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1月13日发布了2014年进出口数据。2014年,按人民币计算,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仅增长2.3%,其中出口同比增长4.9%,进口同比下降0.6%。这三个增长率都创下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的第二低点,只高于2009年,那一年进出口是大幅负增长。从趋势来看,中国进出口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低速增长。从2002年到2007年,出口增长率全在20%以上,进口增长率都在15%以上;而2012年到2014年,进口和出口的增长率都低于10%。进口和出口个位数增长将是今后的常态。正如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郑跃声所言,我国的对外贸易进入了新常态。
从出口来看,近年低增长的重要原因是全球进出口增长缓慢,但也是受到了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的竞争力减弱的影响。前者应该是周期性的因素,不会导致中国出口进入新常态,后者则是一种长期趋势,会对中国出口的长期状况产生影响。我们注意到,虽然全球贸易增长低迷,但越南出口在2013年增长了15%,2014年也在10%以上。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相对优势减弱。首先受影响的是中国向发达国家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即使欧美经济复苏,这部分产品的出口也会维持低增长。
从进口来看,去年负增长的原因之一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另一部分原因是中国制造业水平已大大提升,一些产品可以自己生产,进口增长随之放缓甚至下降,例如,集成电路的进口额下降6.9%、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额同比下降2.2%。这两方面的因素反映进口出现了两方面的趋势性变化,中国对进口科技产品的依赖程度降低,而进口大宗商品则变得越来越重要。根据WTO的数据,中国进口的集成电路和电子部件占进口额的比例从2005年的14.4%下降到2013年的13.4%,而燃料进口额的比例从9.7%上升到16.2%。
综合出口和进口两方面的变化,我们可以预见,中国进口和出口的增长都将放缓,同时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结构变化之一是各贸易伙伴的重要性将改变,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将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与发达国家贸易的重要性会有所下降,因为大宗商品的供给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需要中国科技产品的也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而中国向发达国家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将减少。这种变化已经在悄悄发生,例如,中国对北美的出口占总出口的比例从2005年的31%下降到了2013年的25.1%;对亚洲出口的占比则从33.1%上升到36.8%;从中东和非洲的进口分别从1%和0.3%上升到2%和0.5%。
这种结构变化意味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将迎来新的挑战,我们不但要继续维护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交往,还要更加注重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交往。与之相应,我们的心态要从跟随西方主导制定的国际规则,逐渐改变为参与、引领一些国际规则的制定。积极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自贸区战略,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迎接这些新挑战。
作者:欧阳觅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