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牛宣布移动端下载量过亿,平均客单价近5000元。劲旅咨询发布的2014年11月国内旅游类APP(Android平台)月度报告则显示,途牛网总下载量单月净增达2022万,是多家同业公司单月净增长用户总数的两倍。途牛移动端用户这种爆发式的增长,让同程如坐针毡。因为同程在多次转型不利后,希望进入出境游市场,并且几乎把所有赌注都压在了无线端,途牛的无线端业绩特别是高客单价的存在,无疑是在最严寒的冬天里给同程的热情泼了一盆冰水。
同程网烧钱刷“移动用户群”
不得不承认,同程网历来做决定是迅速的,而且方式是决绝的。和其他电商PC、移动两条腿发展不同,同程曾号称目标是关掉PC,断臂做无线。之后,一场轰轰烈烈的“一元门票”活动粉墨登场,公开宣称要烧70个亿。
通过“一元门票”大规模造势来获取用户的方式显然是成功的,因为获得门票首要条件就是下载同程APP。当大量用户下载了APP,问题出现了。
首先,同程发现门票并不是一门好生意,打一个比喻,门票就像淘宝店里的话费充值业务,比如你去淘宝充50元话费,商家售卖从48-49.5不等,对于这些商家来说,靠充话费纯粹为了给到店铺增加人气、导流量。真正能赚钱的,是店里的其他产品。所以没有哪家淘宝店会为流量而断臂只做话费充值。
其次,用门票促销来刷无线下载量,已经是同程的孤注一掷。在巨头还没有关注门票时,同程虽然赚的少但还有得做,可是巨头关注后,马上就给同程带来了毁灭性灾难,携程成立景区门票部门后,表示要拿下景区门票市场第一,携程这一举动,早已让同程不寒而栗,同程创始人回忆说,2013年年底到2014年4月,整整半年时间,自己每天凌晨4点就醒了。要不是之后携程迫于和去哪儿的竞争压力而入股同程,那么同程的生死存亡已经不难预料。
一张门票太薄,撑不起一间象样的公司。后怕的同程在2014年底开始盯上了出境游市场,而它能用的资源就是自己在“一元门票”活动中所积累的移动用户。
但这些用户是否有很高的活跃度非常值得质疑,可能“僵尸粉”更多,众所周知在大促销的情况下每个商家的用户都会大幅增加,但一旦促销停止,用户量必然下降,即使办了各种会员卡,也都是死卡,根本不会有人用,同程的“一元门票”肯定也不会永远做下去。没有新的融资,同程的钱还能撑多久?
同程刷无线,有多少用户被“刷”?
同程“一元门票”陷阱太多,不仅仅让绝大部分下载用户成为“僵尸粉”,更是引发了大批量用户的反感和投诉。低价门票数量有限、限时抢购……真正能抢购到低价门票的消费者只是极少数,当然,抢购期间同程的人气很不错;不仅仅是抢购,在出游时,同程“一元门票”也设置了各种各样的限制,比如只能在非周末时间使用、只能在旅游景区的部分区域使用等等,特别是后者,进入景区之后,消费者可能还要面临还有各种“剥洋葱”式的收费,大门好进,小门难开。甚至,有的“一元门票”只是购买门票的部分代金券,若要进入景区,还需另外支付部分费用。诸如此类的现象太多。
此外,由于用户量增长,同程自身暴露的一些技术问题也让用户担忧,2014年6月份安全论坛乌云社区就爆出,同程网APP某端口泄露大量用户手机号的消息。
以上这些问题也对同程的无线造成了负面影响。2014年9月,同程“1元门票”如火如荼进行时,CNIT-Research(中国IT研究中心)针对国内市场上主流在线旅游品牌的网络影响力进行了调查与研究,数据显示,同程网9月份影响力指数由8月份的61.83环比下降32.18%至41.93,跌出前三位。其中用户关注度环比下降53.41%至29946;移动关注度环比下降82.24%至8556;微博活跃度环比下滑34.95%至214;网站访问量环比下滑87.21%至42.6万UV。一边是第三方机构分析同程影响力、用户关注度等的全线滑坡,有强有力的数据呈现;一边是同程宣称“1元门票”取得了伟大胜利,“战绩斐然”。王婆卖瓜的造神式企业传播倒是真的战绩不错,还曾入选某“十大营销事件”,但真正的业绩,同程的团队应该比任何人都心知肚明。
“僵尸粉”真的能转化为同程出境游客户?
除了用户活跃度的持续下滑,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困扰着同程无线,那就是门票用户难以转化为出境游用户。因为客单价的问题,门票和出境游完全是两码事,途牛创始人于敦德就明确指出,门票的客户群与出境游的客户群重叠程度较低,把100块客单价的门票的客户转化到10000块客单价的出境游上面,几乎是天方夜谭,更不用说“一元门票”的用户。
虽然转化率低,但必须要给投资人一个交代,所以同程的用户数还是不断在增长,其中有一个方式就是 “自动刷人”,途牛经过14年12月的深入研究发现,同程网站出游人数规律性地按照每隔两个小时自动“+1”,同程绝大多数跟团出境游线路都存在这个规律。具体查看出游人数的变化趋势,差不多每两个小时每条线路出游人数增加1人。
所有迹象已经表明,同程的烧钱拉用户转出境游战略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失败,继续烧钱已经毫无意义,只能让公司更加被动。但,不烧钱可能意味着马上就死。有圈内人士透露,同程每个月门票业务要倒贴超过1亿元。银行人士也表示,银行授信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有那么多现金到账,如果银行评估对同程贷款有较大风险,那么同程将失去银行贷款机会,也就是说,同程网在每个月烧掉1亿的节奏下,很快将陷入钱荒。
当然,同程一直有这种不计后果孤注一掷的烧钱传统。2008年,同程网拉来了第一笔1500万元的融资。为了获取流量,团队决定一次把其中的1000万全部押在SEO和SEM的关键词上。很快1500万就烧完了,客观结果和财务数据指标都不错,但由于酒店要3~6个月才能与同程清算,吴志祥很快发现公司没有现金流。来不及找其他投资人,同程网继续拉着之前的投资人谈马上再补2000万融资。等2000万一到账,同程网又继续全部砸到搜索引擎中。
当百度收购了去哪儿之后,这个模式显然不能继续,所以同程转型做了门票。2014年,同程又有融资进账,所以很快就上马了70亿的门票烧钱活动。现在,进账的钱没了,门票活动眼看着进行不下去了。那就继续转型,画一张新饼继续融资,之后同程才有继续烧钱的“本钱”。当然,现在这“本钱”还属于在天上飞的“馅饼”,同程想把门票用户转化为出境游用户的梦想,的确也需要审计审计才能看出是否真能奏效了。
还会不会有投资人愿意给同程这么毫无节制、毫无目标、毫无回报前景地烧钱?的确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