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宫、雷区、高山、金矿:当中资企业遭遇“巴西特色”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迷宫、雷区、高山、金矿:当中资企业遭遇“巴西特色”

加入日期:2015-1-18 3:40:46

  2010年,来自中国的131亿美金全面投向巴西的能源、电力、矿产、汽车、机械设备制造和农业等领域。于是,中国从前一年的巴西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国第二十位跃升至第一位。但到了2013年,这一直接投资额降到了36亿。2014年,巴西媒体甚至很少谈到来自中国的投资。中国企业开始放慢脚步审视,门外的在观察门里面的动向,门里的在谨慎迈出下一步。

  笔者愿意这样描述中资在巴西拓展的征程。我们的企业首先要走过一座迷宫,然后会踏入一片雷区,接下来翻过高山,最后才见金矿。

  许多中资企业有挖金想法但不调查也没计划,最后走不出迷宫而打道回府;费力走过迷宫开始立足巴西市场的,又因对法律对跨文化的错位而一再踩雷以至粉身碎骨;如请得排雷人协助让自身得以专注市场,这陌生市场又有如高山难以征服;最后征战多年以为挖得金矿,又可能“遇上强盗”还是铩羽而归。其实在这新兴市场,目前能走完全过程的中国企业还是极少数,大多正身处迷宫和雷区。

  比如,作为世界第四大汽车市场,巴西市场就像一座金山吸引着所有车企。 据巴中企业家委员会报告统计,从2007年到2012年,共有13家车企高调宣布投资巴西,但截至2014年底,只有奇瑞一家实现本地建厂。

  是什么因素让其它车企折返或停步?很大一部分在于巴西的贸易保护和不稳定的政策因素,如2011年8月突如其来的工业产品税上调,几乎断了整车出口巴西的市场。而在面对选址、领证和施工这些过程时,又会如丛林大冒险,状况百出。

  有车企朋友说,在巴西设厂,无论人力、时间还是资金成本都是中国的三倍,这只是账面投入,还没算上消耗的心神。所以不难理解,当奇瑞工厂落成时,为何需要举办一个包括巴西副总统在内的、有一千多嘉宾的庆典仪式。

  但如今,奇瑞要面对的问题比建厂前还严峻,如何在运营中避免踩到劳动法和税法这始终难料的两大地雷,如何在国际车企割据又变幻难测的巴西市场占得一席之地,如何适应政策多变的巴西政府和波动极大的汇率,这些都是立在这座“金山”前的大难关。对于中资车企来讲,即便可以效仿其他落地巴西的国际品牌,但最终还得结合自身管理经验走出一条新路。

  同样的疑问还出现在中国投资者先前布局的能源和矿产等行业。在能源方面,缺乏政府财政支持的新能源领域如太阳能和风能,理论上开发潜力巨大,操作上却难以践行。

  例如,去年某央企解散其运营的巴西Espirito Santo州一处油田的团队,2009年武钢与EBX集团签订投资4亿美元的合作协议,曾以为能打通从矿山到目的港的产业链,但不久就深陷泥潭。

  妄信和妄动,是大多中资企业需要避免的误判。笔者在此工作生活数年后的个人感受是,这个地方可能既不像百废待兴可大展宏图,又不像秩序井然需安守本分,从某个角度来说,这里反而与发展中的中国相似,但发展套路又和中国极不相同。

  再比如基建。众所周知,巴西需要完善其公路、铁路和港口等建设,而中国企业在此方面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按常理分析,只要供求双方迈出一步总该能达成合作。但现实就是,即便巴西政府有意并且立项,即便中国企业乐意出钱出力,至今双方都未尝欢喜。或许需要反思这里的“巴西特色”。

  在现代化和民主化的发展道路上,这里也会有繁缛规则及各种利益格局。四年一换的政府不是这个国家的真正主导者,而对我们中资企业来说,如果诉诸政府都不能帮助解决问题,就需要考虑那还有什么道路可选?

  在这样一种 “巴西特色”面前,我们许多企业于是糊涂了,这条路该不该走,该怎样走?这样的问题会缠绕每一个意欲在此掘金的企业。

  2014年,中巴建交40周年之际,巴西中资企业协会成立。57家会员单位,此前每一家都是沙场征战的猛士,但在过去从未集合成军,如今聚在一起,能否成为一股合力?

  作者:梁科

编辑: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