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超市:逆势扩张的喜与忧_公司信息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信息 >> 文章正文

永辉超市:逆势扩张的喜与忧

加入日期:2014-8-18 15:01:40

前一秒刚刚送走老股东民生超市,后一秒迎来新股东牛奶有限公司;那厢方才放掉了人人乐的股份,这厢又抓紧了中百集团的股权。永辉超市用这一放一抓、一退一进充分展示了其生命不息“折腾”不止的现状。这是好事,也是隐忧。

联姻“牛奶”

大名鼎鼎的牛奶国际相中了本土超市小生永辉超市

彼此的见面礼是:牛奶有限公司以7元/股的价格,用人民币现金认购永辉超市的81310万股份,总金额达到了近57亿元;永辉超市则让出19.99%的股权,并为牛奶有限公司留出了两个非执行董事及一个公司监事的席位。

永辉超市方面表示,该非公开发行方案仍需通过公司股东大会批准、商务部原则批复和中国证券会的核准。原则上来说,这桩婚姻仍存在不确定性,尽管这种可能性或许并不大。

无论如何,这出郎有情妾有意的故事是备受瞩目的。据外媒报道,此桩交易一旦成行,将会成为牛奶有限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收购。与此同时,这也是怡和集团(怡和集团是牛奶国际的母公司,牛奶有限公司是牛奶国际的全资孙公司)起码10年内发起的最大收购(按价值计)。

在外人看来,这有些不可思议。

尽管永辉超市如今已蹿升至中国第五大超市集团,但让牛奶有限公司掏出56.92亿元真金白银,砸给被普遍唱衰的传统零售企业,还是让人有些意外。毕竟,牛奶有限公司的掌舵者们是“见过世面”的行家里手。

众所周知,牛奶有限公司是牛奶国际的全资孙公司,牛奶国际(包括其关联公司及合营公司)则是一家领先的泛亚零售企业,经营着超过 5800 家店铺,包括超市、大卖场、便利店、药妆店、家居用品店及饭店。其不仅拥有惠康、万宁、美心等赫赫有名的品牌,同时还受权开拓发展7-11、星巴克、宜家等品牌在香港及广东等地的门店。

如果此番注资顺利,牛奶国际的零售帝国版图里又将增加浓重一笔。牛奶有限公司持有的19.99%的股权将使其成为永辉超市的最大单一股东,是继实际控制人即创始人张轩松、张轩宁两兄弟之后的永辉超市第二大股东。

根据公告显示,交易成功后,张轩松、张轩宁兄弟的持股将分别从目前的24.68%与15.24%,下降至19.75%和12.19%,但鉴于两人合计持有31.94%的股权,因而二者仍为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这意味着,短期之内,牛奶有限公司还没有对两兄弟“指手画脚”的打算,这番注资也更像是一场“纯粹”的投资。尽管,牛奶国际借永辉超市迂回布局内地市场的“野心”昭然若揭。

但无论如何,就眼下的永辉超市而言,这终归是一种“雪中送炭”。

“雪中送炭”

在中国零售市场,永辉超市不缺口碑、不差机会,唯独缺了这么点现金流。

“从目前看,永辉超市是‘无奈’大于‘野心’。因为其扩张计划是需要大量现金的,已签约但未开业的门店数多达140家,如果没有足够的现金流来实现开业,那么便意味着极大的资产负债率。”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对新金融记者表示,永辉超市是需要这笔钱来“补血”的。

永辉超市披露的相关细节来看,缺钱一说有迹可循。

截至去年年底,永辉超市已开业门店数量为288家,已签约未开业门店数量为140家。未来3年的开店计划是平均每年新增60家门店,未来3年新开店总数不超过200家。若以每家门店需要3000万元的前期投入来计算的话,那么永辉超市每年在门店拓展方面需要动用的流动资金就将达到18亿元。而截至2013年年底,永辉超市的库存资金总额仅为18.9亿元,资产负债率却高达54.4%。

永辉超市今年的开店计划是40-50家,但上半年的开业数字仅为12家。想要实现既定的全年目标,永辉超市下半年的任务可见不小。此外,旧门店的改造、O2O业务的探索与实践、信息化的升级以及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等任何一个方面,无不围绕着“钱”字打转。

当然,这桩“婚姻”带给永辉超市的并不仅仅只是这近57亿元的现金而已。

一方面,牛奶有限公司有着先进的零售行业经营管理经验,这对永辉超市的公司治理和内部管控的加强多多少少有所帮助;另一方面,牛奶国际在全球采购、食品加工与安全、自有品牌开发等多个方面有着不错的领先优势,这对于永辉超市打开国际视野、降低采购成本、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等有着较大提升。

除此之外,还有“面子”的挽回以及对公司挑伙伴眼光的正名。

在牵手牛奶国际之前,永辉超市刚刚经历了原公司第二大股东、公司唯一外资发起人民生超市减持全部公司股份。要知道,限售期过后就开始频频减持的民生超市不仅给永辉超市的股价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同样也给其带来了“面子”上的难堪。

中百集团的问题上,永辉超市也经历了从咄咄逼人到暂时哑火的转变。在先后3次购买、增持,一举成为中百集团第二大股东,并放言不排除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中百集团股票可能性之时,永辉超市遭到了中百集团控股股东武汉商联的强势反击。

