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卜凡 深圳报道
为“苹果”代工,早已是富士康科技集团的一张闪亮名片。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制造商也成为了刚刚开启的、深圳碳交易市场的最大赢家。
2013年,富士康在深圳公司投入的节能改造资金不到5000万,但产生的结余配额约占深圳市年度结余配额的近三成。仅靠出售部分结余配额,富士康就获益1000多万元。
节省下来的电费和碳配额收益,再加上政府节能补贴,粗略算来,富士康去年的节能收益大大高于其投入的节能改造资金。“现在是企业做节能改造项目的好时机,一点也不会吃亏。”富士康科技集团副总经理庄春源近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说。
手握大量配额,富士康成立了专门的公司,对旗下10家法人公司的碳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庄春源表示,公司一直非常关注碳市场的各类变化,包括下半年可能要签发出来的CCER将会对市场带来的影响。
“眼下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是,有更多的投资者进入碳市场,把二级市场的活跃度提升起来;在市场还不够活跃的时候,我们希望能够与银行合作,进行碳资产质押融资。”庄春源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
碳交易赚取千万收益
《21世纪》:近年来,深圳多种要素成本上升,制造业受影响较大,去年又开始搞碳交易,有说法认为,这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富士康怎么看?
庄春源:我们不把节能减排、参与碳交易当做负担。节能无止境,我们一直在挖掘各个方面的节能潜力。用总裁郭台铭先生的话说,赚钱要看客户脸色,要付出方方面面的成本;而做节能改造,省下来的钱是净利润,并且不用看别人脸色。
2010年到2013年,我们集团大陆工厂累计投入5.32亿元,共做了2455个节能减排项目,仅省下来的电费等直接节能效益就达到10.73亿元。而通过碳交易,我们减少的用电量,又可以通过碳配额出售获益。所以,对富士康来说,参加碳交易不仅没有增加成本,反而是增加了收益。
《21世纪》:请问具体的收益情况是怎样的?
庄春源:由于我们节能工作做得比预期好,2013年的配额盈余量非常大,几乎占到深圳去年全年总配额盈余量的三分之一,履约没有压力。在履约期到来的前20天,我们售出部分配额,获益1000多万元。可以说,今年深圳碳市场履约价格之所以没有大幅上涨,富士康是做了贡献的(笑)。其实,不搞碳交易我们该做的节能改造也得做,而参与碳交易获得的盈余配额收益则是额外利润。
《21世纪》:去年一年深圳企业的项目改造投入是怎样的?
庄春源:去年,我们一共做了429项深圳厂区的节能项目,总投资4599万元,节省电量约2亿度。
《21世纪》:这么算来,富士康通过节能改造实际上是在赚钱?
庄春源:是呀。虽然2010年我们在电子行业的碳强度已经算低了,但是我们制定的节能减排目标还是高出深圳市、广东省以及全国的目标。“十二五”期间,深圳的单位产值能耗下降目标是19.5%,二氧化碳减排目标是21%,但富士康定的都是24.5%。
按照这一目标,我们每年碳强度要下降5.46%,但实际上我们过去几年一直是超额下降的,2011年下降6.36%,2012年下降10.67%,2013年下降6.5%。而我们的产能并没有怎么下降,2013年,集团大陆厂区一共用了71亿度电,比2012年增加4.2%,但却支撑了19.7%的产值增长。
总的说来,参与深圳碳交易一年,我们节能工作做得比较扎实,算是超额完成减排任务,也获得了相应回报。企业做节能减排项目,现在是非常划算的。
精细化管理带来效益
《21世纪》:富士康具体是如何做节能减排的,都投入了哪些项目?
庄春源:从管理、体系建设、项目上,多方面促成较好的节能减排局面。其实,管理节能是不花一分一毛的,只要不该浪费的不去浪费就行了。比如说,我们的工人中午要吃饭,生产线就要求关到最低。
《21世纪》:你们怎么去落实这样的要求?
