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届政府就任以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访的时候多次向国际推销中国高铁,被媒体评为中国最牛推销员。近日李克强在铁路总公司考察时表示,推销中国高铁时心里特别有底气,中国高铁走出去不仅能带动装备和劳务出口,更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那么李克强心里的“底气”来自哪里呢?
中国高铁总营业里程达世界一半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中国高铁的发展状况。据新华社了解,2013年,我国高速铁路总营业里程达到11028公里,在建高铁规模1.2万公里,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投产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高铁总营业里程达到世界一半。
中国高铁自开通运营以来,客流需求旺盛,运量持续增长。2007年动车组投入运营至2012年,全路动车组列车累计发送旅客15.7亿人次。动车组旅客发送量占全路比重由2007年的4.3%增长到目前的26.7%以上。与2007年相比,2012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增加5.4亿人,增长39.6%。
据悉目前中国高铁动车组最高运营时速可达380公里,发车最短间隔3分钟,适应最低温度可达零下40℃,最多一个长编组可达16节车厢,可运送1000多人。
中国高铁性价比高 桥梁隧道技术水平世界领先
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7月份发表了一份关于中国高铁建设成本的报告指出,中国高铁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为:时速350公里的项目为1.29亿元/公里;时速250公里的项目为0.87亿元/公里。国际上,高铁建设的成本多为每公里3亿元以上。这无疑成为了中国高铁最重要的优势之一。
更多地使用高架桥是中国高铁的特色之一,以京沪高铁为例,桥梁长度占了正线长度的86.5%,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大量的高架桥虽然比普通路基用料成本大为提高,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路基沉降的风险,并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土地占用和移民安置费用,反而总体上节约了建设成本。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的桥梁隧道建设的技术水平在世界上领先,速度快、价格低,这个优势别人比不了。
十几年的技术积累和大规模应用赋予中国高铁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以轨道技术为例,高速列车轨道沉降误差以毫米计,标准比F1赛车跑道还高。中国高铁纵横东西南北,沿线有湿陷性黄土,有湿地、也有高寒地区。在这些线路上,中国成功解决了地质沉降和轨道热胀冷缩问题,有效控制了钢轨全线高低误差,京广线、京沪线、哈大线等线路令人称道。
国内高铁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核心技术,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过程,特别是随着铁路信号和其他安全系统日益电子化和复杂化,保障旅客和铁路系统的安全性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上述这些都是李克强总理在国际上推销中国高铁的心中底气十足的原因。
中国高铁在海内外宏大布局 概念股风生水起
据新京报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表示,中国高铁规划现在要尽快拉通北京到所有省会的高铁线路,所有的省会之间要全部用高速铁路连起来。另外值得关注的一条高铁线路是渤海湾大通道,从东北到海南三亚拉通5700公里,综贯11个省区市。
国外的高铁战略方面,三条通往欧洲和东南亚的高铁早就备受瞩目。一条是计划绕道老挝,连接泰国,经过马来西亚,到达新加坡的铁路;另外一条是从新疆的阿拉山口北上,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和波兰;再有一条是经过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到土耳其,最后抵达德国。“这条铁路的目的是为了快速运油。”王梦恕表示。
另外,中国的高铁也在计划走进非洲。今年5月,李克强总理出访非洲时表示,中方还将在非洲设立高速铁路研发中心。中国另外一条规划中的高铁是从东北北上经过白令海峡的海峡隧道,到阿拉斯加、经过加拿大然后到美国,里程8000公里。
在如此庞大的规划面前,在二级市场上高铁概念股可谓风生水起。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更加刺激了国内高铁领域的信心。8月22日,中国铁投正式启动了175辆时速350公里和57列250公里的动车组采购,预计总采购金额超过400亿人民币。经测算,今年年初至今铁路基建板块涨幅超过12%,年内高点比低点高了29%,晋西车轴年初至今涨幅高达40%,晋亿实业涨幅超过20%。
随着国家在高铁建设上投入的加大,政策层面上对高铁的支持,走出去战略的不断进展,高铁建设在未来国家经济建设方面必将扮演更加重要的作用。高铁建设涉及到了冶金、机械、材料、电子、电气、化工等众多行业。铁路发展的加快,还将带动机械、冶金、建材、电子信息等整条产业链加速发展和升级。据不完全统计,铁路投资的40%左右将通过材料费、人工费、人员消费等方式留在铁路沿线,对沿线经济也是巨大利好。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