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进入八连阳高潮的又是哪些机构在接力?让大家充满憧憬的蓝筹股在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通过多日采访,试图给这些问题找到答案,寻找答案不是为了解释,只有找到了答案,才能更好的指引未来。
7月22日至31日,上证指数在8个交易日飙升了147点,累计涨幅达到7.16%。沪指8连阳背后,海外机构资金成为这一波行情的“先行军”。
“这波行情就是QFII和RQFII先买进来,行情启动,国内机构发现有增量资金入场,才开始配金融地产有色这些蓝筹股。”一位任职于一家近千亿管理资产规模保险公司的投资经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早在7月11日,外资就开始加仓A股投资。
申银万国研究所高级策略分析师谢伟玉亦注意到,6月上旬至7月25日,资金连续7周流入全球中概股和A股。其中,流入迹象最突出的是7月14日至18日这一周,流入资金创9个月新高,QFII额度变得非常紧张。此时,A股的蓝筹股尚未出现明显的集体上涨。
外资持续涌入国内股市,代表着海外机构对A股市场的青睐。
“很多海外基金看好沪市大盘股的机会。即便蓝筹股再涨20%,他们还是想买。”一位来自国内券商香港分公司的研究主管称,在外资眼里,国内股市有很多港股市场买不到的投资标的。
外资涌入A股
上证指数这一轮快速上涨始于7月21日。但其实早于这一天的,已经有一批QFII机构积极加仓银行、保险等蓝筹股。
“7月11日开始,QFII追加A股市场的投入,持续加仓银行、消费、家电等蓝筹股。”香港一家对冲基金的董事总经理向记者透露,QFII增持的品种是华夏银行(600015.SH)、贵州茅台(600519.SH)、伊利股份(600887.SH)等。
QFII增持A股,源于他们对国内经济形势的判断发生变化。
“海外机构在5-6月份时对国内经济比较悲观,认为房地产风险爆发、银行坏账率可能达到10%。”前述香港对冲基金总经理说,彼时,多家外资投行都在唱空中国,有一批资金撤离A股。
但等到6月底,伴随稳增长政策的陆续推出,外资机构判断国内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于是,他们开始追加A股的投入。
第三方研究机构统计亦显示,截至一季度末,QFII机构持股金额最大的前十只股票是兴业银行、北京银行、格力电器、华夏银行、海螺水泥、贵州茅台、上汽集团、大秦铁路、上海机场和伊利股份。
而数据显示,华夏银行(600015.SH)、格力电器(000651.SZ)、贵州茅台(600519.SH)、大秦铁路(601006.SH)等一批蓝筹股的股价均是在7月11日先于大盘走出上涨趋势。
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QFII增持A股的行为,在7月21日至24日期间最为踊跃。由于蓝筹股的强势上涨,一向低调的QFII出现抢筹行为。
“7月23日和24日,QFII下的单子非常多,导致罕见的出现当天都没能完成全部交易的情况。”一位曾担任过交易员的券商人士透露,QFII向券商提交的委托买入申请均是限价委托,但因委托单子较多以及蓝筹股的快速上涨,导致券商没办法在当天完成交易委托。
除QFII增持A股外,有一批外资借道RQFII增持A股。
港交所披露的公开交易数据显示,南方富时中国A50 ETF基金自7月7日至25日这三周时间份额增加8.78亿基金单位,合计约有60亿元资金申购该ETF。
其中,7月7日至11日这一周,就有38亿元资金流入。随后两周,南方富时中国A50 ETF的净流入资金分别达到10亿元和12.5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南方A50ETF在整个上半年的净申购资金仅仅是57.83亿元。其中,6月申购资金约30亿元。
热钱抵港意在A股
继7月前三周资金蜂拥A股后,外资流入A股市场的资金出现放缓趋势。
“7月21日至25日期间,全球基金流入A股和中概股的资金放缓至1.4亿美元。而此前一周,这一数值是6.4亿美元。”谢伟玉说,外资涌入A股市场的趋势仍在延续,但幅度开始下降。