而在人人乐的投资上,永辉超市更是全面落败。本打算既做财务投资又做战略部署的这桩生意,最终以业务交流没动作、财务投资没收益,甚至更是亏损了近1000万元的惨况收场。

“意外”伤害

不过,强援的引入,也带来了“意外”的伤害。

由于筹划与牛奶有限公司的合作,永辉超市于8月7日进行了紧急停牌。在停牌公告中,永辉超市明确指出,这是为了“保证信息披露公平”、“维护全体投资者的利益”。

但戏剧性的一幕是,在永辉超市此前发布的一条公告中显示:“公司于8月6日接到副总裁谢香镇通知,其因手机不慎操作于 2014 年 8 月 5 日以 7.42 元/股的价格一次性误买入公司股票 27.1 万股。”

事情的处理方案是:因该买入行为处于公司 2014 年半年报窗口期内,谢香镇表示上述误操作所购入股票于 6 月后至公司 2015 年半年报前卖出,如有盈利归上市公司所有。

事情接下来的发展是:11日晚间,停牌多日的永辉超市发布了与牛奶有限公司合作的相关事宜;第二天,股票复牌,开盘不久便出现涨停,当天报收8.04元。以此推算,停牌前的一次“误操作”一日浮盈竟达到了近17万元。

“5日‘误买入’、6日向公司‘汇报’、7日停牌、12日复牌、涨停,大多数人的反应一定都会是一箩筐疑问:时间是不是太‘紧凑’了?公告发布得是不是太‘及时’了?巧合是不是太多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证券行业资深人士告诉新金融记者,此事留给外界的想象空间很大。

该人士进一步表示:“一般来说,常出现的误操作有买入、卖出的操作错误,买入、卖出数量的输入错误,或者哪怕是一个多个账户之间的账户登录错误等。如果是第一种误操作,那么说明其本意或许是想卖27.1万股,那么之前账户里有没有这么多股票?如果是第二种误操作,意味着其只是不想买这个数量的股票,不代表其不想买,那么作为公司高管,临近停牌做这种事情合适不合适?如果是第三种,是不是还是有内幕交易的嫌疑?当然,他可以有讲得通的合理解释,但就目前来看,只是一个公告、一句‘误买入’,是不是太不科学、太敷衍了?”

新金融记者就此事与永辉超市方面取得联系,但董事会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以半年报未发,窗口期内不能接受采访为由婉拒了记者。

“如果是先宣布停牌,再查出这笔大额交易,他的处境就更不利了。”在上述人士看来,前后几个公告的出台,更像是该高管的一次“自我救赎”,“我相信这是个个人行为,但是在这个事情的处理上,公司处理得并不好。”

对此,林岳也颇有同感:“此事对永辉超市来讲是有负面影响的,股民或许会觉得公司很乱、高管可能诚信有问题,而且连公告都不符合章程,‘所获收益归上市公司所有’这种说法不但不符合相关章程,更是让人啼笑皆非,因为此高管本身就是股东之一。”

全面自检

从某种程度来说,永辉超市需要一次全面自检。

不可否认,一直以来,永辉超市一直是好榜样的形象——业绩良好、发展迅速、潜力巨大。从2010年的123.17亿元营业收入到去年的305.43亿元,永辉超市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5.35%。与此同时,公司净利润也逐年走高。2013年,永辉超市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06亿元。在零售行业整体疲软的大环境下,此成绩已属不俗。

但“好学生”也同样有苦恼。

在门店运营上,永辉超市已先后关闭过河南郑州东太康路店、南京大厂店等门店,并计划关闭吉林白山市两家门店、福州交通店和福建南平梅山店。其中面积最小的在500平方米左右,面积最大的为2568平方米,预计产生的损失约为205万元。而在北京,永辉超市正深陷与商户的纠纷之中,且已进入诉讼流程。

在品类经营上,一向以生鲜食品打天下的永辉超市一直饱受非生鲜食品品类短板困扰,其在非生鲜领域的努力至今未见明显起色,但其最大的优势反而正在被广泛模仿与复制,虎视眈眈的同行们正尝试着削弱永辉超市的核心优势。

在接下来的日子中,永辉超市还将不得不面对快速跑马圈地带来的后遗症,如财务费用的大幅增长、大面积的新店亏损及经营业绩与净利润的下滑、人才的断层等一系列难题。除此之外,电商、高端超市等业务上的考验,对这个以生鲜见长的区域性龙头来说,难度也都不小。

“所谓的‘好榜样’是因为它在合适的时机从行业竞争当中脱颖而出。但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永辉超市和很多本土企业一样,没用太多精力去不断地加强内部管理、流程控制等方面。永辉是值得很多企业学习的,它有自己的个性与特色,但是未来它最大的挑战还是来自它的自身管理。”林岳认为,从某种程度来说,上市是一条“不归路”,这对企业的要求反而会更高,“尤其在整体零售行业越来越艰难的今天,永辉超市更需要放缓脚步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与商户的合作、签约和开店的整体规划、资金使用规范的管理等,踏踏实实地做好内功。”

新金融记者 张沙莎

(新金融观察)

编辑: 来源:新金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