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前,斯太尔一份靓丽的业绩预告引来市场一片惊呼,也受到部分专业人士质疑,因为在业绩暴涨的背后,正是源于公司将业绩补偿款计入了非经常性损益,从而增厚了业绩。本报曾以《前三季净利暴增34倍斯太尔会计处理引争议》为题,对这一事件进行了独家报道。10月28日,斯太尔宣布调整财务处理方式,大幅跳水的业绩令各方大跌眼镜。
业绩由盈转亏
10月15日,斯太尔发布公告称,预计今年1~9月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2100万元,同比上升约3479%。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斯太尔在上半年出现4661.96万元的亏损,业绩的大逆袭引得各方一片惊呼。
对业绩的大幅增长,斯太尔当时总结了三方面原因,其中一个就是公司控股股东2014年度业绩补偿承诺履行完毕,公司确认了相关补偿收益。然而正是这一细节引起记者注意,一位就职于中介机构的注册会计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实际的会计处理当中,上市公司收到现金补偿之后,多采用计入资本公积的方式,不会直接影响净利润。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是针对会计处理方式,深交所方案也向斯太尔发出《关注函》。
10月28日,停牌多日的斯太尔发布公告,对会计处理问题进行了说明,并对三季度业绩进行了修正,业绩数据的剧烈变化立刻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
斯太尔在公告中表示,经与相关部门初步沟通后,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对2015年前三季度业绩进行了修正,将控股股东2014年业绩补偿款计入资本公积。修正后的2015年前三季度业绩为亏损9843.67万元,其中发动机业务板块亏损9969.80万元、车桥业务板块亏损761.13万元、碳酸锂板块亏损382.3万元、处置车桥业务收益1032.47万元。
不到半个月时间,斯太尔的净利润从此前预测的盈利2100万元,同比暴增34倍,突然变成如今的亏损近亿元,如此剧烈的变化,确实令人大跌眼镜。
业内称会计处理欠审慎
上市公司业绩预测出现波动的情况,在A股市场上并不少见,相关上市公司往往也会根据最新掌握的情况,对业绩预测进行修正。不过,类似于斯太尔这种情况却极为罕见,公司业绩预测与最终公布数据出现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对业绩补偿款的会计处理方式不同。
毫无疑问,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诸如上市公司业绩预测这样的公告有着极高关注度,可能直接影响到投资决策。面对斯太尔业绩预测的失准,一位深市上市公司负责信息披露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公司会计不熟悉业绩补偿的处理。但出于谨慎原则,公司也该咨询专业审计机构如何处理合适,毕竟(业绩预测)影响很大。
上海杰赛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智斌则表示,因为会计处理方式不同,导致上市公司业绩从盈利到亏损的明显变化,这反映出上市公司在进行业绩预测之时不够审慎。
那么,斯太尔在当初发布业绩预告之时,究竟履行了哪些方面的流程,又是从哪些方面考虑将业绩补偿款,计入了非经常性损益,这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10月28日,记者致电斯太尔拟对相关事项进行沟通了解,一位公司人士称董事会秘书以及证券事务代表在外出差,不方便接受采访。随后记者又将相关问题以邮件形式发送至公司邮箱,但截至发稿之时,并未收到斯太尔方面的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