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钢联回应造假质疑 澄而不清_公司信息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信息 >> 文章正文

上海钢联回应造假质疑 澄而不清

加入日期:2014-8-6 23:23:24

21世纪网8月6日晚间,上海钢联针对前一日(8月5日)21世纪网(微博)的独家稿件《独家起底上海钢联造假术:钢银的注水繁荣》发布公告作出回应。

公告中,上海钢联对钢银平台的发展思路、交易模式、管理体系及业务进展情况作了说明,不过对于钢银平台造假的质疑,上市公司的回应并不清晰,“澄而不清”。

事实上,上海钢联在今年一季报风险提示中的表述,便让人浮想联翩。

“钢银平台属于创新型项目,目前尚无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公司尽管制定了业务操作流程、交易规则与风险管理制度,但可能由于流程制度不完善、交易监控不当、工作人员违规等因素,而给公司造成经济或声誉上的损失。”上海钢联在一季报中这样写道。

对此事21世纪网将持续跟踪。

由撮合向寄售转型

8月6日晚间,上海钢联针对前一日21世纪网的独家报道《独家起底上海钢联造假术:钢银的注水繁荣》作出回应。

这份回应公告,上海钢联主要围绕钢银钢铁现货网上交易平台(简称“钢银平台”)的发展思路、交易模式、管理体系与业务进展情况作出说明。

据公告可知,钢银平台的交易模式分为两类,一类是撮合交易模式,一类是寄售模式。在撮合交易模式中,钢银平台充当“经纪人”,。为生产商、次终端用户(钢贸商)和终端用户之间提供居间服务,促成交易;在寄售模式中,生产商或钢贸商委托平台进行销售,货物交易、货款支付、提货、二次结算等环节都由平台全程参与。

钢银平台的撮合交易服务为免费服务,不向买家或卖家收取费用,其交易额不计入钢银平台的销售收入;寄售模式下的交易通过钢银平台结算,由平台向客户开具发票,其交易额计入钢银平台的销售收入。

据悉,撮合交易没有形成任何收入,上海钢联表示,其存在的作用是“吸引用户,培育用户习惯,为后续走向支付结算、物流仓储的全流程服务打下基础。”

8月4日,钢银平台当日的寄售业务量已经达到了7300吨。上海钢联认为,正是由于钢银平台前期累积的巨大的撮合交易量带来的客户基础才实现了这一成果。

上海钢联还表示,钢银平台开始由撮合交易向寄售模式发展,并围绕交易提出了构建大宗商品电子商务生态链的规划。

回应澄而不清

21世纪网此前的稿件,便是针对撮合交易模式可能存在造假情况作出的报道。

在稿件《独家起底上海钢联造假术:钢银的注水繁荣》中,21世纪网调查发现在撮合激励体制下,钢银的业务员通过与同行置换撮合底单、向同行或者钢贸商购买、将不符合要求的底单PS等手法虚构交易。

对此,上海钢联的回应是“公司已建立并积极完善内部管理体系,不断对撮合交易的管理措施进行调整改进,以确保交易的真实性。钢银平台对撮合成交订单的确认设置了严格的审核流程,订单须经部门总监审核通过后方为有效成交量;此外,钢银平台设置了专门的部门对成交订单进行抽查,对买卖双方进行电话回访,以确定交易的真实性。”

这样的表述,看似对造假问题进行了回应,但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钢银平台的撮合交易量,是否在“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严格的审核流程及随机的抽查”下,仍存在漏网之鱼——造假的情况?

另外,尽管上市公司表示“设置了严格的审核流程,订单须经过部门总监审核通过后方为有效成交量”,但上市公司也承认,可能存在交易监控不当、流程制度不完善的情况。

21世纪网便发现,早在今年一季报中,上海钢联便写道,“钢银平台属于创新型项目,目前尚无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公司尽管制定了业务操作流程、交易规则与风险管理制度,但可能由于流程制度不完善、交易监控不当、工作人员违规等因素,而给公司造成经济或声誉上的损失。”这样的表述似乎更能解释造假的情况。

据悉,钢银平台自2013年年底组建撮合团队,截至目前超过600名员工。并且,自2014年7月1日起,钢银平台已经修改了撮合交易的激励政策——在前一日的报道中,21世纪网亦提到,从7月份开始,之前的激励制度取消。(21世纪网盛夏)

(21世纪网)

编辑: 来源:21世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