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需要具备“三位一体”国际化服务能力金融机构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自贸区需要具备“三位一体”国际化服务能力金融机构

加入日期:2014-9-29 2:37:45

  作为首批进入上海自贸区的银行,招商银行(行情,问诊)是少数几家将自贸区分行定位为一级分行的,也是国内四家具有离岸业务牌照优势的金融机构之一。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时,招商银行自贸区分行行长骆君生将自贸区分行形象地比喻成两只脚和一个身子,一只脚跨在境内,一只脚跨在境外,身子在上海自贸区。

  “这样,境内外及自贸区内的业务就在一个体系里面循环,实际上形成一种全球授信,解决了一个主体的综合化经营的问题。”骆君生表示。

  形成“三位一体”服务特色

  NBD:上海自贸区成立一周年,您认为招商自贸区分行已经形成了怎样的特色金融服务?这与传统的金融服务有何不同?

  骆君生:招商银行自贸区分行成立以来,发挥自身的优势,最突出的特点是形成了在岸、离岸、自贸业务“三位一体”的服务特色。上海要想打造国际金融中心,需要有这样的金融机构,要能给国际型的企业提供综合化的金融服务。

  我把自贸区分行比喻成两只脚和一个身子,一只脚跨在境内,一只脚跨在境外,身子在上海自贸区。这样,境内外及自贸区内的业务就在一个体系里面循环,所以一笔业务的盈亏、账目都算得明白,分行主体可以决定做与不做。这实际上是一种全球授信,解决了一个主体的综合化经营的问题。

  过去国内银行提供传统金融服务,相当于是一个公路交通系统,已经发展得很成熟;离岸业务相当于是水路交通系统,运作也比较完备;而自贸区业务相当于是新建了铁路交通系统,目前这个铁路系统基本的框架、轨道已经铺设完毕,但是还没有很成熟,正在逐步地有车辆、乘客上来,逐步地完善过程之中。

  NBD:自贸区成立一周年,随着各项创新政策逐步落地,自贸区内的商业银行目前基本形成的金融业务框架是怎样的?可否以招行自贸区分行为例,介绍目前业务开展的情况?

  骆君生:在目前自贸区内的金融政策来看,自贸区分行的服务模式已经基本找到,业务框架也已经基本形成。以招行自贸区分行为例,目前已经落地的项目包括跨境人民币资金池、跨境并购、境外红筹上市资金管理、内保外贷等,涵盖企业资金结算、现金管理、贸易及资本项下融资等多个方面。

  加强市场广度和深度建设

  NBD:在你看来,下一步自贸区的金融改革要往哪些方面去推进?

  骆君生:我认为主要从两个方面去继续拓宽业务的深度和广度。

  一方面是要继续扩大和深化银行业“三位一体”的服务特色。要在企业内大力宣传和推广,做出可复制可推广的业务模式,来吸引更多的企业聚集到自贸区来,当进来的企业多了才能做大,形成中心效应。

  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强金融市场广度和深度的建设,从而使得银行拓展经营领域。比如黄金交易所,我们现在是黄金国际板的会员,也具备结算代理资格,下一步,我们可能一方面做自营,一方面做代理,这样其他黄金加工、黄金消费等企业可能就要通过我们来进入这个市场。

  中国的企业是走出去了,但是培育的是国外的市场,我认为要形成中国的市场,上海要形成自己的资源平台,有中国的价格、中国的声音、中国的规则,因此中国的金融机构一定要有这样的能力与意识参与进来建设,这样国际金融中心的厚度就有了。

  NBD:对于自贸区内金融改革的发展,您有何建议?

  骆君生:银行毕竟不是规则的制定者,但下一步我们希望在三个方面能进行深入和明确。

  第一个方面,是要尽快推进金融的市场化。比如大家很关注的利率市场化,目前FT(自由贸易)项下人民币利率没有放开,FT项下的外币业务也没有展开。因此,自贸区要想办法尽快市场化,这涉及市场规则深入的问题,规则需要逐步明确,因为只有明确之后,银行和企业才能在跨市场的过程中进行经营的统筹和考量。

  第二个方面,加快资本项下的放开。这主要是针对居民个人,企业项下的资本项下已经基本放开,企业的对外投资基本已经通过备案制来放开,而居民个人这块还没有放开。目前我们已经开立了境内外个人的FT账户,但是政策未落地因此还未有实际业务。

  第三个方面,呼吁监管部门对FT账户建设明确一个近期与中长期的市场目标。比如FT账户到年底需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规模,明年需要达到怎么样的规模,规模太小说明太保守,规模太大,不利于金融的宏观稳定,但是我想一定要有一些明确的规划。

  整个上海市金融市场的存款量大概有7.5万亿元,如果FT项下的资金量能有10%,那么规则效应和市场影响力就会显现,这对于人民币利率、汇率的市场化都是利好。作为自贸区的经营机构,我们强烈呼吁,应该有近期和中长期的规划,自贸区在三年至少达到10%~20%的资金量。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