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29日电(记者赵文君、齐中熙)“基于北斗的中国海上搜救信息系统示范工程”项目29日在京启动,该项目将提高海上遇险的搜寻效率和救助成功率。记者为此专访了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主任曹德胜。
记者:即将启动的北斗在海上搜救领域的示范项目,主要面向哪些涉海用户?如何保障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曹德胜:近年来,我国海上从事运输、作业的船舶数量已接近百万艘,包括船员、渔民和钻井平台作业人员等在内的涉海公众超过1300万人,突发事件的个体化、小型化趋势日益明显。据统计,中小型船舶仅有10%安装了较完备的遇险安全系统,因此在遇险时搜救难度较大。目前,海上遇险安全系统的核心技术装备主要依赖国外进口,安装与使用成本偏高,不能满足中小型船舶的需求。
北斗在海上搜救领域的示范项目,主要面向海上中小型船舶和个体,提供一种基于我国北斗系统、便携价廉、易于普及的遇险报警手段。该示范项目将面向广大海洋用户,积极推广基于北斗的海上遇险报警手机,并通过在救助船舶上建设船载基站,将公众手机信号延伸至沿岸基站无法覆盖到的救助船舶周围区域。当接近遇险船舶和个体约30公里时,救助船舶能迅速准确地确定其位置,缩短搜寻时间。此外,在救捞、海事船舶上推广安装基于北斗的船载终端,将实现救助力量的动态监控和高效调度,大幅提高搜救效率。
记者:交通运输部承担了北斗民用用户代表的重要职责,计划在哪些领域开展北斗示范?示范工程取得了什么成效?
曹德胜:交通运输部将在包括道路运输、海上搜救、内河航运、货运物流、公众出行、远洋运输和民航空管共7个领域开展示范工程。目前已完成道路运输领域的示范工程,计划于“十三五”前完成所有示范工程的建设工作。
2011年,交通运输部和总装备部联合启动的“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是北斗重大专项在道路运输领域的示范工程,也是北斗第一个民用示范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道路运输领域共采购北斗兼容车载终端近30万套,带动100多家终端企业进入北斗领域,创造产值达2亿多元,促使北斗芯片价格大幅下降,有力推动了北斗产业化进程。
作者:赵文君 齐中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