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的心思你别猜
要问世界上各个政府机构的行为谁最难猜,不用说肯定是央行了,美国的美联储是这样,欧盟的欧洲央行是这样,中国的央行嘛,多多少少也是这样的。
以前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是出了名的打迷幻阵高手,绕来绕去,语焉不详,生怕市场搞明白了他要说什么,后来的伯南克的愿望是加强沟通,但是我看效果也一般,新来的耶伦就职时间不长,还看不出来风格。可市场还是和以前一样,每一次美联储的议息会议纪要都会被一个字一个标点地研究,揣摩行长们的心思。
一个不想让你猜,一个总在猜也不得不猜。
中国的央行呢?应该说和美国是有区别的,但是市场对央行的观察和猜测那也是一样一样的。个人觉得,现在的央行正走到一种非常微妙的境遇里,就算它的行为模式是一清二楚,但是外界对它的观察和分析结论却可以完全相反。
我为什么说央行的行为很简单,是因为早就说过了,央行的“定向宽松正在扩容”,然后我刚刚又在上一篇《地平线》专栏中给出了“将定向宽松进行到底”的结论。
前两天说央行要将定向宽松进行到底,是因为那给五大行的5000亿SLF(常备借贷便利),期限3个月,每家各1000亿,不过当时消息还没有得到最后确认,一天之后消息确认了。而且我们还等来了另一个消息。
9月18日的央行公告显示,当日进行的100亿元人民币14天期正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3.50%,较最近一次的3.70%下跌20个基点,是该期限正回购利率在7月31日重启当日下行10个几点后一个半月以来首次下降。路透社的分析把这5000亿SLF和正回购利率下跌一前一后叫做“先放水后降价”。
其实,放水没有多少,降价才是真章。这才是印证了我在《定向宽松正在扩容》和《将定向宽松进行到底》两篇文章的末尾重复的话,“不知道之后还会有怎么样的变化发生,但是既然计划赶不上变化,那么政策的突然发力就会是你完全预料不到的地方和预计不到的时间点……除了放松限贷,降准或降息,你想不到的定向宽松办法肯定多了去了。”
在定向降准和真正降准甚至降息之间,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腾挪,“定向宽松到多少才不算是全面宽松”,只是一个度的问题。正回购利率的下调,就是比简单定向放水5000亿SLF更深一度。
5000亿之后正回购利率下调之前,香港的《信报》有一个有意思的比方叫做“打点滴的货币政策难以启动商家投资”。他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定向”如何可能实现?说是“央行向五大国有银行注资,明显是想控制贷款的流向,符合政策的行业料将受惠,当中不外乎发展保障房、中西部基建、环保及新能源产业等,地产行业相信唔使慌有份。不过,经济是一个整体,货币政策能否这样定向及分割进行,就要货币政策专家研究了”。
他们提出来的第二个问题更具现实性,那就是“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向社会传导政策的意向,央行加息减息,有可追寻的轨迹,企业对货币政策有较高的可预见性,才能启动商界的投资意欲”,如果只是一点点地打点滴,有可能让企业家对货币政策一直保持猜疑状态,怎么能够引发私人企业的投资欲呢?
我觉得《信报》提出的两个问题都有一定道理,但是也得区别对待。第一个问题是定向可能做不到定向,我觉得这不是大问题。当然没有完全的定向,但定向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不定向,那肯定就是泛滥,定向了有可能外泄,但会比不定向强。第二个问题我觉得更值得关注,《信报》所说的货币政策让企业家琢磨不透是一个方面,其实关键的是货币政策如何得以刺激企业家投资,而且是长期投资,只有保证了长期投资而不是短期的投机,经济才有可能有效地稳住。
那么好,能刺激企业家做长期投资的仅仅是货币政策的透明和一致性吗?当然会有这个方面的因素,但是我说了央行的作为其实一直以来还是很清晰的,虽然大家总在猜测和怀疑,但是我感觉调子还是很一致的,那就是全面宽松不行,定向宽松到底。
那么好,如果只能是定向宽松,怎么一个宽松法?只是选择行业宽松吗,就像《信报》提到的“保障房、中西部基建、环保及新能源”?我觉得定向宽松不仅仅应该是数量上的,不仅仅是方向上,更应该是价格上的。所以路透社的那个“先放水后降价”的说法还是很准确的,“原来市场都盯着(正回购)量,但量太小,没什么意义了。现在意义重新出现了,转到了利率上。”
降价,恐怕才是现在启动投资的关键所在。注意,我说的是降价,可不是降息。短期内我们不可能看到降准或者降息,因为那会被视为全面宽松。下调正回购利率,是不降息的降价。
光大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对此次14天正回购利率的下调谨慎乐观,谨慎是乐见实体经济融资瓶颈在打开,谨慎是怀疑央行能在这条路上走多快、多远,“我们相信,在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之前,央行恐怕不会再进一步下调正回购利率。全面降息降准那就更加困难了”。
货币政策会在降价的方向上走多久?我也没有答案。但是我的预测还是不变,央行会将定向宽松进行到底,到经济真正企稳的底。所以,我更加乐观一点。(.华.夏.时.报 .程.凯)
央行调查报告透露支持A股走牛新支点
“基金及理财产品”已连续多个季度占据居民偏爱投资的首位
央行昨日公布的今年第三季度调查问卷透露,居民对“基金及理财产品”的偏爱与新股开户数的持续增加,构成了A股走牛的两个重要支撑。
调查问卷凸显三大特征:一是银行家宏观经济信心指数超强,已接近60%;二是居民投资“基金及理财产品”的意愿继续增强,占比连续三个季度超过30%;三是居民认可当前房价的比例有所提升但准备出手购房的却有所下降。
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偏爱的前三位投资方式依次为:基金及理财产品、债券和实业,选择这三种投资方式的居民占比分别为31.3%、16.6%和 13.1%。
值得注意的是,“基金及理财产品”已是连续多个季度占据居民偏爱投资的首位。从2013年第四季度创26.3%的阶段新低后,这一投资方式已是连续三个季度超过了30%,其中今年一季度为31.%,二季度为30.9%。居民对“基金及理财产品”的偏爱与新股开户数的持续增加,构成了A股走牛的两个重要支撑。
调查显示,未来3个月内准备出手购买住房的居民占比为14.2%,较上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该项调查显示,59.55%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较上季度下降3.5个百分点,36.9%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可以接受”,33.6%的居民认为“令人满意”。
在物价感受指数方面,居民当期物价满意指数为25.1%,较上季度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54%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较上季度下降2.5个百分点。
第三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29.2%,较上季度提高1.9个百分点。
银行业景气指数为72.4%,较上季度下降0.7个百分点。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为66.6%,较上季度下降4.9个百分点。货币政策感受指数(选择货币政策“适度”的银行家占比)为79.5%,较上季度提高7.5个百分点。(.证.券.日.报 .闫.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