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山鹰飞得更高的人——记雀儿山隧道建设者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比山鹰飞得更高的人——记雀儿山隧道建设者

加入日期:2014-8-19 15:02:31

  新华网成都8月19日电(记者樊曦、齐中熙)从成都出发沿川藏公路北线一路向西800余公里,有个地方叫雀儿山。说是“雀儿山”,但海拔6168米的主峰,却被藏民们称为“山鹰飞不过的地方”。

  60年前这里修了盘山路,但翻山仍要2个多小时。滑坡滚石、道路坎坷,险情几乎每天发生。为了绕过这道天险,让川藏公路更便捷安全,中铁一局建设者在这里坚守了4年,立志打通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隧道—雀儿山隧道。

  “太苦了,但也习惯了”

  空气稀薄,爬上两步就会胸闷气喘;气候寒冷,夏季穿上秋衣秋裤还是手脚冰凉;荒无人烟,周围50公里几乎看不到人……

  两年前,27岁的傅明佳和8个伙伴一同从成都出发,昼夜兼行,走了快3天,终于望到了雀儿山。接下来短短40公里的盘山路,他们走了3个多小时。一边是碎石林立的峭壁,一边是触目惊心的万丈深渊。“一路提心吊胆,再困也不敢闭会儿眼。”

  终于到了海拔4270米的项目部,但“没有房子、没有电,好像回到了原始状态。”傅明佳和大伙一起搭帐篷,一住就是3个月。正值夏季,大雨一下,行军床一半没在水里,鞋子成了漂浮的小船。

  “苦吗?”记者问。“苦,可我不怕吃苦。”小伙子笑笑说。

  33岁的赵小冬在项目部主管生产。去年9月,媳妇生了个大胖小子,由于施工任务紧,他没赶回去,受了不少埋怨。

  “今年儿子周岁,又不能回去。”这位瘦削的汉子红了眼睛。在这苦寒之地两年,他从120斤瘦到了96斤。

  “太苦了,但也习惯了。”他说,“就像60年前在这里修路的战士说的,雀儿山上扎下营,要把山打通!

  “要缺氧就和兄弟们一起缺氧”

  陈廷贵,几年前因为工伤坏了一只眼睛,但仍是不下山。记者见到他时,他正一身泥水地举着风枪在隧道中掘进。而前一天晚上他还因发烧输液。

  “这不算啥,难熬的是冬天。”他抹了一把脸上的泥水,“冰天雪地,氧气更少,喘气都难,但我们没停过一天。实在干不动了,就吸几口氧,接着干。”

  这么苦的环境,也有半路开“小差”的。施工队队长林修建刚上雀儿山时,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忍了18天跑回福建老家。“每天都是窒息的感觉,我怕。”

  可在老家待了24天后,他又回来了。“那么多兄弟还在这卖命,我不能一个人跑了,要缺氧就和兄弟们一起缺氧。”

  “这是我干工程10多年遇到最难的一回。”项目经理王刘勋说,“这里的含氧量只有平原的60%。别说人,就连机器都有高原反应,动不动就趴窝。”

  在隧道里,记者拿着相机都觉得异常沉重。而就在旁边,扛着10多公斤重风枪作业的工人一刻没有停歇。

  “拼的就是意志”

  “拼的就是意志”。王刘勋说,“也许今后我们再不会回来,但只要在这干过,一生都不会忘记。”

  60年前开辟川藏公路时,雀儿山是建设者面临的“第一险”。如今在隧道里,工人们3班倒,24小时不停工。7公里长的隧道,平均每天只能向前掘进半米,但在倔强的工人面前,大山一步步后退。

  当年雀儿山上建设者朴素而豪迈的声音似乎在山间再度回响:

  “我们在雀儿山上,住地是5000米的高度,营地的斜坡30度,开水沸点70度,气温是寒暑表零下不够度,但我们的热血沸腾到了100度。”

  60年后,沸腾的是一样的热血和激情!

  目前,雀儿山隧道主洞已掘进1300米,路基施工全面展开,共完成工程造价1.5亿元,占合同总额的约40%,实现了安全、质量、工期、成本全面受控。

  “打通雀儿山,是这里所有人的愿望。到那时,只要不到10分钟就能穿过大山。我们会比山鹰飞得更高。”项目书记贺志杰说。

  作者:樊曦 齐中熙

编辑: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