革的重点)。融资包括首发(IPO)和再融资,也包括股票和债券,从四句话的上下文即“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分析,重点是股市(不是过去一再并提的股市债市),是沪深股市(也不是过去一再强调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众所周知,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是中国面临的大挑战,这有赖于资源的重新配置,然而传统的以银行为主的配置方式,已逐渐体现不适应性,资本市场作为更高效更快捷更市场化的配置方式,其意义也就突显出来。只有通过股市融资,才能达到十三五规划关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的目标,也才能通过并购重组,让那些吞没巨额信贷资源的僵尸企业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同时让那些有竞争力、有创新活力的企业,主要通过股权融资(包括IPO和再融资),做优、做强、做大。一句话,融资功能完备的股市,肩负着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重任。

  由此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在暂停IPO四个月后,股指尚未走到4500点(这是国家队承诺不减持的点位),上周末要紧急重启IPO,我们也才能理解,为什么会出台“打新无需预缴款”,如果重启IPO又要冻结几万亿资金,势必引来股市的剧烈动荡,6月巨震已经让最高层痛定思痛,这是无论如何不允许重现的。

  问题是,这股票要能发得出去,股市就要走强,股民就得有钱赚。前提有二:一是资金面要宽松,二是企业要有盈利。可是,最新出炉的10月数据显示:外需负增长,工业、投资、消费低迷,信贷乏力,房地产库存增加,在没有出现新的亮点或新的刺激政策之前,第二波牛市可能还得等一等。(金融投资报)


  桂浩明:猜测证金出货?别把心情搞坏了
  最近,有那么几个交易日,尾盘突然出现比较大的抛单,并且是集中在证金公司的持股品种上,于是市场上也就出现了一些议论:这是不是证金公司在出货呢?根据上市公司三季报,证金公司在“救市”期间,涉足上千只股票,总共耗资超过13000亿元,而以10月底的收盘价计算,大约出现了2000亿元的亏损。一方面是投入巨资进入市场,另一方面又是出现了不小的亏损。在很多投资者看来,这是管理层很难接受的,因此也就猜想证金公司会不会做些高抛低吸之类的操作,进而当某天股市突然出现大的抛盘时,就会担心是否证金公司在卖股票了。

  证金公司会不会在现在卖出股票?这应该由证金公司来回答。但是,人们还是可以通过一些分析,大致了解证金公司会不会这样去做。有人说,有关部门早就明确,证金公司对于买入的股票将长期持有,所谓的长期持有,按照国内通常的标准,应该是在半年以上。既然如此,那么现在就不会卖出股票。另外,在“救市”期间,有关机构还共同表态:4500点以下不卖出股票。虽然没有证据显示证金公司也作出过类似的保证,但是既然“救市”同盟军是这样说了,作为主力军似乎也不至于抢先跑路。的确,以上这些交易消息面的分析,尽管是进行了推演,但也不无道理。

  其实,判断证金公司是否会卖股票,最主要的一点,还是看它当初入市时所确定的目标是否达到了。那时证金公司匆忙扩充资本金,并且通过央行背书,从商业银行大量举债,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市场稳定,避免发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三个多月下来,从表面来看,这个目标似乎是达到了,现在的市场已经基本恢复了自主运行,并且IPO也行将恢复。但是,人们也注意到,现在对大股东卖出股票还是存在限制,同时股指期货交易被严格控制,其基本功能是受到了很大的制约。还有,股指也没有回到“救市”后所达到的反弹最高位,近20%的差距也就是证金公司目前还亏损20%的原因所在。在这种情况下,证金公司如果真的出货,那么市场显然是无法承受的。毕竟,13000亿元不是一个小数字,现在两市的自由流通股的市值也不过10万亿元左右。因此,在某种角度来看,如果考虑卖出的话,证金公司是面临流动性风险的。换言之,它只有在消除了这种风险以后,才能够从容地开始退出。至于说市场所疑惑的尾盘抛出,每次也就是十几个亿的量,对于证金公司来说,恐怕是没有兴趣这样做的。而所谓的证金公司在高抛低吸,那是拿散户心态来看待超级机构的行为,结论自然是错误的。

