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经济学复苏幻象破灭_理财热点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财热点 >> 文章正文

安倍经济学复苏幻象破灭

加入日期:2014-8-12 5:28:19

  张庭宾

  日本经济复苏已初步被证明,只是安倍经济学的数字幻想而已。

  在2013年的新年讲话中,日本首相安倍表示:“日本眼下最重要的任务是从通缩和强势日元中摆脱出来,只有这样经济才可能复苏。”

  安倍开出的药方就是——通过超级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为经济注入活力,然后逐步让企业发展来带动经济增长。在任命黑田东彦作为日本央行[微博]行长后,黑田表示在两年内将日本基础货币量扩大一倍,2014年底达到270万亿日元(约合2.83万亿美元)。日本央行从去年4月4日的货币会议上开始了史无前例的超级货币宽松政策——每月收购国债额度超过7万亿日元。

  如果说安倍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日元贬值和摆脱通缩,那他已经初步达到了目的——从2013年初开始,日元对美元的最大跌幅已经达16%;而几个月后,日本的通胀就开始上升。根据彭博经济学家的预计,日本今年的核心CPI将会自1992年来首次超过1%。截至今年3月,日本的名义GDP已实现连续六个季度增长,为20年来最长的连涨。

  但这其实并不能算成绩,因为日元印刷注水多了,物质财富总量相对稳定,那么纸币自然就不值钱了,对美元就会贬值,在国内商品就会发生通胀。与此同时,用贬值的日元衡量GDP,那么GDP增幅自然上涨。

  真正对日本经济复苏有推动作用的:一是日元贬值推动日本的产品出口,从而获得更多的贸易顺差,从而带来GDP的增长;二是宽松货币政策降低企业资金成本,提高企业利润和竞争力,从而推动工资增长,拉动内需。

  然而,现在看来,这两个目标均未达成,首先是其增加贸易顺差的希望已经破灭。虽然日元对美元贬值了16%,超过了10年通缩期间的贬值幅度,但日本的贸易赤字仍然持续扩大:2013年贸易赤字达11.47万亿日元,同比增长65.3%;2014年上半年贸易赤字7.6万亿日元,同比增长57.9%。

  如此糟糕的贸易数字可以找到一些借口,比如在日元升值期间,大量日资企业海外投资建厂,分流了日本本土的制造业出口。比如本田汽车在美国出口汽车量已超过日本本土;此外,随着日元的贬值,日本企业从国外采购能源、食品的成本更高,从而推高了日本的进口。2011年福岛核危机导致核电站的关闭更是加剧了这一趋势。但这并非是2013年4月以后才出现的突发事件。

  安倍经济学的第二个出路是提高企业利润,推高工资增长拉动内需。但这个效果也并不明显。日本2014财年一季度(4月1日~6月30日)制造业利润增幅为17%,但其他行业的利润下降了32%。总体利润增长12%,虽有效果,但并不特别明显。

  从企业利润传导到工资则更显微弱。日本厚生劳动省数据显示,今年6月,经常性薪金同比(年率)增加了0.3%,表明一些公司正逐步提高薪资。但扣除通胀后的实质薪资却是降低了3.8%,为近四年半(2009年12月以来)的最大降幅。这也是连续第12个月下滑,表明薪资增长仍慢于物价上升的步伐。

  实际薪资的下降是对内需的直接杀伤,这表明即便日本的名义GDP是增长的,但日本人的实际收入和生活水平正在下降。

  雪上加霜的是,今年4月1日,日本政府宣布将消费税率从5%提高到8%。按照一般规律,在税率提高前的几个月,日本国内消费激增,而在加税后,在收入状况无明显改善的情况下,日本民众的消费成本被迫提高,消费额转而下跌。

  总而言之,日本央行虽然实施了超级宽松货币政策,但日本国内利率已经非常低,并不能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故而对企业运营作用有限;而政府增加消费税的行为更是直接打击了内需,无助于日本经济的真正复苏。

  那么,日本政府和央行的政策无法实质性改善日本经济,安倍为何还要力推呢?这更可能是为了营造一种复苏假象,从而为日本扩军备战创造条件,否则其大规模增加军费开支更难获得民众支持。

  由于日本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在技术创新方面无法追赶美国,而传统优势行业正受到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追赶挤压,长此以往,日本势必继续衰落。因此,不能排除日本孤注一掷,通过战争向外转嫁危机阻止中国崛起的图谋。对此,中国应保持警惕。(作者系中华元智库创办人,联系邮箱ztb6006@sina.com)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