庄春源:首先是制定制度。我们制定了比较全面的节能管理体系以及相应的用能标准,还成立了节能稽查小组,分成11大类、177项细项,包括照明、办公区域、空调,各项设备、生产线等形成稽查清单。就好比交警查车,每一项都有相应的处罚标准。
如果发现应该做的没有做,就会被扣点数,如果比较严重的就直接处罚,深圳公司去年一年就罚款了100多万元。此外,每个月还有节能KPI评比,做得好的就奖励。年度也有奖励,前三名分别奖励50万元、30万元和20万元,力度还是非常大的。
我们一共有12个事业群,去年做手机外壳的事业群得了大奖,他们管理比较到位,项目改善做得多,本来GDP能耗对他们是不利的,因为做外壳很耗能,而价值相对较低,但我们是按碳强度来管理、考核的,其实是自己跟自己比。
《21世纪》:所以你们是集团有碳强度下降目标,然后各个事业群再分下去?
庄春源:是的。实际上,我们去年纳入深圳碳排放管控的独立法人企业有10家。我们从深圳市政府拿到一个总配额数量,然后我们自己将每个企业的配额及碳强度下降目标再分配下去。今年,我们尝试将这些企业统一到一个账户上,整体由我们新成立的“富能新能源科技公司”统一进行碳资产管理及交易。
《21世纪》:这个公司是富士康专门的节能减排公司?
庄春源:这个公司的前身是富士康2008年成立的节能技术发展委员会,专门负责成员公司节能技术开发及项目改造。2013年,受国家碳交易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的政策驱动,集团决定把这个委员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法人公司,使节能进一步专业化、事业化。
富能新能源科技公司由富士康在深圳最大的法人公司—富泰华工业有限公司占大头,我个人也出资了21%,任董事长。这是郭总裁的亲自安排,他希望我把这个公司当成自己的事业做好。此外,公司还有一位个人股东,是郭总裁的亲戚,这也说明他对这个公司寄望很高。
富能新能源科技公司现在有专职技术人员200多人,其中高级能源管理师、审计师占了一大半,另有高级碳审计师28名。此外,还有分散在各个事业群减排部的共计800多名兼职专业人员。
《21世纪》:是不是说,富士康碳交易获益较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采取了这样专业的管理模式?
庄春源:是的,我们现在还在推行能源托管站模式。工厂生产需要空调、冰水、压缩空气机、氮气、蒸汽等,我们现在把它们集中专业管理。这样我们的日常运行维护维修更方便,更重要的是,我们更懂得如何节能地运行。
《21世纪》:除此之外,富士康今年重点做的节能项目是什么?
庄春源:主要是配合政府做电机能效提升计划。我们把所有包含电机的设备进行盘查,能效不达标的全部换掉,其实不止换电机,附属拖动设备都要换掉。预计今年先做4万千瓦,意味着差不多要更换2000台,预计对今年的节能量又会贡献不少。
热盼投资者进场
《21世纪》:那是不是说,2014年富士康的配额又会有盈余?
庄春源:我们每个季度都会做预测,一般来说,八、九月是电子行业的旺季,所以前三季度数据出来后,我们心里就有底了。去年深圳六月份启动,我们到十月份就知道会比较富余了,当时想卖掉一些,但是市场上买家很少,而且购买的量也很少。我们当时想,这么大量,一旦进行交易价格就下来了,我们也不希望价格下降,所以没有马上卖出。
《21世纪》:流动性不足是几个碳交易试点面临的共同问题。深圳前段时间引入了境外投资者,对此你们怎么看?
庄春源:我们非常欢迎,就像前面说的,从我们的角度出发,一直非常希望有更多的投资者进入碳交易市场,光靠企业履约购买配额是远远不能调动市场流动性的,但现在投资者觉得还看不太明白,不敢贸然进来。政府应该减少对市场的干预,让市场形成一定的投机空间。如果价格一高,政府马上去干预,把价格降下来,哪里会有投资者敢玩?
《21世纪》:你们近期或明年的操作策略是什么?
庄春源:我们非常关注CCER的签发,签发之后,市场配额价格可能会被拉低,我们也希望有机会逢高出售一些配额。
但是,现在二级市场活跃度不够,我们也在找机会跟银行合作,看看能不能做碳配额质押融资,等到二级市场流动性起来了,再回来参与交易,总之是希望把配额资产盘活。2016年国家要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到时候政策怎么衔接之类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我们希望能够及早变现。
《21世纪》:对于其他参与碳交易的企业有什么建议?
庄春源:我们觉得最重要的经验是要重视,然后就是有专业的人来做。其实,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以前节能减排项目做得不够多,现在只要花一点力气就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没有能力请专门技术团队的话,可以委托给专业的第三方公司来做。
作者:卜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