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评论:投资者请学会满足_理财热点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财热点 >> 文章正文

美股评论:投资者请学会满足

加入日期:2014-8-27 3:01:46

  导读:MarketWatch专栏作家杰弗(CHUCK JAFFE)撰文指出,散户投资者犯下种种错误的心理根源,其实还是在于他们不能满足于一个“足够好”的策略,总是想要追求更好甚至完美,而结果十有八九只能是事与愿违。

  以下即杰弗的评论文章全文:

  作为共同基金投资者,我们必须明白哪些投资行为是错误的。想要找出这些错误的行为,大多数人只要好好看看自己的投资组合就能够做到。

  无论是买进那些操作费用比率超过平均水平的基金,还是持续追逐炙手可热的基金——而不是试图“逢低买进”那些市场正在抛售的东西——无论是对自己投资组合的管理过于积极,还是倾向于投入那些只会空口许诺却尚未被证明的基金经理人的怀抱,等等等等,这些经典的错误几乎所有散户都会犯上至少那么一两样,在自己投资组合的历史记录当中很容易就可以找到。

  关键在于,这些错误真的那么糟糕吗?

  我之所以会想到这一问题,是因为先锋,这家世界上最大的共同基金公司不久前进行了一次研究,试图确定追逐表现的后果。

  他们的研究报告分析了“超过4000万种回报路径”,以覆盖散户投资者从2004年到2013年期间对多元化美国股票共同基金任何可能的交易。先锋将研究中的持有时间设定为3年,因为资料显示,典型投资者持有一支股票基金的时间就是这么长。

  研究假设,投资者持有一支基金3年后,如果发现其表现低于业界平均水平,就会将其卖出,替换为同一资产门类当中表现更佳者。

  他们首先发现,那些较为积极的投资者,即会放弃“较差”的基金,改为“较好”者,其长期表现不及那些对最初的选择不离不弃者,这倒没有什么特别值得惊奇的。

  不过,两者之间的差距确实非常可观。比如,坚持买进持有的人在大型成长型股票门类当中可以收获7.1%的年平均回报率,而那些追逐表现的人却只能获得4.3%。

  不过,这种研究方法其实有点问题。事实上,我是很少听说过散户将一支表现落后的大型成长型基金换成表现领先的同类基金这样的事情,他们更常见的做法是对整个资产门类都失去了耐心,于是转而去追逐当时最热门的东西了。这方面最直观的例子之一就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投资者都彻底放弃了股票,转而投资债券,结果错过了股市后来的牛市。

  当然,虽然研究方法不算完美,但是结论是正确的,即投资者的交易,其作用往往是损害自己的利益,而不是相反。

  现在我们该来说说投资者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了。许多人都说过,因为他们是非理性的,因为他们没有必需的专业知识,等等。甚至会有人拿出各种数据来证明,如果他们投资于低成本的基金和长时间持有,他们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这诚然是正确的,但是正确并不意味着散户就能够做到。

  比如,投资者都知道买进一支指数基金是有道理的,因为能够持续超越相应指标的经理人实在是少而又少。

  可是,买进一支指数基金确实有点像去游乐园坐翻滚过山车。我们都知道过山车在疯狂一番之后,最后还是会回到地面上的,但是并不是每个人的身体和精神都能够消受那番经历。

  且不论正确与否,使用一位积极管理的经理人,而不是一个指数,可以让许多人产生自己的下跌风险可以得到控制的感觉。他们会觉得,如果自己买进一支积极管理基金,那么在行情糟糕的时候,经理人就可能放弃相应的资产门类,这样自己的表现就会相对较好——不管各种研究报告会告诉他们什么。

  简而言之,有的人会去坐过山车和大转轮,有的人只对游船有兴趣,还有的人什么都想试一试。在投资主题公园当中,任何一个游乐项目都有可以让大家感到满意的时候。

  大多数研究都错过了的一个要点在于,没有人做出一个错误的投资决定时,会想着自己就是要犯错误,绝大多数时候,他们都是事与愿违罢了。

  “当代,人们得到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可以每天损害自身的工具。”旧金山Jurika, Mills & Kiefer总裁米尔斯(Karl Mills)解释道,“你的投资组合现在已经可以在推特上和你互动了……每一次市场波动你都会知晓,拿起电话听筒就可以得到投资建议……一切都在诱惑着你去尝试往往总是会损害你长期利益的事情。”

  他又补充道:“很多人都是这样,他们持续听到‘这会对你有帮助’,‘这会让你的投资组合更好’之类的消息,于是他们就会抱着‘我是在改善自己的投资组合’的想法动手了,尽管事实上往往不是那样。”

  总之,投资者必须明白那句古老的谚语:“至善者,善之敌。”

  如果你总是追求更好,甚至追求完美,那么可能性极大的,你原以为会帮助自己投资组合的行为,结果会成为对它的损害。

  只要你走在通向自己理财目标的正轨上,只要你晚上能够安心睡着,就不要去管其他的东西。

  你必须学会满足于一个“足够好”的投资策略,而不要去汲汲于“最好”的结果。(子衿)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