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与在职人员的待遇水平非但不会“缩水”,反而还可以有所增长。
昨日(1月19日),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财政完全可以安排好事业单位养老金发放,不会出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吃”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的情形。
那么,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究竟会不会缩水?胡晓义对此表示,公务员工资调整方案等三文件已经下发,对绝大多数公务员来讲,其改革后的待遇水平都会有所增加,至少不会降低。此外,大多数在职人员缴费后收入非但不减少,还可以略有增加。
人社部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时表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将根据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变动等情况,统筹安排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
财政安排足够养老金发放
事实上,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后既要为在职职工养老保险缴费筹资,又要保证已经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资金需求量大。
此外,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改革,基金规模不断扩大,总基金已经积累达到3万多亿,为我国应对老龄化高峰期挑战准备了更好的物质条件。相比之下,从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改革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还是一个新举措,基金积累薄弱。基于此,公众往往认为,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可能要去 “吃”3万多亿元结存的养老保险基金。
对此,胡晓义昨日回应,国务院《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决定》明确规定“单独建账,基金分别管理使用”,以此避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后“吃”企业结存基金的情况。
并且,胡晓义认为,“实际上,现在养老保险的基本制度模式是现收现付,部分积累,主要是代际赡养的模式,工作的一代缴费来供养已经退休的一代。”胡晓义说,所以实际上不完全是同时筹措两笔巨额资金,而是可以做财务上的转化。
除此之外,随着公务员养老保险并入社保之后,整个养老基金盘子越来越大,养老基金投资运营面临更大压力。胡晓义对此表示,目前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问题已列入到养老保险顶层设计的总体方案中,作为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并有可能尽早提出具体方案,供中央决策。
退休与在职人员待遇均有增加
根据胡晓义介绍,此次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把单位自己管自己退休人员的单位保障模式,变成了社会化的养老保险制度。
“从政策设计上考虑,我们显然希望改革后大家的待遇水平不降低,而且能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地有所提升,这是政策考虑的基点。”胡晓义强调,从这个基点出发,“对绝大多数人来讲,如果不是极特殊情况,待遇水平都会有所增加,至少是不降低。”
针对公众担心的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会有所下降问题,胡晓义说,改革掌握的原则是“增量改革”,通过增量进行结构的调整和机制的转换,而不是做减法,待遇降低以后再改革不是制度设计的出发点。
胡晓义表示,退休待遇和在职人员缴纳养老保险费后的现时收入都不会减少。
胡晓义说,我们前期进行了大量测算、论证,结果是一定要达到一个平衡,让绝大多数人缴费之后收入不降低,还可以略有增加。
为配合此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相关部门还明确要完善工资制度。国务院办公厅为此转发了三个实施方案,一是公务员基本工资的调整,二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的调整,三是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的调整。据胡晓义介绍,上述文件已下发各单位,但“不能以网上传的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