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颖
美国市场一向被外界认为竞争激烈,且由于已积累了诸多成功的公司和VC,对后来者而言是个很难击败的市场。但过往的投资经验告诉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每个国家其实都有自己思维的盲点。“美国市场成长的经验会让他们自己看不到一些全球化的机会,都觉得只要把自己本国的这个市场吃透就够了,这也就造成了很多时候反而投资领域的竞争没有想象中那么残酷。”
童士豪对中国和美国创业及创投的差异认识,正随着他对美国市场的深入而越发具象。他告诉记者,美国很多创业公司都是从一线城市比如纽约、洛杉矶、旧金山这些大城市起家,再逐渐渗透到二三线城市,产品设计往往紧跟大城市的潮流,所以从产品角度来讲他们的产品设计会相对比较美,目的是让一线城市的用户更舒服。
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美国的很多创业者本身毕业于各大名校,对于美国“屌丝”用户的行为并不了解也不在乎,对于他们而言,他们的创业定位就是服务于大城市的精英,这是他们认为的主流人群。
除此以外,美国的创业环境相对竞争没那么激烈,商业模式抄袭速度也没那么快。童士豪向记者举例,比如一个创业者已经在做A产品了,可能别人更多的是愿意去想B产品怎么做,而不是说做个A+产品。这就使得在美国任何的想法都可以去尝试,且可以用很多低成本的方式尝试很多事情,所以美国的互联网创业企业大多并不着急一下子做大,而是慢慢积累流量后再通过多种方式去变现。
这种美国互联网公司的典型成长模式却与中国迥然不同,童士豪特别提到,中国的互联网领域竞争过于激烈,每个细分领域都可能存在多家模式相似的公司拼得头破血流,所以它们大多追求快速成长,特别是在变现这个问题上。
“其实他们并非从一开始就打算做电商、做互联网产品,而是发现卖广告赚不了钱,广告效果不好阻碍了自身的成长,为活下去才想到要寻求多种方法来快速变现,比如现在更多的是用虚拟道具或是建自己的市场空间来导流量变现。”童士豪说。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由于他们的目标消费群多为屌丝用户,所以他们的产品体验更多会瞄准如何让屌丝用户用得更爽、更方便。
正是基于美国精英创业与中国“屌丝”创业形成的这种迥异的创业诉求,直接导致了美国本土VC的投资判断也与在中国投资的VC有着完全不同的决策点。童士豪直言,美国的VC对于中国互联网成长的模式,即这种屌丝天下的打法没有感觉。
去年纪源资本在B轮领投了硅谷移动电商平台Wish,在今年Wish的C轮融资中纪源资本继续参投。
“Wish这个项目当初很多美国本土VC都看过,但很多人都说看不懂,他们觉得这里的货都是卖给穷人,有什么好做的。所以很多这类的项目他们不会去碰,也不知道怎么去估值。”他说,“美国本土VC对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会比较喜欢,另外对企业型的软件服务、云服务也会比较喜欢,但像Whats App这类的项目他们就搞不懂Facebook为什么愿意花那么多的钱去买它。”这是童士豪常听到美国VC在谈论的话题。
“他们比较弱的就是碰到一些项目有流量,但无法变现就会不知怎么办,对于如何通过虚拟道具或虚拟产品去变现他们不懂,虽然对这类项目觉得有意思,但顾虑更多,所以敢下手的VC并不多,因为他们没有形成在中国投资互联网公司的思维,当然也就无法做决定。”
童士豪认为,不同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和美国的互联网公司的成功要素是不一样的。当他身处美国,在美国本土VC的想法和思维模式还没有改变也不敢轻易尝试之前,恰恰给自己留下了投资的机会。同样的,对于中国那些试图走出本土市场的互联网项目而言,他在海外拥有的信息及资源往往又会成为吸引这类优秀项目的最大优势。
在这个前提下,能快速全球化的创业团队在童士豪看来应成为关注的投资焦点。他判断,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瞄准全球化的公司将有望成为大公司,规模可能比BAT 还要大。“谁能吸引海外人才加入,快速地去攻占海外市场,谁就能先拔得头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