  在海外市场,也有过政府主导的“救市”,一般持续时间都很长,相关机构在那个时候买入的股票,债券等,有的会拿上七、八年。这是因为“救市”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大资金从投入到撤出,需要有紧密的计划和细致的安排,而从达到“救市”目的的角度来看,也绝对不是一、两年,或者两、三年就能够真正完成的,所以资金会停留很长时间。当然,中国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但也不会出现“救市”行为超短期化的状况,因为这是达不到真正“救市”的目的的,对此证金公司其实已经表过态了,这就是它们将长期持有。

  因为信息不够透明,投资者对于证金公司是否在现在会卖股票有疑虑是可以理解的,并且也容易受到误导,在这方面改进相关信息披露是有必要的。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还是要坚持理性思维,关注证金持股是应该的,但不必要一直去猜人家什么时候卖股票,这样做容易把自己的心态都搞坏了。(金融投资报)


  应健中:新版IPO将改变股市格局
  ■健中观潮
  如果不出所料的话,下周IPO将正式拉开帷幕,第一批发行的排片表近期会公布,市场又进入了凑钱和凑市值的阶段,对了,先期发行的28家公司依然按照老方法,用钱和股票市值双重申购,这28家公司,早已经拿到批文,其中一部分在7月份进入发行程序,快到手的真金白银,啪!被扣了回去,这些公司经历了快到口的肉吐出来的窘境,这种煎熬非一般人能理解,接下来用老办法优先发行,完全可以理解,到年底前,新股发行基本上就是消化这28家新股了。

  从时点上看,明年开始,新版IPO发行方法正式实施,中国股市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由于发行的细节还没有正式公布,所以现在评述还为时过早,但是原则已经确定,一是市值配售,是否10多年前的老版本再现,不得而知;二是市场化发行,原先几乎全篇一律的22倍发行市盈率会取消;三是逐渐向注册制靠拢。这仅仅是原则,关键是细节,没错,细节!可以说,IPO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细节!

  10年前采取过的按市值配售的方法,说老实话并不成功,任何无成本的行为难以产生盈利,当时,由于小盘股中签率极低,反正申购不花钱,申购者蜂拥而入,但大多数人做了无用功后对此不感兴趣了,而大盘股中签率虽然高点,但上市后也没啥差价可赚,那时破发盛行,以致到后来新股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当然,那时是熊市,无论做老股还是新股都是亏。

  接下来将实施的新股按市值配售,意味着所有通过二级市场购买的股票都具有“含权”的意义,都有申购的权利,但是具体的细节将对每一个投资者的布局会带来十分重要的影响,比如说:第一,市值是不是可以重复申购,即将按老方法发行的28家新股,由于市值可以重复使用,这次申购并不需要很多市值,一个账户中如果有30万元深圳股票市值,可以全套申购,接下来拼的是钱。新版申购不需要钱了,如果市值不能重复使用,那如果同时发10个深圳新股,就需要300万市值,这才是拼市值,如果这样,股市中的大户有优势,而中小散户则继续做无用功,如果可以重复使用,那会出现大量市值浪费或者借用账户风再起。

  第二,看发行定价。我们经历过当年的市场化发行时,148元的发行价和100倍市盈率的发行,也见到过千篇一律22倍市盈率发行,新股的盈利还是取决于上市后的市场定位,当年高价发行加恶炒新股导致了市场的哀鸿遍野,而低价发行又出现无量空涨,特别是今年上半年盛行的场外配资,其用途几乎都集中在新股的炒作上了,现在这种投机资金已经退场了,新股上市后还有多少空间也是值得关注的。

  还有30多个交易日,今年的股票交易也就这样收官了,年内先消化掉28家新股之后,明年我们将面临一个全新的局面,在新版IPO之下,市场规则变了,投资者的玩法也需要改变,在新规则下,怎样布局自己的资产组合,怎样建立一个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是每一个投资者需要面对的问题。(金融投资报 应健中)


  水皮:经济往下走,资产往上走“不差钱”未必是好事
  摘要:没事干或没人干事,钱又多到泛滥的地步,不进实体就进股市或者楼市,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景。经济在往下走,资产却在往上走,整个一个大劈叉。

