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过去三十多年为什么能保持高速增长?中国的增长模式是什么?
为解决这两个问题,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选取佛山为样本,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调研。
在8日的“鸿儒论道·探寻中国城市发展模式:以佛山为例”的论坛上,参与上述调研的香港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学术研究副总裁肖耿表示,佛山的成功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立的文化及地方政府权力下沉有很大关系。但目前佛山同样面临转型升级的难题。
“主报告还没有完成,我们要用英文向全世界揭示中国的增长模式。”肖耿说。
肖耿还对佛山放松限购进行了回应,他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楼市泡沫存在于三四线城市,佛山等发展较好的城市不存在泡沫。佛山楼市价格相对稳定,市场化程度高,没必要限购。
政府权力下沉+宗族体系
谈到广东佛山,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武术宗师黄飞鸿,但除了武术之乡、狮艺之乡等美誉,佛山的经济发达程度也毫不逊色。
佛山产业以制造业为主,被称为中小企业之都。早在2012年,佛山人均GDP就接近15000美元,超过世界银行划定的高收入标准,并超过北京和上海。此外,佛山还被麦肯锡评为全球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
调研后,肖耿认为,佛山的成功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立的文化及地方政府权力下沉有很大关系。
佛山紧邻广州,离香港也较近。佛山通过香港与全球供应链相连,形成了下属30个专业镇,比如家电专业镇北滘镇、陶瓷专业镇南庄镇等。
“我在跟佛山市长讨论的时候,问他(佛山成功)有什么秘密,得到的答案就是没有秘密。佛山没有资源,也不是什么省会城市,又不是特区,市长说唯一的优势就是面对市场。”肖耿称。
肖耿认为,当地政府权力下沉助推民营经济发展。佛山很早就把土地控制权下放到村镇,所以当地村镇可以放手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慢慢转化为民营企业。各村镇产业相互竞争与合作,形成了现在的30个专业镇。
参与论坛的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高利民表示,包括佛山在内的广东地区,一个特点就是宗族体系明显。“这种宗族体系可以降低政府与企业的交易成本,提高效率,也会促进当地民营经济发展”。
转型升级难题
近几年中国经济下行,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难题,这在以制造业为主的佛山体现得更为明显。肖耿将佛山面临的难题归纳为: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小企业融资难、环境污染等。
“佛山面临的问题是在做制造业的时候,不需要有中央商务区(CBD)、不需要中心城市,但是,它要向服务业、高增加值产业转型时,就必须要有CBD。佛山抓住了2008年、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机会,批了两个新城:中德工业服务区和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产业转型升级很复杂。”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黄少卿表示,佛山产业转型升级已经在做。两个新区的构建非常有意义。“中德工业服务区鼓励企业创新,解决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问题,吸收高端的服务人才;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服务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这些措施非常有针对性,但效果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出来。”
黄少卿认为,过去佛山发展更像城镇化,佛山转型是从城镇化向城市化迈进。实现这一转型需要三个转变:从区域竞争到区域整合,将30多个专业镇整合成几个有竞争优势的行业;从强调制造到强调服务,吸引高端人才;从强调政府和市场两维的推动机制,到考虑引入社会自治,推动NGO发展。
参会的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开放处处长郭爱军认为,城市发展动力有资源驱动、金融驱动、贸易驱动等8种模式,佛山和上海相似,都有资本驱动的模式,但城市发展需要从单一的驱动向多元驱动发展。
上海财经大学刘乃全教授认为,产业转型升级首先要考虑城市的功能定位,佛山工业增加值持续增长,说明它的重点还是搞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