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碳市场的不确定性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如何管理碳市场的不确定性

加入日期:2014-9-30 4:28:20

  陈波

  对不确定性的理解是复杂系统设计的精髓,也往往成为被忽略或轻视的要素。

  尽管国内试点市场的运行时间太短,市场价格还不能反映配额过剩的程度,但大部分市场参与者都认为配额总量是过剩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因为决策部门放水,也不仅仅是因为经济走势不可预计,而是忽略了碳交易市场不确定性与Cap(总量)设定之间的关系。

  碳市场的不确定性水平对Cap设定会产生重要影响。根据一些文献研究,EU ETS(欧盟碳交易市场)的不确定性与Cap之间存在着经验数量关系,如果排放不确定性水平为5%,则Cap必须相应下降2%,经济体进行实质减排的概率才可能比较高。简而言之,Cap和排放不确定性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即不确定性水平越高,Cap必须要更低。

  此处所指的不确定性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既包括经济波动的不确定性,企业减排行为的不确定性,也包括MRV(监测报告核查)数据质量的不确定性。对市场设计而言,这意味着在既定的BAU(Business As Usual,照常发展)情景下,Cap的真实值要比理论值低一些。

  而市场调控的本质则是管理不确定性带来的价格波动风险。如果系统的不确定性水平高于15%(如供给过剩超过15%,也可以更加保守)[1],那么我们认为这样的市场存在着严重设计缺陷,BAU模型出现了重大错误,需要进行结构性改革,调整关键参数,修正供给曲线;如果不确定性水平在8%-15%之间,则属于合理范围,一般的调控手段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但需要评估造成不确定性的关键因素,进行不断优化完善;如果不确定性水平低于8%,则是一个比较好的系统。由于信息披露问题,很难评估我国试点市场的不确定性水平,但是从市场运行效果来看,大多处于前两者范围内。

  同时,当前影响碳市场不确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MRV数据质量。EU ETS要求数据不确定性水平最多不超过7.5%,我国试点市场没有这方面的严格要求,这是需要完善的重要环节。从实际表现来看,大多数市场仍疲于应对配额分配不合理的问题,推出了五花八门的调控方式,比如预配额、配额回收等。在调研中一些企业也明确抱怨完全是因为配额分配本身的不合理(例如历史法的缺陷)迫使其进行交易。

  因此,一级市场配额分配的问题没有好好解决,结果都跑到二级市场上处理。看起来精彩纷呈,实际上是绕了一圈。

  在Cap-and-trade/Offset(总量控制+抵消机制)的碳市场模型中,最好的调控方式就是单向储备配额机制:即在预设的触发价格下,以某种方式增加市场上配额的供给数量,一般这个比例不应超过5%(否则会增加不确定性)。这种调控机制的前提是Cap是偏紧的,而对于供给过剩,并没有好的调控机制。虽然有些市场提出配额回收机制,但是这种方式涉及到配额信用问题,不值得推荐。最优的碳市场调控机制很简单:偏紧的Cap+单向储备配额机制,其他“创新”都是在绕圈子。

  回到试点碳市场的建设上来,真正核心的问题只有三个:分配好配额,利用好资金,以及提高MRV体系的可靠性。其他二级市场上的交易机制或者调控机制的创新对未来全国碳市场的借鉴意义不大。应充分重视MRV体系的信用建设,决策者要充分理解MRV数据质量对市场运行的影响,一切问题都会反映为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波动。

  顺带谈一下拍卖底价的问题。一般而言,拍卖底价是个外生参数,对二级市场的价格能够产生一定影响,但是底价不是万能的,不能过度使用。通常在一个交易周期内,底价都是固定不变的,以避免一级市场对二级市场的冲击。如果采用递进底价,则意味着政府在试图向市场施加价格上涨的意志。然而,市场价格终究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在同一个交易周期内单方面提升底价,并不会带来这样的效果,相反,市场会将这种意志最终解读为对二级市场的干扰。所以,从二级市场建设的角度来看,递进底价不是一个最优的选择,当然,如果不考虑二级市场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1]作者注:系统的不确定性最终会传递到价格上,但不确定性水平并不是价格波动水平。

  (作者陈波,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碳金融实验室负责人,经济学博士,碳金融、系统科学与工程硕士, bchen1982@gmail.com)

  作者:陈波

编辑: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