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国际热钱借道沪港通流向港股 对A股兴趣强烈
32周减少28万个A股休眠账户在春天里苏醒
港股通基本交易规则
沪港市场的估值逻辑
国际热钱借道沪港通流向港股 对A股兴趣强烈
沪港通继续密锣紧鼓地推进。
8月14日,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带队访港,香港特首梁振英表示,香港与内地在金融经贸方面的合作必须抓紧时机。而不久前,上交所下发新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沪港通试点办法(草案)》,与4月发布的版本相比大幅修改逾50处,许多原为“禁止”、“不得”的条款,修改为“另有规定的除外”、“暂不参与”等等,显示出对于“沪港通”的设计正在不断拓展与完善。
沪港通相关规则的不断修改与内测正印证其越来越近的步伐,但是对于投资者而言,面对沪港通的机会,重点布局港股还是A股,这是一个选择题。
港股才是热钱终点站?
民币仅仅占沪市选定标的日交易额的3%左右,对于目前的内地市场来说可谓杯水车薪。而在内地市场疲软的背景下,新开放的香港市场必将会吸引更多内地投资者的注意,这无疑会减少每日境外资本的净流入,甚至出现内地资本净流出的情况。
同样对沪港通持有谨慎观点的还有广发证券(000776)策略分析师陈果:“需要谨防沪港通正式开通后的证伪风险:市场可能会发现沪股通使用额度大幅低于预期或者少于港股通,或者QFII减仓转换用沪港通渠道等。”
如果从两地机构的动向看,似乎是港股更有吸引力。
证监会发布数据显示,截至7月18日,内地、香港分别有90家、215家券商申请参与“沪港通”试点,分别占各自市场拥有经纪业务资格会员总数的91%和43%。明显看出内地经纪机构对沪港通具有更高的积极性。
国际热钱的流向标的也是港股。
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8月12日表示,7月以来金管局承接超过90亿美元沽盘,其中下旬流入的部分资金流向股市,或与“沪港通”即将落实有关,亦与基金经理对新兴市场及内地的预期转好、将资产重新分配至内地及香港股票相关。
从7月1日第一次注资开始,金管局已前后24次应市场需求向市场注入超过750亿港元。整个过程可分为2个时间段,从7月1日至7月18日,金管局注资的密度较高,曾在不到24小时内连续注资3次;而从7月26日至今,金管局再注资10次。
国际资金的流入也在不断抬升港股市场。8月4日至8月8日统计数据显示,腾讯控股(0700.HK)、港交所(0388.HK)、中国移动(0941.HK)为单周成交额最大公司,分别为142.59亿元、127.68亿元、105.3亿元。8月14日,恒生指数一度摸高年内新高24964.42点,直逼全球金融海啸后2010年11月创出的最高24988.57点。
资金的涌入,是将港股作为踏板,还是资金直接将港股作为最终目标?
中金公司负责金融产品设计的李飞更倾向于认为热钱的目的地是港股。其向记者透露:“现在流入香港的资金我们预计有可能是潜伏相关沪港通港股标的,等待内地资金的抬升。腾讯控股、港交所均是港股标的。”但李飞同时透露,“最近与高盛等亚太地区研究部门的讨论中,确实发现有国际热钱往亚洲流动迹象,但是并不显著,资金量也没有大家想象的大。原因是还有很大一部分机构在观望中国经济走势。”
陈德霖的说法也能部分佐证热钱的目的地是港股。陈德霖认为“不存在机构为参与沪港通而提前囤积港元的说法”,因为机构若要透过“沪港通”购买A股,按照汇兑成本的考虑,用美元直接买人民币或囤积人民币更为合理,先买港元再换人民币只会增加二次成本。
根据已经公布的部分沪港通交易细则,沪港通对投资者采用双向人民币交收,即内地投资者买卖以港币报价的港股通股票,以人民币交收,香港投资者买卖沪港通股票,以人民币报价和交易。
对此,李飞也不认为国际资金是想进入内地:“沪港通获利最多的不一定是内地市场,很有可能是香港市场。”
在沪港通之前,国内投资者只能通过QDII一个公开渠道投资海外市场,境外机构只能通过QFII和RQFII投资A股。两个市场投资者互相了解的程度不深。
另外一方面,A股更多的时候仍然是政策市居多,这并不算是一个健全的市场。“尽管已经有12年之久的QFII经验,但是外资机构投资者在大批量进入的时候,我们预计仍然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他们会依然延续此前的QFII投资路径,选择相对更为安全和保守的投资理念,这明显会束手束脚,至少在短期内对A股投资力度不会太大。”李飞的研究认为。
从资金面来说,目前证监会对于两地资金流动的金额设定了上限。以上交所为例,目前草案中每日130亿元的投资上限只占到沪市选定的投资标的日均交易额的17%,再考虑到内地资本的流出,每日净流入的25亿人
A股魅力
不过,也有机构持有不同观点,香港野村证券投资经理周杰(化名)向记者表示:“我们的研究员此前去欧美路演,非常多的机构都表示了对A股市场的强烈兴趣,所以我们看好在沪港通开通之后对A股的投资机会。”
