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0月12日电(记者李荣)“长江经济带的下一步整合与发展,不能是搭便车式或概念式的联合,而将是在共同体意识下的一体化新进程。”在12日结束的长江流域园区与产业合作对接会上,复旦大学副校长林尚立作出上述表示。
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合作,正在寻找新的突破点。在此次对接会上,沿江东中西部城市互动发起成立了长江流域园区合作联盟,同时推进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的深度合作。上海市与复旦大学等机构联合成立了长江经济带的大数据研究中心,启动园区产业项目网上信息平台,整理汇编园区与项目信息集录,以利于区域内的产业整合。
长江经济带对于中国发展举足轻重。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黄汉权说,长江经济带在全国经济总量中占到41%以上。这意味着,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每上升或者下降一个百分点,就会影响到全国经济总量上升或者下降0.4个百分点。
在中国各大版块的区域合作中,长三角及长江流域的合作机制处于领先水平。不过,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副司长邹勇在此次对接会上认为,长江流域合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一些制约因素”。
他指出了两方面的表现:一是此前区域合作主要在地方层面展开,随着合作不断深化,一些改革创新事项超出了地方事权,需要国家层面给予支持。二是由于区域合作组织的管理相对比较松散,缺乏对合作各方的约束激励机制,相关省市之间签订的部分合作协议在落地实施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不少专家眼里,除了合作机制,长江经济带正在遭遇的挑战是多方面的。黄汉权说,目前亚太和世界的经贸格局正在进入调整期,本来在长江上中下游之间进行的产业转移和承接,必须放在更大的国际视角上去思考和应对,在竞争优势上要有新的评估。
此外,长江沿线各地产业定位不明晰、产业发展存在无序竞争等“老大难”问题,目前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长江经济带的下一步发展,必须把观念转变过来。”林尚立表示。过去,长江流域的合作发展中,往往存在一种“搭便车”的现象,专挑“对自己有利的事”做,与自己关系不大或更多面向区域整体利益和功能的事,就不做或少做。今后,长江经济带必须真正提升到“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有共同目标、共同利益,也要有共同担当,这样才能完成区域一体化的升级。
作者:李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