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策略应因时而变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量化策略应因时而变

加入日期:2014-8-25 8:38:42

  六年的量化投资过程中,徐东波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成熟的量化投资理念。藉此机会,中国证券报记者针对如何选择量化产品,以及量化产品的标的选择、资金管理、风险控制等问题对徐东波进行了专访。

  中国证券报:如何鉴别量化交易产品优劣?怎样从账户记录上看一个量化产品是否优秀?

  徐东波:核心是看它的策略能不能因时而变,适合复杂的行情。很多量化策略只是根据简单的历史回撤生成一个或者一批策略,但这个模型只代表过去不代表未来,未来的规律在不断变化。这在期货市场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因为期货市场的淘汰率比较高,不断新陈代谢,可能一波行情打上去或者打下来,就有一波交易者离场,这批人离场以后市场的参与者组成就变化了,这些参与者之间形成的价格作用的规律也就改变了。老的指标、老的思想不可能适应未来的行情。参与者结构短期变化不大,但是把周期拉大到几个月甚至一年两年,同一个品种参与者变化很大。

  量化策略模型是否能够因时而变,在账户记录上就可以看出来。对应几段复杂的行情,如果在不同行情下回撤明显,那它的适应性就很差,回撤不明显收益稳定的策略适应性是比较强的。交易者选用模型要清楚当下的市场结构和行情级别,用趋势模型做震荡行情可能会导致长期持续回撤;另外,要大行情大做,小行情小做,否则模型和行情级别不匹配,账户收益曲线也不会好看。

  中国证券报:您在选择期股两市的投资标的方面是如何考虑的?二者有无联系之处?

  徐东波:我们不会在某个品种上反复做,而是看品种的市场机会。不过像一些交易量比较大的品种比如股指、焦炭、螺纹、橡胶、鸡蛋、铁矿石是我们比较青睐的,有时候也做玻璃。

  具体来看,我们从三个维度确定要不要做一个品种或者做什么品种。

  一是从消息面、基本面的大环境观察有没有可能出现大的波动变化。二是从技术特征观察,在小周期小波上是否突变特征明显。像菜粕的前期的这波下跌,我们在之前一两个月就测算出来大概这个时候会有这样的结构,并在对一家期货公司做培训的时候作出了提示。三是统计分析在这种结构下是否有足够的盈亏空间,品种盈亏比是不是高。有的品种消息面有机会,但是走势相当不流畅,来回震荡,这样进去盈亏比不高,我们参与不多。我们喜欢走势流畅明显的,同样的止损,盈利空间特别大,而且持仓不用在成本附近来回晃悠,比较难受。

  此外,我们还做期货品种的跨期套利和跨品种对冲。比如在上半年整体经济下行走势较明显的情况下,我们做多农畜产品、做空工业品的配置。

  另外,我们也做股票交易,今年主要做的有罗平锌电、凤凰光学抚顺特钢等参与比较多,挑选股票的逻辑主要有五个特征。

  首先是多周期上形成共振,技术上周线日线月线共振。二是和大盘共振,大盘处于震荡或者多头结构。三是个股的技术面短线特征比较工整。四是看个股的消息面和基本面,尤其是消息面有热点事件驱动、有利好的个股。五是看资金面,近期明显感觉到短线大资金在活动的股票。

  我们的股票和期货交易有联系,但不是对冲。我们的股票交易以中短线波段为主,一般持仓几天到半年一年,尤其是在震荡行情里面,明显牛市会长期持有。具体做法是结合股指价格波动特征,如果我们测算股指在空头结构,股票可能不参与,如果测算处于多头结构,我们会选择强势股票参与。

  中国证券报:您的资金管理和风控策略是怎样的?如何做好风险控制和收益率的平衡?

  徐东波:在这方面,我们主要是采取程序化、手工相结合,账户分级别进场和优化品种配置等方式,并在这个基础上灵活调整仓位同时用程序化设置止损线。纯粹程序化不容易控制回撤,而回撤到一定程度仓位拉不起来,杠杆放不起来。现在我们通过量化结合手工的方式能够较好控制收益回撤比。

  账户分级别进场的情况是这样:我们将资金划分成不同级别的账户,在仿真账户之后资金规模从小到大设置测试账户、小账户和大账户。策略开发的程序是,从论证到仿真到小账户到实盘,而国内很多程序化交易者并没有按照这一程序进行,直接省去了中间两个过程,一上去就不稳定,回撤比较大。

  在品种配置策略上,通过持仓品种的调整可以有很强的防守。在品种分散、策略调整之外,我们还会通过仓位控制来做资金管理。

  我们会根据设定的资金偏好来交易,比如对部分资金我们定的是允许回撤5%到10%,相应策略就稳健一些,如果允许回撤10%到20%,策略就会激进一些。同时,我们还在做期货和利率、债券产品的组合。在稳定收益部分产品打出安全垫以后,就会调整仓位,放大相对激进策略下的仓位。我们设置的清盘线在10%到30%。目前我们管理的2000多万元资金中,有三分之一是外部资金,主要是和期货公司合作的资管产品。

  在我们识别行情是一个流畅的趋势行情的情况下,一般在进场以后,交易标的价格波动在2%到3%的时候会加仓。总结来看,我们的风险控制逻辑一是进场仓位轻,二是盈利加仓亏损不加仓,三是产品启动时策略和资金管理比较保守。

  作者:张利静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编辑: 来源:中证网-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