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太原10月25日电(记者王井怀)山西省襄汾县北陈村是汾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子,村民的牙齿全都泛黄,“只有假牙才是白的”。
“以前吃不到好水,水里含氟量过高,村里许多人从小牙齿就变黄了。”年过半百的农村妇女陈秋菊说。
这是山西众多地方性氟中毒的村子之一。据悉,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遍布山西的62个县、市、区,威胁人口446万。氟中毒可使8至12岁的儿童牙齿变黄,终身难治;随着年龄增长,氟在体内积聚,人们易患上氟骨病,引起骨质异常致密、硬化,乃至骨骼变形。
氟中毒的根源出在水上。
陈秋菊清楚记得以前吃水有多难。“十几米深的井根本没有水。我家和两户邻居凑了2000多块钱,打了一口40多米的深井,安上三台水泵,才勉强吃上水。”
吃水难,吃好水更难。深水井中抽出来的水含氟量过高,“喝一口,苦得很;烧开水,水壶底全是水垢;做次饭,一锅白粉子。”陈秋菊说,全村人几乎都是满口黄牙,明知问题出在水上,但也没办法。
“汾河两岸是山西地方性氟中毒的高发区。”山西省地方病研究所所长贾清珍说,不仅是氟中毒,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山西许多县乡富集氟、碘、砷等元素,成为各种地方病的高发区。
据悉,山西全省119个县(市、区)中,水源性高碘病区分布于10个县级行政单位,受威胁人口80多万;饮水型砷中毒则威胁到15个县、市、区的22万人。
“治疗这些地方病,只能让村民改喝好水。”贾清珍说,在中国“十二五规划”(2011年至2015年)期间,山西省投入资金1.1亿元,大范围地寻找优质水源地、修建集中供水站、铺设供水管道等。
其中,襄汾县晋襄供水站投资达2600多万元。当地水利工作者在几十里外的吕梁山脚下寻找到新的水源,兴建了2个水源站,把清水送到附近50多个村子6万多人的家中。
记者看到,整个供水站采用远程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水质状况。“水中含氟量低于1.0毫克每升,完全达标。”晋襄供水站站长张俊祥说。
经过近年努力,山西省水源性高碘甲状腺肿病区的改水率达到75%,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改水率达到92%,饮水型砷中毒的改水率达到94%。全省累加受益人口近400万。
“水龙头一开,好水自然来。”如今,陈秋菊再也不为吃水犯愁了。她还在院子里养了君子兰、吊兰、发财树等十几盆花,花木生长得很好。
更值得高兴的是,下一代的男娃女娃可以唇红齿白了。
采访期间,记者在当地村办幼儿园见到一位接女儿放学的“80后”爸爸刘俊。他一手扶着摩托车,一手摸着4岁女儿的头,笑时露出黄牙:“父亲一辈牙齿黄了,我们这一代也黄了,好在今后不用担心我家女娃了。”
作者:王井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