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菜大户老袁:规模种地“不差钱”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种菜大户老袁:规模种地“不差钱”

加入日期:2015-1-16 10:37:27

  新华网成都1月16日电(记者周相吉)说起在农村流转土地,搞规模经营,十个农民有八个都会遇到资金压力。但在四川井研县,农民老袁却说,咱搞规模种地“不差钱”。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老袁名叫袁定江,40岁出头。到2015年初,他通过合作社在井研县千佛镇已流转土地1200亩,栽种番茄、辣椒等蔬菜。每亩地上的种子、人工以及土地流转费用,可是一笔巨大的投入。“如果不算大棚设施,每亩要投入5000元。”袁定江说,几年前,他想扩大规模搞现代农业,但相当缺钱。不过,这件“愁死人”的事在2014年发生了变化。

  老袁在土地上摸爬滚打有些年头了,2010年,他就流转了村里部分土地用于蔬菜种植。此后还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涵盖3个村200多户农户。2013年底,他看好生姜、番茄价格会高起来,就想扩大规模,同时又想对原来的蔬菜大棚进行改造。但没有资金来源,苦恼得没办法。“没有担保人和抵押物,根本贷不到款啊。”袁定江说。

  事实上,农业发展长期以来就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根据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土地不能担保,也不能抵押,土地金融在现实中并无实质内容。四川省农工委副主任杨新元说,“放活”土地经营权,必须有金融支持,让土地由资源变成资产和资本,这也是新一轮农村改革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从2014年开始,四川通过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三权分置”,从土地使用权上做文章,对其注入金融要素,在该省9个县(市、区)尝试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其中井研县就是试点地区之一。

  金融机构专家告诉记者,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其实就是以土地经营权作为抵押反担保,以土地上的一个未来预期收益作为贷款额度的一个考量,向银行进行融资。得益于这一改革试点,袁定江发展现代农业的资金难题出现转机。

  2014年2月,袁定江到县农业局、担保公司、商业银行办完简单的手续,就获得了2年期限的300万元贷款。他又投入570多万元,对园区进行了一次大升级,建起了30亩的温室育苗场,198个钢架大棚,一个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养殖种植也循环了起来。

  2014年8月,袁定江又获得了400万元的贷款,租赁了200亩土地扩大规模。袁定江说:“现在园区的规模有1200亩,产蔬菜1万吨以上,产值2600万元左右,争取今年把贷款还清。”

  井研县农业局副局长张学艺说,农业部门会组织专家,对像袁定江这样的大户所流转的土地,从产值、效益和市场前景进行评估,并得出评估报告,为担保机构贷款担保提供依据,担保和金融机构向县惠农服务中心备案后实施担保贷款。井研县农业局惠农服务中心主任刘琼说,申请人只需要向惠农服务中心提起申请,并提供承包经营权和流转的相关证明材料,接下来的评估备案工作,都由惠农服务中心来完成。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0月底,四川全省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额度达到9088万元,发放超过45笔。这对推动农村要素市场发展,缓解现代农业发展“钱荒”发挥了积极作用。蜀中大地,像老袁那样规模种地“不差钱”的农民也越来越多。

  作者:周相吉

编辑: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