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10月10日电(记者韩振)6年前,被誉为“重庆微企第一人”的胡音在重庆创立了西南第一家民营小剧场——寅子小剧场。后来,寅子小剧场越来越为人关注,并获得重庆市著名商标。胡音用她的执着与坚韧,打造出一张亮铮铮的民间文化名片。
如果不是选择自主创业,胡音现在应该是一位拿着高薪的设计师。二十世纪初的重庆,伴随着物质生活的快速提升,人们对文化艺术的需求也日益高涨。然而,由于缺乏足够的文化艺术交流展示场所,人们时常会有精神上的“饥渴感”。在上海享受着几十万元年薪的设计师胡音,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毅然返回重庆创业。
2009年,重庆九龙坡区黄角坪的501艺术基地,寅子小剧场悄然成立。起初,小剧场并不是一家面向市场的产物,而只是一个文艺梦想的结晶:没有任何经济收入,所有的员工都是义工,连那些参加交流活动的嘉宾,给的也都是“人情”。很快,胡音的积蓄花光了,寅子小剧场面临难以为继的困境。
2010年8月,重庆市政府出台了小微企业扶持政策。胡音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了这些扶持政策,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递交了申请。谁知,正是这个尝试,使胡音工作室获得了新的生命,她很快就得到5万元政府扶持资金。
更为关键的是,胡音深刻认识到,没有稳定的收入,梦想注定会破灭。于是,她和自己的团队经过深入思考,建立了最初的营销模式——出售活动门票。
然而,在一个文化艺术消费并未形成气候的城市,市民是否愿意花钱来到到寅子小剧场看演出?这是个大大的问号,一开始谁都没有底。
很快,这种疑虑就被消除了。赵长贵古典吉他音乐会、钟立风北京民谣音乐会、张佺西北民谣音乐会……几乎每次活动,原本只能容纳50人的寅子小剧场,都吸引了上百人参加,其中有都市白领、企业家,还有学生。
钟立风民谣音乐会正值炎热的夏季。在没有空调的寅子小剧场,上百人聚坐在被音乐笼罩的屋子,他们对艺术的投入深深感染了胡音。音乐会结束后,一对专程从广州来的夫妻感慨地对胡音说:“国内这么纯粹的音乐空间已经很少了,你们能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一定要坚持下去。”
人们对文化艺术的渴求,使寅子小剧场焕发出勃勃生机,也让胡音坚信,只要提供足够好的文化艺术产品,就会有人前来进行消费,寅子小剧场也就获得持续长久的生存空间。
在这一信念的支撑下,一系列精彩的文化艺术活动纷纷呈现。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寅子小剧场举办丹麦国际儿童戏剧周,将孩子们带进了一个精彩纷呈的奇幻世界。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寅子小剧场又邀请日本反战艺术家佐藤信前来反思战争、交流艺术。
一系列的活动,不但让寅子小剧场收获了人气,更收获了文化艺术上的高度。这使得寅子小剧场获得了比其他小微企业更好的融资条件。6年来,陆续引进的200万元投资,为寅子小剧场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这些不断投入进来的资金也帮助寅子小剧场走出重庆,在更宽阔的天地里发挥影响力。北京、上海、广州、丹麦、英国、法国……寅子小剧场陆续与20余个国内外城市建立了交流合作,也使得它得以用更开放的视野以及更前沿的艺术影响着重庆的文化艺术氛围。
如今,寅子小剧场已经成为了重庆一张闪亮的名片。胡音说,打造品牌的目标已经实现,今后,寅子小剧场将更加注重品牌的复制及深挖,力争改造更多的公共文化空间,并开发出更广阔的票房和更丰富的衍生品服务。
作者:韩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