  经济往下走,资产往上走“不差钱”未必是好事
  蔡洪岩是北京地产圈的老人,也是传媒圈的前辈,对于北京的地产那是有点发言权的,最近,在他的笔下,一个“好端端”的丰台变成了“疯台”,其中的缘由耐人寻味。

  地理上的丰台位于北京的西南三环和五环左右,类似过去上海的“下只角”或朱家角之类,老北京置业过去迷信南不过长安街的说法,现在当然是时过境迁不足为训,但具体到房价,丰台应该算是北京相对较低的区域;但是,就是这个区域却诞生了一个令人瞠目的地王,葛洲坝集团在经过百轮的激烈争夺后,以总价49.5亿元,配建41000平方米保障房面积将樊家村地块拿下。根据业内人士的预算,这个价格商品住宅部分的楼面价高达75000元/平方米,溢价率达到50%;而融创2013年9月拍下的东三环农展馆地块曾经创下过73000元/平方米的纪录也被一举刷新。做地产的都一再强调地段地段还是地段,北京的东三环和南三环根本就不是一个区域的概念,相差的何止是十万八千里;但是现在南三环的地价不但超过了东三环的地价,而且还成就了一个新地王,难怪蔡老师会惊呼丰台变“疯台”。在蔡老师看来,丰台区域周边的均价不过4万,而葛洲坝的这块地不做到15万/平方米都要亏钱,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但是葛洲坝人家内部却不认同这种逻辑,因为在他们看来,北京没有解不了套的地王。

  这才是痛点!

  北京还真没有解不了套的地王,顺驰前年拍的农展馆现在就被葛洲坝超越了,而更早引起全国人民围观的则数2009年中化方兴拍下的广渠路地王,也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金茂府,当时地面价折合1.62万/平方米,邻近的珠江帝景售价才2.3万/平方米,2010年远洋地产抢下望京地王的楼面价是2.4万/平方米,近邻首开国风上观开盘价才2.5万/平方米。当然,北京的地王和外地地王不一样,不但有杠杆意义,更有风向意义,树大招风也是没有办法的。当年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两会上控制房价有信心的表态刚说完,北京的地王就接二连三地蹦出来,更要命的是,拍下地王的无一例外都是央企制造,央视主持人在评论时幽了一默,看来中国的房价总理说了不算,总经理说了算。话似调侃,却一针见血,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一是促使高层下决心整顿央企的业务整合,大批央企的地产业务退出;二是一度形成了规矩,央企不能轻易做地王。现在不过5年的时间,房地产却已经“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是,北京却在不断地产生地王,的确有让人费解之处。

  北京或许只是特例,因为全国的形势并不乐观,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表明,2015年前10个月,全国的商品房销售面积近9.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7.2%,增速比前9个月还回落0.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开发商土地购置面积为1.78亿平方米,同比下降33.8%,土地成交价款5794亿元,下降25.2%,而库存即待售面积为6.86亿平方米,较9月末增加2122万平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国的库存足增加了1亿平方米,增幅为17.8%,和前年相比,增幅则达40%以上。这个趋势只在今年5月出现过短暂的变化,库存当时稍有下降,现在则再入上升通道,连习大大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讲话都在强调“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持续发展”,可见这还是相对严峻的现实,明白为什么在战略上坚持持久战的意思了吧,这不光是对宏观经济的一种判断,恐怕也是对地产行业的一种预期吧。

  一边要打持久战,一边又在出地王,怎么理解?其实,这跟现在的股市是一个道理,一边业绩在下滑,一边股价却暴涨,背后就是流动性过剩。10月份的数字表明,M2的增速是13.5%,但是银行的贷款才增加5000多亿元,只有9月的一半,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767亿元,比上月少了8523亿,这说明现在市场上不缺钱,但是钱不到出处。也就是说,没事干或没人干事,钱又多到泛滥的地步,不进实体就进股市或者楼市,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景。经济在往下走,资产却在往上走,整个一个大劈叉。(.华.夏.时.报 .水.皮)

编辑: 来源:□.顾.铭.德.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