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储文学的没落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联储文学的没落

加入日期:2014-9-19 2:53:24

  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每次召开金融货币政策后都会对外发布一个声明,这是美联储和市场保持沟通上最重要的手段。会议三个星期后还会公开该次会议的议事录,向市场传递更详细的信息。这些资料基本上是以一种精心设计的独特文字表现包装起来的,让一般人感觉似懂非懂,让市场人士感觉滴水不漏。长期以来这种独特的文字表现被市场人士称为FED文学,如何读解每一次的会议声明成为央行观察家们的一项定期工作。把FED文学的文学色彩发挥到淋漓尽致的毫无疑问是格林斯潘,以至于市场长期流传着一个笑话:格林斯潘曾经对记者说:如果你认为你听懂了我说的,那只能说明你真的没有明白我的意思。

  但无论如何,格林斯潘在联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都是难以被人替代的。看似简洁但意味暧昧的发言以及各种拗口的文字表现并没有阻碍他巧妙的诱导市场预期。他执掌美联储的大部分时间,市场基本上和他的意愿保持了亦步亦趋的态势,虽然是沃克尔的献身精神为后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格林斯潘时代的确是联储史上的黄金岁月,市场对联储的信任反过来也促进了货币政策的顺利传导,联储文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这种时代特征无疑也是更多地反映了格林斯潘的个人色彩。老道的格林斯潘甚至定期不定期的通过和资深记者聚餐来向市场传递一些非正式信息,狡猾的诱导市场对货币政策的预期。

  然而格林斯潘主导的联储文学的暧昧和模糊在其鼎盛时期就受到了来自联储内部的质疑和挑战,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都是当时的联储干部,一个是副主席Alan. Blinder,另一个则是伯南克。这两位当时均在学界完成了高大上的名望构建,是当时的大学究,学术上前者具有明显的新凯恩斯主义的血脉,后者明显在货币政策上深受新古典派弗里德曼思维的影响。但是这两个在学术上本应该尖锐对立的学霸先后挑战格林斯潘的独裁和权威的时候都用到同一个理由:透明性。他们都主张联储应该采用更为明确的规则来向市场更为清晰的传导联储的意愿,而不是长期依靠个人魅力来忽悠观众。在那个格林斯潘被信奉为巨匠的时代,Blinder很快被格林斯潘欺负回普林斯顿大学教书,圆滑的伯南克也曾一度离开FOMC的位置。

  在伯南克接替格林斯潘出任美联储主席后立即开始践行自己的思想:透明性。然而他应该很快感受到了这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东施效颦似的跑去和记者聚餐,第一次就搞砸了,实际上搞成了一次近似丑闻,因此也就没有了第二次。他任内的所谓QE没有一次准确的向市场传递了他主张的真实,准确,透明。实际上到现在为止,也仅有少数市场人士能区分三次QE的真实区别,实际上为了摆脱危机,伯南克身不由己的利用了市场对QE政策的误解。而格林斯潘时代的联储文学从伯南克开始也走向没落,早在2007年长期跟踪美联储的彭博专栏作家就感慨伯南克的美联储无论是公文还是其本人在国会的答辩,都无法向市场清晰的传递货币政策的意思,联储文学开始从辉煌走向黄昏,市场反而更多地谈论一个叫“不确定性”的词汇。

  伯南克的后任耶伦一直以来也是“透明性”的支持者,但她上任后的透明性很明显带来了两个副作用:一是加大了市场的波动,二是加大了QE退出的难度。这两个后果的源头恰恰是现实世界的不确定带来的,首先是市场对美联储自以为很明确的词句极其迅速、直观并且过度集中的反应,特别是很多股票投资者对耶伦慷慨的回应就是不再思考,今年以来媒体也注意到这种异常,不断报道VIX指数创新低,对投资者风险意识淡薄的担忧。第二,美联储前期对QE退出的条件作出了太过于直白而且僵硬的表述,但是“计划跟不上变化”,失业率统计很快就给耶伦带来了烦恼。

  最近的FOMC之后,市场观察者们再次提出了自己的忧虑,耶伦在所谓的Forward guidance里再次“明确而且透明”的安慰市场: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Considerable time)维持低利率政策。这个“相当长的时间”最早是耶伦在3月19日的记者会上提出的,当时她很“透明的”告诉大家,这个时间的长度是结束QE后“大概”,“也许”,是“6个月”,这一度被广泛的理解为:美联储不希望过快的加息。但立即引发了联储内部包括鸽派在内的大范围反对,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很高的情况下向市场传递这种日历似的政策信息显然是不合适的。但实际上,当时耶伦的这个发言并非是向市场作出了承诺,她一直强调的前提失业率和通胀环境被完全的抛在一边。目前从市场利率动向来看,市场预期和联储预估已经开始产生偏离,虽然纽约联储早就开始大规模的练习短期资金的回收工作,但今后联储和市场的对话必然面临更多压力。

  耶伦面对的这种并非出自其本意的市场共识偏离,正是1990年代以来联储文学盛极而衰的象征。作为影响广泛的宏观政策,金融货币政策保持高度的公信力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公信力必然不能建立在故弄玄虚的忽悠上,但由于它面对的不仅是变量繁多的宏观经济,它的信息受众也是高度复杂而且多变的金融市场,保持高度的灵活性和前瞻性都需要掌门人有着高度的沟通技巧,因此可以说,货币政策本质上更多是一门艺术。

  作者:苏安

编辑: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