上投摩根最近两期的调查显示,相比港股,香港投资人对A股更有信心,同时对A股投资更感兴趣。其中,大约有四成港人愿意投资A股基金产品。
周杰解释到:“内地有非常多低估的蓝筹股,而即使是香港的绩优股,各大机构早已经配置了,内地的低估蓝筹股值得进行配置。A股和香港股市已经连续两年在全球市场中走势落后。两地市场的估值水平和相对表现都已经在全球市场中接近垫底,A股和香港股市是全球的投资洼地,资金自然会往这里流,而A股比香港限制更多,之后开放的想象空间就更大。”
对于沪港通的机会,野村证券不但去了解了欧美的需求,还曾赴内地的东北调研。
呈瑞投资董事长王欣艺也赞同A股具有吸引国外机构的能力,“沪股通的试点规模为3000亿人民币,数量级上已经和发展了12年之久的QFII规模相当并超过了目前的RQFII规模,对于海外投资者来说,投资配额增加迅速,境外投资者的话语权将更重。因此,未来国际成熟市场的投资风格对A股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预期沪港通未来规模的扩大,其带来的赚钱效应有可能会带来外部资金的结构性流入,其带来的是整个投资理念变化,并有可能帮助A股纳入新兴市场指数。”
呈瑞投资是一家设立在上海的私募基金,在2014年7月福布斯中文版所公布的阳光私募排名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泽熙投资。其董事长王欣艺曾就职于国泰君安中小盘团队和重阳投资,熟悉港股市场。王欣艺同时还是香港上市公司浙江永隆实业(08211.HK)董事局主席。
王欣艺向记者透露,正在筹备海外基金,并在两地市场中筛选出一些具稀缺性的标的。
“中国内地此前高烧不退的房地产市场和近两年持续走高的第三方理财市场也使得低迷的A股市场相形见拙,现在房地产市场的萎缩也必然使得在房地产市场中的资金挤出来,这部分资金受到沪港通的影响也必然流入A股市场中。”周杰补充道。(21.世.纪.经.济.报.道.周..松.清 )
32周减少28万个A股休眠账户在“春天里”苏醒
股市回暖了,投资者的热情提高了,表现之一就是新开账户多了,休眠账户数量减少了。
新开账户,大家说的比较多,在这里不妨说说休眠账户。
笔者梳理了中国结算公司公布的近一个月来的统计数据,发现这么个现象:最近一个月来,休眠账户的数据在不断减少,从7月7日到8月8日的数据来看,每周的期末休眠账户分别是4246.41万个、4245.55万个、4244.7万个、4243.44万个和4242.11万个。
换句话说,就是A股的休眠账户在最近一个月来,以每周1万余个的数量在减少。
如果我们再往前推,可以发现,其实,从年初以来,A股的休眠账户就一直在下降,到上周已是连续32周下降。具体看,数量从年初的4270.14万个减少到上周的4242.11万个。也就是说,在32周的时间里,休眠账户减少了28.03万个。
所谓休眠账户,是指证券账户金额为零、资金账户余额不足100元且3年以上无交易记录的投资者A股账户及对应的资金账户。休眠账户主要由证券公司按休眠账户标准根据投资者账户实际使用情况来确定;对于没有指定交易或托管证券公司的A股账户由中国结算公司来确认是否为休眠账户。
休眠账户“苏醒”,与市场回暖密不可分。我们看到,7月份以来,A股出现了久违的大幅反弹行情,股指连创年内新高,投资者信心也随之回升。
与此同时,国内主流研究机构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同样十分乐观。其中,有“私募教父”之称的赵丹阳直言,“A股将迎来史上最大牛市,目前尚处于牛市第一浪。”在他看来,2000点就是A股底部,混合所有制改革将是中国牛市的引爆点。
混合所有制改革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像即将开通的沪港通,将引发众多的国际资本流入A股市场。
资金流向监测机构EPFR(新兴市场基金研究公司)数据显示,截至7月30日的当周,该机构监测的全球新兴市场股基单周资金净流入逾20亿美元,达到77周以来的最高水平。截至7月30日的一周内,中国股基资金净流入14亿美元,创2008年二季度以来单周新高。超过40%的新投资资金流入到中国金融行业。
数据显示,大量的国际资本正在从欧美市场和日本市场撤离,并流向以中国为主的新兴市场。
此外,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也有望带动A股市场继续向好。如12日国务院发布的保险业新“国十条”提出,进一步发挥保险公司的机构投资者作用,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业界认为,保险业新“国十条”,将对保险资金运用产生导向作用,对A股市场形成利好。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A股市场中的休眠账户从“冬眠”状态中苏醒过来,绝非偶然,其背后是有强大的力量在推动,而这股力量来自政策和资金。(证.券.日.报.择.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