来自多家研究机构调研发现,先头部队完成建仓后,还有很多没有QFII额度的外资基金正在等待沪港通开闸后进入A股的机会。
“沪港通的效应越来越明显。目前预计沪港通正式启动时间点是10月13日,但现在外资已经将很多资金趴在香港市场。”海通证券香港研究团队发给国内机构的调研报告如是表示。
事实上,资金涌入香港市场的迹象非常明显。
香港金管局披露的情况显示,7月29日,香港金管局再次向市场注入31.78亿港元,这也是7月以来的第17次注资,累计达577.7亿港元。
香港一位频繁接触外资基金的研究人士介绍,外资涌入香港市场,目的是在全球资产配置中增加港股和A股的配置。
“7月以来,有些全球基金判断美股估值比较高,减持了美股和欧洲市场的配置比例,资金流向韩国、香港和A股等新兴市场。”前述研究人士说。
但海通证券香港研究团队分析,这批趴在香港的外资,或许目标并不在于港股,而是A股。
“资金涌入香港非常明显。7月以来港股强势上涨,但交易量并没有明显放大,日均800亿港元左右。”海通证券香港研究团队据此分析,资金并未完全流入香港股市。
另一方面,香港上市的A股ETF成交量迅速放大。
“很多机构的QFII额度都很紧张,外资想进入A股而抢不到额度。”基于此,海通证券香港团队分析,这批抵港的资金,正在等待10月沪港通敲响后正式进场A股。
研究机构调研反馈的信息显示,在外资眼中,A股比港股更有吸引力。
“美国股市已经早就超过2007年的高位,香港股市才刚刚破了近三年新高,A股已经熊了9年。大家一回头发现内地经济数据好像还可以,公司的盈利数据也不错,似乎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差。”海通证券香港分公司研究团队如是总结。
瑞银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李亦透露,自6月中旬以来,他们团队先后拜访了100多家机构投资者,几乎所有境外投资者对沪港通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A股有港股买不到的标的
在外资眼中,A股中最有吸引力的投资标的是低估值的蓝筹股。
“很多海外机构看好沪市大盘股的机会。即便蓝筹股再涨20%,他们还是想买,还是有套利空间。”一位在内地券商香港分公司担任研究主管的李林(化名)说,在外资眼里,A股中有很多港股市场买不到的投资标的。
一个代表性案例是中国建筑(601668.SH),估值仅仅4倍,股息率就有5%,业绩增长还有20%,在香港根本找不到这种股票。外资青睐的另外一个代表性标的是大秦铁路(601006.SH),估值约10倍市盈率,但股息率就有9%。
在外资看来,通过融资买入这类股息率高的蓝筹股,一年轻松就能获得超过3%的套利收益。
“香港市场的融资成本比较低,外资通过银行借钱的利率也就1.5%-2%。内地银行股的股息率基本能达到5%以上,即便一年股价横盘不动,也能获得3%以上的收益。”李林说。
海通证券香港分公司研究团队通过调研亦发现,外资机构喜欢蓝筹股,而A股中的蓝筹股估值低于香港蓝筹股10%-20%,股息率高,如工商银行(601398.SH)的股息率就达到6%。
Wind统计数据显示,A股市场中连续三年平均股息率超过5%的蓝筹股达到16只。其中,中国银行(601988.SH)、工商银行(601398.SH)、建设银行(601939.SH)、农业银行(601288.SH)等连续三年平均股息率超过了6%。
“海外资金成本比较低,国内高股息率的标的对海外机构更有吸引力。”谢伟玉称,他们调研了台湾和香港的一批机构,发现他们偏好估值低、高股息率的蓝筹股。
除此以外,外资对A股具有独特性的标的非常关注,如中药板块、白酒、军工等。代表性品种如中国船舶(600150.SH)、同仁堂(600085.SH)、贵州茅台(600519.SH)等。
多位接触外资机构的研究人士介绍,外资投资A股最苦恼的问题是国内上市公司的研究报告均是以中文撰写,他们根本“读不懂”。
基于他们对国内A股公司不熟悉,初期投资会首选指数成份股,如上证50成份股。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