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10月11日电 题:
致力打造“中国水电”名片——记三峡“铁人”张润时
新华社记者杨迪
从世界最大水电站三峡,到世界首座千万千瓦级高拱坝电站溪洛渡,再到单台水电机组容量最大的向家坝电站,张润时的人生与中国水电事业发展紧密相连。
1988年改行进入葛洲坝电厂以来,张润时与水电结缘27载。从葛洲坝电厂仪表班的班员,到如今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机电工程局副局长,张润时的初心从未改变:精益求精,追求极致。
2012年以来,张润时牵头主持溪洛渡、向家坝两大电站的机组调试工作。这是电站投产前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直接决定电站是否能够如期投产,以及后续是否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
一台水轮发电机高达5层楼,旋转部分重达3000多吨。它有数万个部件,一些指标要以0.01毫米的精度来考量——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六分之一。通常,机组有水调试必须在两周之内完成,涉及上百道流程、数十个试验项目,若发现问题要逐个排查解决,时间极为紧迫,工作强度很高。用张润时自己的话说,这是“自己与自己赛跑”。
那段时间,张润时带着项目部团队,与机组制造厂家、电站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人员坚守项目现场,每天都是早饭后去现场,直到深夜离开,不解决问题绝不罢休,熬到凌晨两三点是常态。在他的带领下,2013年两大电站完成了3个开关站和15台机组的调试,创造了世界水电安装投产的纪录。
“铁人”,是一位德国专家对张润时的评价。2003年5月,三峡左岸电站监控系统进入现场调试高峰期,张润时主动承担外方专家的职责。最忙碌的那段日子里,张润时与德国专家每天要并肩作战近20个小时。德国专家累倒了,不得不回国调养。临行前,他不断夸赞张润时的身板像钢铁一样,“铁人”称号就此得来。现在,公司许多年轻人称呼张润时为“铁总”。
水电机组调试十分复杂,由于每台机组都是根据电厂空间布局、流域水头特性等“量身打造”,每台机组情况各异,无现成经验复制,调试机组需要特别的专业能力——得出问题关键,拿得出解决思路。
向家坝首台80万千瓦机组在调试中出现了机组空载电压无法建立的情况,好比汽车点不着火。张润时查看录波图形,发现一段图形有轻微异常。分析为励磁系统一变压器输出电压偏低所致,需要马上更换。但变压器属于进口设备,再从国外采购势必影响机组投产进度。
大家一筹莫展时,张润时想到了三峡电厂的备品备件。通过计算参数,果然从中找到了满足条件的备件,被连夜从宜昌运往向家坝。第二天清晨7点,当机组再次启动时,运转完全正常。
张润时爱干、能干,还善于总结。他把工作多年来的经验教训,变成了企业的标准或规范。近年来,他先后牵头编制了《溪洛渡电站水轮发电机安装标准》等13个标准;他喜欢钻研,先后提出溪洛渡交通洞降尘方案、蜗壳蝶形边焊接工艺等等。
张润时坚信,提高标准、精益求精,不仅可以让企业的生产效率更高、效益更好,也会促使设计、施工、制造等关联企业改进技术,实现共同受益,推动中国水电事业的整体进步,在世界上铸造“中国水电”的名片。
“凡是喜欢干的事情,往往就不觉得苦与累,就不会去计较与抱怨。”张润时对记者说,自己是幸运的,不仅赶上了中国水电事业大发展时期,还有一个包容的“大舞台”能施展自己的所学所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