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将有望完成最后一跌 现在仍须对IPO说“不”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十月将有望完成最后一跌 现在仍须对IPO说“不”

加入日期:2015-10-6 9:26:27

  十月有望完成最后一跌

  随着股市在低位反复震荡,有的股票已经显现出投资价值,不少投资者乐观地认为可以进场抄底。尽管股指目前进入止跌阶段,但形成反弹还为时过早,从历史周期和技术指标来看,进入10月后股指才有可能探明真正的底部,完成关键的最后一跌。

  历史上的10月,多为沪指重要的时间点,其中以底部居多,最显著的是2007年6124点下跌后,跌至2008年10月,见到1664点的近7年低点;2005年的10月,则成为了近4年熊市的最后一跌,随后沪指从1092点展开两年的牛市,同样是在2007年10月,见到6124的顶部;2014年的10月,沪指消化前期涨幅后,在当月进行小幅回调,10月27日确认60日线支撑后,重拾涨势。

  在技术形态上,从2850点的反弹以来,沪指还没有连续3天站稳20日线,目前20日线和30日线形成双压制,即使进入10月后出现短期反弹,却无法摆脱均线的压力,提示指数依然有向下探底的可能。从周线来看,在5周线下穿10周线、20周线、30周线后,9月18日当周又下穿了60周线,暗示未来下跌还将延续的可能增大。

  随着成交量的萎缩,意味着市场参与度的降温,不断刷新的地量预示市场再次进入选择时刻,伴随市场热点板块的快速切换,不少场外资金维持观望态度。此时,主力资金的习惯做法往往是再次下砸指数,营造恐慌气氛,让市场内建仓的期盼上涨者离场,场外等待方向者放弃进场。市场止跌后形成真正底部的前奏,往往是指数短期延续下跌,而成交量已经开始温和放量,即所谓的量先价行。

  如果将去杠杆和清理配资看做此次急跌的主因,目前清理已经接近尾声,证监会在9月下旬公开表示,69%的场外配资账户完成清理,未来将进行平稳清理。而大盘从6月15日下跌以来,场内两融和分级基金也经历了残酷的去杠杆,在9月初,两融余额已经跌破1万亿元,回到2014年年底水平,分级基金市场份额在8月末较6月最高规模已缩水75%。同时,证监会还表态,9月30日是证监会给券商清理配资的大限,这意味着外界主要关注的伞形信托,很可能成为最后一跌的导火索。

  从交易心理来讲,华尔街认为股市的运行犹如牛顿第一定律,涨跌都会存在惯性,很多投资者时常感叹“怎么可能涨到这里,居然跌到这么低”就是惯性反应。当目前多数投资者认为,阶段低点2850点就是底部区域时,跌破此点位的可能反而更大。在消息面上,在美国加息预期及全球新兴市场都出现不同衰退的情况下,十一假期期间,如果利空集中,或在节后造成集中效应,形成急速下探。

  市场是一种以静制动的博弈,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讲,在绝对低点买入比逃顶的难度更大,风险也更为集中。在市场上下两难时,不如选择休息,在趋势明朗后介入,这才是保证资金安全的权宜之计。

  现在仍须对IPO说“不”

  上周末,虽因“即将恢复IPO”的谣言导致大盘尾盘杀跌,但市场却未因此而造成恐慌性的千股跌停局面,原因就在于这则谣言编造得过于拙劣。是否恢复IPO发行是中国证监会的权限,大概造谣者不敢招惹证监会,于是便称是中国证券业协会的安排。其实稍有IPO常识的人都能辨别,但市场中缺乏常识的投资者不少,所以谣言还是对市场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目前A股市场正处于自我恢复、自我调节阶段,市场仍比较脆弱,需要较长时间的休养生息。这个时候恢复IPO是万万不可的,否则将使救市成果毁于一旦。

  市场未恢复正常不能承受IPO之重

  证监会对股灾中被迫暂停IPO始终讳莫如深,用词一直是“暂缓”,试图为随时恢复IPO埋下伏笔。因为没有说暂停,所以如果有一天突然恢复了IPO也用不着事先宣布,而这恰恰是那则拙劣的谣言仍有很多人相信的主要原因。当前投资者头脑中的这根弦一直绷得很紧,所谓无风不起浪,搞不清楚时先一抛了之。

  谣言出来后,有些糊涂的分析师居然还分析起恢复IPO的好处,声称融资是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IPO总要恢复,否则这个市场是不正常的,只有恢复IPO了,才能说明A股市场恢复正常了。还有一种说法是,恢复IPO可以迫使打新专业户到二级市场来买股票,这样对二级市场也是一种支撑。一个正常的证券市场当然应该是具有融资功能的,但目前的A股市场恢复正常了吗?在一个本身需要修复的市场中强加其暂时无力承受的功能,结果只会把这个市场重新搞垮。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A股市场病得那么重,要不是国家采取了史无前例的强力救市措施,否则很难想象现在会是一个什么样状态。现在让市场休养生息是第一位的,而IPO则是目前市场不能承受之重。有人问,过去2000点时也能够IPO,现在3000点时为什么不能IPO?答案很简单,过去2000点时A股市场是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正常市场,2000点横盘了很久都跌不下去,而现在的3000点却有点虚张声势,弱不禁风,其自我调节能力还在恢复之中。如果现在恢复IPO,3000点就极可能会变成新的顶部,千股跌停又会变成新常态,再跌到2000点是完全可能的。到那个时候,IPO还得再停。

  厘清IPO和再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很难理解为什么有些人对恢复IPO那么执着,IPO才暂停了3个月,这些人却一直在喋喋不休地说没有融资功能的证券市场不正常,而不去想想这个市场早就不正常了。其实现在的A股市场也不是没有融资功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实际上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市场对融资功能冷处理非常有必要。有些人把市场非理性亢奋时期的高价融资视为理所当然,对IPO发行价的行政限制颇多不满,认为这种定价制度扭曲了市场定价功能。可是当股灾来临后,人们才发现,二级市场的定价是多么的荒唐,现在要感谢对IPO发行价的行政限制,否则不知现在要出现多少只破发的次新股了。

  不难想象,如果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发行的新股都按自由询价来定价,那就会出现一大批天价发行的新股,股灾来临后果将更为严重。看看此前天价发行的海普瑞(002399)吧,到现在还处于严重破发状态。还有一些公司上市后不到几个月,就迫不及待地推出了高价增发方案,要把IPO“低价”发行的“损失”补回来。还有很多上市公司还推出了高价增发方案,趁机圈钱。如果不是股灾来临,这些高价圈钱图谋眼看就要得逞了,留给投资者的将是长久的痛。

  现在不少尚未实施增发的上市公司面临未发先破的严重倒挂,但这也难不倒它们,马上与时俱进地大幅调低增发价,有的甚至不惜腰斩,但要圈的钱却不想减少,把发行股数翻一倍,可见这些上市公司是多么的“能屈能伸”。这样的融资功能正常吗?

  现在的当务之急不是恢复IPO,而是厘清IPO和再融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公司上市不到一年就高价再融资,这是对融资功能的滥用。还有定向增发,再小的公司也能“蛇吞象”,一家几亿股本的小公司瞬间就可以变成几十亿甚至上百亿股本的大公司。这些突然多出来的股票今后都要到二级市场来流通,这都是以后的定时炸弹。

  如果上市公司的股本都可以这样无节制地扩张,丝毫不加控制,那么这个市场今后一定还会问题不断。现在不仅要对恢复IPO说“不”,还要对再融资规则问一声:合理吗?


编辑: 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