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21日电(记者任沁沁)遇到姜森和梓伊,是在新疆喀什,彼时这两位出生于1987年的年轻人,正在老城里晒着太阳,不甚悠哉。
在北京公关公司工作了4年的梓伊,早已厌倦了都市的繁华,而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姜森,则一心想寻找养生之道,克服大部分都市白领的亚健康问题。
于是他们决定离开喧嚣的大都市,到处云游,寻找一种生活态度——“见素抱朴,返本还源”。
“见素抱朴”语出《老子》,谓观其本真,守其纯朴,不为外物所牵。
人们常说现在富了想吃啥买啥,但同样的东西却吃不出原来的香味了。“其实是种植方式变了,食物失去了原始的味道。我们想改变现状,寻找原始的味道。”姜森说。
这也是“素原”品牌创立的初衷。他们遍寻各类原产地,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发掘安心食材,然后通过网商平台销售。
“素原”这个品牌,起初承载的责任,是分享“欢喜”的食材。“后来渐渐发现,我们要分享的不仅是这些,更希望透过食物,传达一种跟随自然,认真对待生活的方式。”梓伊说。
在大山里,他们遇到使用有机肥耕种的老人。经历过饥饿年代的他们,把土地当做命根子。
长期使用化肥会消耗土壤中的营养,令土地慢慢变得贫瘠。然而醉心于市场利润的人们对此却并不关切。
梓伊和姜森要寻找的,就是这些“为我们保留了最后的原始味道”的人们。
他们在长白山的村里成立了工作室,与农民成立合作社。“这样离食物更近,离自然更近。”姜森说。
一路寻找,目前他们寻获的有人参、蜂蜜、花粉、羌枣等,也认识了许多坚持原汁原味食材的农民。
“素原”的第一个产品是人参。做它,是因为素原的另外一个小伙伴,峰哥。他在长白山柞树村长大,在日本打过工,一心想把家乡里最真的人参分享出来。
近几年市场中出现了人参出土后经历染色的现象,“这让人参跟很多加工的食物一样,失去了常态。这种非常态已经影响了百分之八九十的人参。”峰哥对此十分愤懑。
他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园子里的人参回归到最初的不染色,不做型。
一座山,十几年前洒下种子,然后封山护林,以流淌的山泉水滋养,在自然的洗礼中长成。“只有当生长的坡度,吸收的水分,光线都达到最佳时,才能存活下来。存活率是千分之一。”峰哥说。
峰哥亲手挖出的林下参,通过“素原”的平台,被送到消费者的手中。新鲜的人参,用树皮和苔藓包裹。打开来,满鼻的泥土与人参的混合芳香。
“素原”相中的蜂蜜,是在蜂农小翟那里找到的中蜂蜜。蜂蜜分为中华蜂(中蜂)和意大利蜂(意蜂)。中蜂是山里的野蜂,一年只能取一次蜜,蜂蜜纯度高,永不过期。意蜂一周左右取一次蜜,如遇阴雨天气采出的蜜水分过大,需要熬白糖兑水进蜜里提高浓度,防止变质。高下立见。
以前养中蜂的方法,取完蜜整箱中蜂就死了。如今,小翟研究出蜂箱养殖中蜂的新方法,能救很多中蜂的命。当地蜂农把中蜂卖给他,这保障了中蜂蜜的供给。
而羌枣的提供者大琪和小玥,是林果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在新疆从事林果技术员和生态研究员的工作。构建健康、原生态的生活体系,是他们致力的目标。
他们时常奔波在新疆的各个农场,学习营养、生态、环保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当前新疆的枣市场十分混乱。而生长在南疆库尔勒市和静县哈尔莫敦镇的若羌枣则不同,尽管个头小,但它们生长在天山南麓没有被污染过的原生土质,种植过程中不喷洒农药与化肥,成熟后物理烘干。
对待食物的态度,也是对待生活的态度。经过一年多的寻找和努力,“素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青睐。“满足了物质生活的人们,必然会更加关切自己的精神、身体,后者就是养生。”梓伊说。
“80后”的“素原”人,在激流勇进的市场经济中,持守了“见素抱朴”的质朴态度。“我们会一直寻找,跟随自然。”姜森说。
作者:任沁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