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美股大牛市放大了A股熊市的痛苦值,当A股闪现一点阳光,呼喊着“牛市将至”的人立马暴增。只不过业绩牛市仍未见踪影,圈钱熊市的考验即将出现,反弹行情走多远得看大盘新股“堰塞湖”何时泄洪。
沪指只是跟随美股补涨
当下,绝大多数国家的股市已逾越2008年美国华尔街海啸爆发前的高位。美股早已进入牛市,为何沪综指迟迟未能扬起牛蹄呢?从宏观层面看,原因在于美国果断挤破楼市泡沫,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
相比之下,中国在挤破股市泡沫之时,却放任楼市泡沫做大。美国居住类价格占CPI权重为42%,远高于中国的15%。如果以此重估物价,中国早就进入CPI双位数大涨而PPI猛跌的滞胀期。
中国经济目前处于偏滞胀期,货币政策陷入两难格局:过于宽松则通胀猛升,过于紧缩则经济速冻,不得不在紧松之间迅速摇摆。6月份CPI同比仅上涨2.3%,中国央行正摆向货币适度宽松,沪综指应声起舞。不过,由于沪综指上半年涨幅在全球股市中垫底,近期的急升行情更多是补涨。
牛市共振效应远未出现
所以,本次反弹这不仅是技术反弹的需要,更是各地松绑楼市限购令、央行放水和国家层面微刺激的合力效应。不过,高层关于“三期叠加”的预断和频频出手的微刺激政策,显示新一轮的“财政四万亿”刺激难以再现。
同时,今年的经济总量较2007年已是翻番,住宅开发总量较2007年翻两番,货币刺激边际效应速减。6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超过160万亿元,远高于2007年末的52.6万亿元。想重现2008年时的刺激效应,或许需要财政投入十万亿甚至更多。
一般来说,大牛市往往需要货币宽松、企业盈利好转和持续的赚钱效应所带来的市梦率理论盛行,类似因素短期难以出现在A股市场。况且,沪综指从2007年6月的3404点向10月的6124点进军,增量资金来自疯狂发行的股票型基金。当下的增量资金只云集于打新市场,股基发行步步难行,牛市仍是无米之炊。
吃饭行情不可过于贪杯
过去25年来,A股运行趋势取决于业绩牛和圈钱熊的博弈结果。“牛短熊长”的实践,证明了A股融资功能至上,赚钱功能被严重漠视。
从本轮行情的性质来看,与其说是宏观面微刺激效应发酵,不如说是改革红利所致:一是央企国企改革让大盘蓝筹有了炒作题材,交行涨停板的出现令机构敢于抄底“大笨象”股票。二是新股低价发行让利投资者的政策催生秒停式上涨,类似赚钱效应提振了市场信心。
可以说,“大笨象”的沪综指近期大涨,是改革新政让利于民的结果。但是,央企国企引民资的改革意在机制创新,短期业绩难以立竿见影式提升。同时,A股上涨的终极目标是让新股扩容师出有名,大盘股的发行如箭在弦,令股市资金面再度捉襟见肘。
所谓牛市是资金买出来的。在八连阳行情中,沪市单日最大成交为周一的1804亿元(其后逐日缩量,显示接盘乏力),在2007年大牛市中的单日最大成交量是5月30日的2755亿,在2010年蓝筹大涨行情中是10月18日的3076亿,三者对应的深沪流通市值分别约为21.7万亿、17.6万亿和5.93万亿。股市成交日益缩小和流通市值日益扩大之间的矛盾无法解决,A股牛市难以再现。
可以预见的是,三期叠加时期的A股盈利难以出现美股式的逆转。投资者对楼市泡沫破灭和地方政府融资坏账的担忧并未消除,一旦限购令松绑未带来楼市销量大涨,周期股炒作将戛然而止。利好对冲政策仍将出现,这些举措将为改革争得时间,并让年度吃饭行情继续演绎,沪综指年内仍有望向2300点甚至2400点进军。
不过,一旦超级大盘IPO和以银行优先股为首的再融资出现,则各方苦心营造的股市资金面暖市将可能逆转。类似盛宴结束的信号一旦出现,投资者切不可贪杯,及时退出方为上策。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